淮海国际广场二期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淮海国际广场二期方案设计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编号HHII-06-01;
淮海国际广场二期方案设计招标答疑纪要;
相关地形图(光盘);
淮海国际广场一期施工图;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工程概况
1.设计征集单位:
上海平安欣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2.环境条件:
历史:
淮海路是市中心一条重要的商业街,曾取名宝昌路和霞飞路,东起老城厢北边的人民路,西与虹桥路相连,全长约6公里,道路两边遍种的法国梧桐见证了当时法租界的繁华景象。久远的历史加上多元文化的积淀,使她既不失传统文化的庄重,又具有时尚的妩媚气质。
人文:
她处于静安与徐汇这两个最富人文资源的社区之中,也曾经是上海最繁华的一条街。著名的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周公馆、中共“一大”会址及交通大学都位于或毗邻淮海路。于1996年年底开馆的上海图书馆新馆也在淮海路上,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在这里能于清净幽雅中感受一份浓浓的文化气息。
3.基地简介:
本工程用地位于淮海中路的南面,东西两侧与襄阳南路和汾阳路相邻,地块总面积7117平方米,容积率为6.0。基地北侧即为淮海国际广场一期的平安金融大厦和酒店建筑,与嘉华中心遥遥相望,它的东面朝淮海路分布着襄阳路小商品市场和一个家具市场,淮海路的北面则有大片的绿地,其中襄阳公园是该地区重要的公共绿地,基地的南面为一些低层住宅。
从基地周围的环境考虑,该地段除了嘉华中心和陕西南路两侧拥有商业和办公的高层以外,总的建筑密度比较低,高层之间保持着适宜的间距。
4.设计内容:
基地的总平面规划设计以及建筑单体设计。
三、设计原则
1.从基地及周边地区的整体环境出发,探索建筑在交通组织、地域标志性、商业酒店建筑形象等方面的形态生成因素,力求创造一个鲜明个性、现代、高效,体现酒店建筑特色的城市建筑形象,为整个地域带来崭新的标识。
2.把握旅馆建筑使用功能上的特点,准确而有序的处理空间形态、交流流线及功能配置上的各种整体与局部、主次、内外的关系,为建筑的良好的功能运作与优质管理提供最佳的条件。
3.注重建筑内外空间及环境品质,营造最佳的商业气氛,强调建筑物室内外空间与环境的塑造,创造富有特色酒店建筑的整体视觉及空间感受。
四、设计要点
1.总体布局:
(1)本工程用地位于淮海中路的南面,东西两侧与襄阳南路和汾阳路相邻,基地北侧是已建成的一期工程,由一栋超高层的办公楼和高层酒店组成。地块内高层密集,容积率非常高,如何处理高层间的空间形体关系,以及复杂使用功能和交通组织,成为本项目的设计之重。
(2)分析淮海国际广场二期工程所处的建筑空间环境,北面已建成的办公及酒店等一期建筑形成的现状条件,新建建筑的总体布局在余地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更为合理化,新建教师公寓部分(酒店)布置于基地西南侧,适宜与一期酒店建筑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标准酒店区,新旧客房区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公共的大堂区域以及其他的公共功能部分,主要入口处面向汾阳路一侧;新建的酒店式公寓建筑位于基地的东南侧,主要的客房区面向采光条件良好的南侧;沿襄阳路一侧布置三层的商业用房,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氛围,最大程度地开发沿街商业价值;二期建筑与一期建筑之间形成一个面向襄阳路的入口广场,在保证了高层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尽可能对基地环境作了优化,并对交通流线和景观绿化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筑物含蓄中隐现着张扬、内敛中蕴藏着奔放,与周围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突出商业酒店建筑的形象,另一方面与周围的建筑共同营造整体的城市空间。
2.交通组织:
由于旅馆建筑使用功能上的特点,合理的进行交通流线设计和出入口布置,做到人、车、货分流,各种流线导向明确、组织有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总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1)基地内道路系统和车流、人流的组织。首先,以满足建筑物内各项功能活动的需求和方便对外交通联系为原则,道路系统的布置充分考虑基地周边环境的因素。车流、人流、货流分开,合理安排动态和静态交通系统。
(2)在基地面积有限,交通流量较大的现有条件下,如何合理地规划交通流线的组织对于充分发掘地块价值,创造适宜空间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设计上将一期与二期的交通设计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当中进行考虑,既全面完整,又相对节省。二期酒店建筑主要车行入口设置于汾阳路一侧,通过一期建筑的过街楼进入基地南侧的地下车库,原一期酒店入口作为人行辅助入口;公寓式酒店车行入口与一期襄阳路入口共用,于内院中组织交通。一期与二期地下车库连通,因此汽车坡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共用。货流主要由汾阳路入口进入,进入酒店与公寓式酒店的后勤区域。
3.绿化景观设计:
一期与二期建筑于襄阳路一侧形成一个较为开阔的入口绿化景观广场,与商业裙房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具有良好气氛的商业区域,内院中尽可能布置绿化改善区域环境,南侧与旧有居民区一侧的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离缓冲的作用。高层建筑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保证了区域内每个建筑的良好采光和景观条件,公寓式酒店屋顶设置有屋顶绿化,酒店屋顶设置有游泳池,丰富了绿化景观的空间层次。
五.建筑形态构成: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和综合业主要求,在与一期建筑形象相协调的前提下,建筑形体外观的设计进一步体现了现代、高雅的美观性和相对于功能布置的实用性。建筑设计成六边晶体形,长边平行于南侧,既保证了客房区的良好采光朝向,又丰富了景观视线的条件。酒店与公寓式酒店主楼形式相仿,但根据功能面积的不同各有特色,裙房同样按照六边晶体的形态母体进行设计,彰显建筑群体的个性。在立面上主楼主要采用反光率较低的玻璃幕墙和铝板,形体十分通透,故不会对商业街产生压迫感,同时很好地减轻了光污染。主楼南侧客房设计成外凸的外窗,既保证了更为适宜的采光和景观条件,又丰富了建筑形态。
酒店主楼的高度约为69米,与一期建成酒店高度相仿,便于形成一个整体的酒店建筑形象。公寓式酒店主楼的高度约为100米,与一期和二期的其他高层建筑形体留有适当的距离,共同构成一个富有趣味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标志性的形体和精致的细部,刻画构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
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新建建筑建成后将与一期建筑共同构成一个区域,此处是多条重要道路的交汇点,不仅在交通上十分重要,而且容易形成视觉的焦点,因此新建建筑不仅要在城市空间尺度中保持和谐统一,而且本身应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可以成为该地区的标志。
本案地块规划了在一二期之间留有开放绿地,面朝襄阳路路一侧,在空间上与北面的襄阳公园和东湖宾馆花园有所联系,共同缓解了商业街两边川流不息、人流拥挤的局面。可以作为襄阳路小商品市场和居民区前面的缓冲区域,使彼此互不干扰。
七.旧城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无论是在近代、现代还是当代,上海及其周边始终是全国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上海不断地汲取外来文化,并与当地的传统文化互相结合和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老城厢内古朴的上海老街、思南路上的花园洋房,以及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这些无疑是城市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时,上海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造建设的城市,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却又用地严重不足的国际性大都市,旧城的保护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非消极被动的,实事求是地说,过度的开发会破坏城市的文脉和人文景观,但适量、有限度地开发和改造利用城市空间,不仅能对旧城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完善,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基地面积: 7117 m2
建筑占地面积: 2982 m2
总建筑面积: 42996.4m2
地下建筑面积: 17091m2
建筑密度: 41%
容积率: 6.0
绿地率: 20%
地下停车: 231辆
其中单体面积:
酒店式公寓: 30222.1 m2
公寓总户数: 168户
酒店: 12774.3 m2
酒店标准间 90间
酒店套间: 20间
建筑节能措施
1、 屋面采取保温隔热处理。保温材料拟选用热工性能效好的阻燃型高密度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2、 内外墙体材料的轻质混凝土砌块为主,以减轻建筑总重,节约结构构件
的用料。
3、 主楼及裙房玻璃采用LOW-E中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并结合采用遮阳格栅,有较好的隔热效果。裙房中庭空间顶部采用电动遮阳帘及电动可开启天窗等隔热通风措施。
4、 给排水
⑴ 冷却塔、热交换器选用节能型,后者并设有温控装置。冷却塔水循环使
用。
⑵ 集中热水系统采用机械循环,保持供水水温,减小冷水的损失。
⑶ 洁具采用节水型冲洗配件。
5、 暖通
空调、通风等设备均选择符合国家能耗和性能指标优良的产品。空调系统采
用切实、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同时满足舒适、节能及监控要求。室内通风根据各功能性用房需要设置不同换气次数的机械通风系统。
6、 电气
1) 变电所变压器、柴油发电机均选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
2) 变压器低压侧与部分机房处设就地电容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3) 本工程照明灯具以荧光灯及气体放电灯为主,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既
提高了功率因数,又降低了低耗。
4) 采用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BAS),对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
照明设备及其他用电设备进行监视和自动控制,降低能耗。根据业主和使用要求,达到最佳工作状况和节能运行要求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淮海国际广场二期由两栋主楼组成,并设有附属裙房。主楼分别为地上14层(A)、24层(B),建筑物高度分别为60米(A)、100米(B);附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