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      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1.1      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A、南阳城市发展具有合理利用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适宜条件
    南阳地处南襄盆地,属于平原城市地形,城区内地势变化平缓,适宜非机动化交通较长距离出行。
    南阳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采用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城市大部分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在半径约4公里的通达范围内,满足自行车最远出行距离的要求。
    另外,南阳城市用地功能较为综合,居住、就业及公共服务等功能联系紧密,空间距离较短,十分适合使用步行及自行车的交通方式。
    B、非机动化交通仍将呈现较强的出行优势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预测,2020年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方式约占到51.9%。
    
    国内部分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对比(%)
    城市
  |     年份
  |     步行
  |     自行车
  |     公共     汽车
  |     中巴
  |     出租车
  |     单位客车
  |     私人小汽车
  |     摩托车
  |     其它
  | 
    厦门
  |     2003
  |     36.9
  |     13.1
  |     27.5
  | 
  |     4.9
  |     4.1
  | 
  |     13.5
  | 
  | 
    北京
  |     2000
  |     32.7
  |     38.4
  |     15.5
  | 
  |     1.6
  |     6.2
  |     3.2
  |     2.0
  |     0.4
  | 
    杭州
  |     2000
  |     27.6
  |     42.8
  |     22.2
  | 
  |     1.5
  |     4.0
  |     0.8
  |     0.8
  |     0.3
  | 
    宁波
  |     2001
  |     26.9
  |     47.3
  |     13.2
  | 
  |     1.6
  |     3.6
  |     0.9
  |     5.0
  |     1.5
  | 
    安阳
  |     2005
  |     32
  |     58
  |     3
  | 
  |     1
  |     1
  |     1
  |     4
  | 
  | 
    洛阳
  |     2005
  |     38.5
  |     43.1
  |     10.4
  | 
  |     0.7
  |     1.4
  |     1.1
  |     3
  |     1
  | 
     
    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达到5.3公里,其中步行交通平均出行距离为1.3公里,自行车交通平均出行距离为3.8公里。规划期居民出行距离在3.5公里以内的比例约占40%。由此可见,2020年步行及自行车仍是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
    国内部分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仍占有较高的比例。
    C、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步行及自行车作为对环境“零污染”的环保型交通方式,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交通出行方式。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重要性,并推出促进非机动化交通方式的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如荷兰1992年通过的《自行车系统规划》的政策备忘录,明确要求2010年自行车出行人公里要比1986年提高30%。巴黎实施了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在市区新建1450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几乎免费的自行车服务。在哥本哈根、新加坡等城市也开始实施这些出租赁服务,进一步推广自行车的使用。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交通的现代化并不等同于交通出行的机动化。步行及自行车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并不矛盾,交通现代化更加关注的应该是交通环境的人性化和可持续性。
    在国家政策层面,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等方面考虑,积极采取措施推广低污染、高效能的集约化交通方式的,如2007年9月即将开展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中,积极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和健康有关的宣传活动,加强城市居民对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关注,引导和鼓励市民出行更多的采用绿色交通方式。
    D、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适宜人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在绿地系统和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中依托南阳中心城区绿化和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构筑“人”字型的绿地结构和“两脉交融,双人为天”的景观轴线结构。
    在《南阳市白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阳市内河水系及其沿岸环境整治规划》等详细规划层面,进一步明确了白河城区内作为城市的景观轴、生态轴和发展轴的突出地位,并以白河为发展主轴,串接城区内其它内河,形成南阳独特的内河景观系统。
    城市绿化及景观系统的改善和优化,给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出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2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2.1      规划目标与原则
    A、规划目标
    ?      2020年南阳中心城区居民步行交通的出行比例保持在23%左右;
    ?      建立便捷、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构筑以人为本的行人交通空间;
    ?      引导市民采用步行和“公交+步行”的出行方式。
    B、规划原则
    ?      紧密结合规划市级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的分布;
    ?      充分考虑与主要居住片区中心公交设施的紧密衔接;
    ?      积极利用城市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      全面完善行人交通设施功能,改善通行条件和步行环境。
    1.2.2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A、步行系统构成及功能定位
    规划南阳中心城区步行系统由城市特色景观步行通廊、城市步行交通通道和城市重要步行街区组成。
    ?      城市特色景观步行通廊:依托南阳中心城区特有的内河水系和古城遗址,形成以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南阳特色景观风貌为主,兼有交通联系作用的步行通廊。
    ?      城市步行交通通道:结合南阳城市完善的道路系统网络,以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为主,更加注重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设施在空间上的保障。
    ?      城市重要步行街区:在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区、城市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交通枢纽等城市重点地区,组织区域步行交通优先系统,增进城市活力和便捷行人出行。
    B、城市特色景观步行通廊规划
    
    南阳市白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图
    
    以白河作为城市复合生态发展主轴,充分利用南阳城区内丰富的内河资源,并考虑旧城历史文脉的延续,规划南阳中心城区形成“一河串六脉、绿带环古城”具有南阳景观和历史特色的步行通廊系统。
    ?      滨河步行通廊
     ( 1 )      一河:即白河滨水步行主通廊
    依据《南阳市白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白河为城市的景观轴、生态轴和发展轴,构建以白河生态回廊为依托的城市复合生态发展轴,致力于塑造适宜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生态旅游城市聚居环境,形成一条复合生态回廊、五片水景区、七个水滨公园、沿岸十大主题功能区的总体布局。
    
    南阳市内河水系特色植物布局
    
    
    南阳市内河水系布局图
    
     
    结合对城区内白河两岸用地的功能调整,对白河两岸的滨河路和白河大道部分路段进行改造,建设白河两岸滨河步行带,形成城市高品质的休闲、娱乐、游览开场空间,并向旧城、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区、市级行政文化中心和河南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等城市功能中心有机延伸,进一步加强白河通廊的公共活动职能和旅游职能。
     ( 2 )      六脉:即南阳中心城区内的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邕河、溧河六条主要内河滨水步行次通廊
    《南阳市内河水系及其沿岸环境整治规划》中以白河为城市发展主轴,以内河(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邕河、溧河)沿岸环境整治为契机,建立“非”字型城市发展骨架,铸就南阳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体系,塑造“六脉皆通水,青山半入城”的人居美景,实现“以河兴城”建设目标。同时,针对城区内6条内河独特的景观与空间特点,分别塑造特色植物景观和沿河空间构成要素。
    
    中心城区滨河步行通廊规划
    
    规划结合内河沿岸的环境整治,并充分利用沿河城市公园与景观节点的布局,建设滨河步行道系统,促进城市生活环境的优化。
    ?      十二里河步行次通廊:在高教园区内依托沿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滨河步行带。
    ?      三里河步行次通廊:依托沿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滨河步行带,并充分利用该内河沿岸三里河文化公园、榆树庄公园和麒麟公园等综合公园以及沿河景观节点形成步行交通网络。
    ?      梅溪河步行次通廊:依托沿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滨河步行带,并充分利用该内河沿岸人民公园等综合公园以及沿河景观节点形成步行交通网络。
    ?      温凉河步行次通廊:依托沿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滨河步行带,并充分利用该内河沿岸解放公园、仲景公园、汉城遗址公园等综合公园及沿河景观节点形成步行交通网络。
    ?      邕河步行次通廊:依托沿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滨河步行带,并充分利用该内河沿岸南阳水上公园、兴政公园、十里庙遗址公园等综合公园及沿河景观节点形成步行交通网络。
    ?      溧河步行次通廊:依托沿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滨河步行带,并充分利用该内河沿岸溧河公园、儿童公园、枣林公园、京景公园、康华公园和民乐公园等综合公园及沿河景观节点形成步行交通网络。
    ?      环城步行通廊
    依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发掘和弘扬南阳历史文化,规划在古护城河和汉代城池原址两旁
    步行交通主走廊规划示意图
    
     
    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规划结合两条规划绿化带的修建,在绿化带内布设人行步道,形成环城步行通廊,使自然水体与绿地结合成为开敞的、供游人观赏的公共空间,体现南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古城风貌。
    C、城市步行交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