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心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雨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施工图设计依据文件
1、遂宁市河东区体育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委托书
2、遂宁市河东区体育馆工图设计文件
3、遂宁市专项规划修编2010-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交通部和建设部现行的有关市政道路、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地质勘察等相关行业的有关规程、规范。
2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本项目是依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编制依据。采用的规范标准有:
2.1 国家规范、标准、规程
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5、《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 (GB50400)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8、《蓄滞洪区设计规范》 (GB50773)
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805)
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1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96)
12、《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
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
1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
1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135)
16、《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
17、《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
1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
19、《公园设计规范》 (CJJ48)
2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82)
2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5)
22、《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155)
2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685)
2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2 相关的国家标准图集
1、《雨水综合利用》 (10SS705)
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
3、《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 (05MR203)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3.1.1 概述
遂宁市河东区体育馆总规划用地面积177549m2。根据现场踏勘体育馆建设已完成。结合现状的情况进行海绵城市要求选择性实施。
目前体育馆有两套排水系统,一套是屋面雨水,还有一套是广场、路面、绿化的雨水,本项目实施前体育馆北侧区域已经设置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设施,设置了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渗排一体化系统及碎石渗透渠,使广场、路面、绿化部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得到显著地提高。体育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改造有一定成效,但海绵改造不彻底,体育馆屋面建筑屋顶以及露天停车场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不到要求,故本次拟对该部分区域雨水进行调蓄。
3.1.2 工程规模
遂宁市河东区体育馆位于遂宁市河东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77549m2。
本项目为使体育中心径流总量控制率达达到80%的要求,对体育中心进行海绵设计。体育中心海绵项目因地制宜地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碎石沟、碎石下渗带、渗排一体化设施、渗透井、下沉式广场、雨水花园、雨水桶、蓄水池等海绵设施,海绵设施类型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够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及重要意义,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唤起广大市民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3.1.3 工程范围及主 要工程内容
遂宁市河东区体育中心范围内。
根据委托书要求,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雨水工程设计以及预算编制。
3.1.4 主要技术标准
(1)试点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
遂宁市位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的四区,结合遂宁市试点区实际情况,本次实施计划确定了基于分区的地块海绵建设项目,以保证实现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
(2)排水防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4版)和《遂宁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成果,结合遂宁市情况,确定试点区防涝标准为:有效应对5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其他地区达到相应排水防涝标准要求。
(3)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遂宁市防洪排涝规划》,确定本次位于中心城区的示范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地区达到相应防洪标准要求。
3.1.5 施工标段划分
根据建设计划安排,本项目只划分1个施工标段。
3.2 雨水系统设计
3.2.1 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单项设施工程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要实现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的海绵城市构建,其途径和措施主要包括:在建筑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的规划建设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3.2.2 建设目标
(1) 海绵改造项目完成后,体育中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超过80%,满足我市海绵城市实施计划的要求;按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推算,体育中心每年能留住13万方雨水,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2)年径流污染消减量大于60%(以SS计),减少了体育中心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有利于保护涪江水环境。
(3)年收集利用雨水量达4600立方米,能够满足体育中心绿地2个月的浇灌水量,节水效果明显。
3.2.3 排水系统
遂宁市河东区体育馆的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屋面雨水外排,对雨水进行存蓄利用为主,辅以通过更换停车场为透水铺装减小雨水综合径流系数;
(1)南侧广场雨水
广场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汇流至自行车道透水面层,渗入渗排一体化,补充地下水,超过渗透能力部分,通过雨水口流至管网系统。
1)渗透能力内雨水,停车场雨水→透水面层入渗→补充地下水。
2)超过透水砖渗透能力部分雨水,广场雨水→雨水口→雨水管网。
(2)屋面雨水
体育中心屋面雨水分区一通过接入广场自行车道渗排一体化解决,
体育中心屋面雨水分区二通过设置渗排一体化入渗部分雨水,设置雨水蓄水池,对控制范围内渗排一体化解决不了的雨水进行调控,并设置设备间,经过过滤和消毒后回用。
主要工艺:
1)雨水→初期雨水弃流→旋流沉砂设施→雨水蓄水池→水泵→雨水净化一体化设备(过滤、消毒)→配水管道→绿化浇灌;
2)屋面雨水→建筑立管→检查井→渗排一体化→渗入地下水。
(3)篮球场雨水
篮球场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汇流至排水边沟,通过截流设施截流部分雨水,引入碎石渗沟下渗,补充地下水,超过渗透能力部分,通过排水边沟流至室外排水管网系统。
1)渗透能力内雨水,篮球场雨水→透水砖入渗→补充地下水。
2)超过透水砖渗透能力部分雨水,广场雨水→雨水口→雨水管网。
3.2.4 系统措施
(1)雨水储水池:采用雨水模块组合水池,承压≥0.40N/mm2,层间采用承插圆管进行连接,列间采用连接卡进行连接。储水池外面包裹1.0mm厚的HDPE防渗膜。进出水系统:出水井使用PE成品井,井口Φ700,井口承重圈做法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SS523第25页防护井盖选用安装;
(2)旋流沉砂井
旋流沉砂井设置在雨水模块之前,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upload\temporary\doc\ys-01施工图设计说明书\Aspose.Words.d858ca35-ece1-492c-ba2b-1896d92cc0a7.001.png)
旋流沉砂井
(3)蓄水桶
在二号楼北侧建筑边根据现状的屋面排水立管位置,设置蓄水桶,雨水可先进入蓄水桶进行处理储蓄,同时设置溢流入碎石沟。
蓄水桶采用0.8mm加厚PP塑料加工,圆柱形高1.4m宽1m,上口中间开40cm宽的圆形进水孔,桶的下边加装两个一寸出水口,一个清瘀一个引水用,进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