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理念
我们认为每个建筑都应该是历史、文化的反映,应有机地融入到环境之中,一幢建筑的功能及意义,要通过空间与时间的文脉来体现,反过来又能支配文脉。在城市方面:建筑的体块,形式语言不应抽象地独立于外部世界,必经依靠和根植于周围环境之中。对周围左邻右社的原有建筑环境要产生共鸣,和谐对话。
基地周边条件分析
基地北面为荔香公园,有很好的景观面。南向的桃园路是城市的主干道。基地东侧是南山区政府办公楼,西侧是南山检查院。
基地内从东到西有约有4.5m的高差,从南到北也有4.5m的高差。
现有南山区委办公楼的流线组织。
现有南山区委办公主要入口为南面,在北面组织地下车库出入口,规划中北面有城市规划道路。
功能组成
功能名称 |
分项 |
功能组成 |
设计要点 |
档案中心 |
库房 |
稳定的物理环境 |
功能独立、
开放性强、
内部各功能流线简单明了 |
|
辅助技术用房 |
功能便捷 |
|
|
办公培训 |
良好朝向、景观 |
|
|
展厅 |
开敞的大空间 |
|
|
查阅用房 |
宁静的阅读环境,一定的采光要求 |
|
区委办公 |
区委办公 |
良好的景观朝向 |
功能流线应和东面区委办公楼紧密相连 |
|
会议中心 |
会议使用时不影响其它功能的使用,有一定的独立性 |
|
区干部人事信息中心 |
库房 |
稳定的物理环境 |
使用人群范围有限 |
|
辅助技术用房 |
功能便捷 |
|
|
查阅用房 |
宁静的阅读环境 |
|
配套中心 |
厨房 |
|
应考虑区委办公大楼和检查院,车座大楼的使用者的流线安排 |
|
餐厅 |
|
|
停车(>500辆) |
|
整合东面区委办公大楼的机动车流线,统一考虑组织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安排 |
|
结论:
区委政务办公靠北布置,争取座北朝南良好朝向及景观,档案馆东侧布置、功能独立。会议中心考虑到和东侧区委大楼的联系靠东布置和本楼使用者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人事信息中心靠里布置。
设计目标
必须组织好建筑体量的准确落位、使之融入到现有城市空间文脉之中。
必须组织好各种功能关系的准确落位顺利完成区委办公大楼局部功能(区委办公、领导办、会议中心)调整,使之流线合理。
城市空间文脉研究
南山区政府办公楼以东西及南北向的轴线组织体量,它是南山政府权利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地西面的南山检查院体量座北朝南,它是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显现出庄严肃穆的气势。
城市空间模式
两栋房子组织空间的模式为:道路——绿化隔离带——前广场——建筑
在这一模式之下从区政府前广场东边到区检查院前广场西边之间为一个360米X30米的线性空间其比例为12:1,缺乏变化。
如何在现有的城市格局中构筑起合适的体量,既能烘托出两边建筑的气势又不失本身建筑的个性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高体量模式
按照规划要求建筑的体量可做到22层,覆盖率23%。这种模式维系了原有前广场的线性空间,构筑了单一的城市天际线。
宽体量模式
按照规划要求建筑的体量亦可做到9层,覆盖率74%。这种模式下构筑了跳跃性很强的城市天际线,横亘的巨大体量在现有城市肌理中也显得过于突兀。
高矮结合的模式
高矮结合的建筑体量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突出的体量也成为单一线性入口广场的空间节点。
这一模式之下通过体量的削分使之有机的融入到城市的肌理之中。
建筑的城市关系
高起部分体量拆分为南北两个体块,错开体量的划分线与两边原有建筑的北边边线相切,
错开的体量是对西边检查院的退让,北面体量的高度与检查院立面控制线高度相同,低层部分的空中花园也是对检查院体量的呼应,裙房南边体量的北边界与区政府裙房南面边界在平面上相切并且高度相同。U型庭院是对区委办公大楼的退让并且和他共同围合成东面的入口广场。
建筑功能布局流线关系
档案馆部分
档案馆西边布置,功能独立,库房置于平台层和地下一层,各技术用房置于北面一,二层,档案在一二层经过各种技术处理后通过电梯运往地下库房。各辅助办公培训用房置于三四五层北向布置。对外查阅空间,展厅靠近南向主入口分层布置,从南向灰空间进入。
区委办公大楼部分
区委办公部分北面布局,楼层在七——十六层之间,争取最大的景观面和采光面。人流可从南面大台阶拾级而上,开车者可沿东面缓坡上达4。5米标高的平台层直接到达门厅,或从区委院子平层直接开车到门厅原区委大楼的人员可平层到院子到达门厅。
会议贵宾接待部分
会议贵宾接待部分东边布置与东面区委办公楼相邻,与政务办公楼的关系若即若离。在平台层与一层均设入口门庭。
区干部人事信息中心
区干部人事信息中心东北角布置
考虑到使用者受限因此把区干部人事信息中心置于东北角。各查览空间、办公、技术处理用房置于一、二层。三层以上作为库房用。档案通过各种技术处理后经电梯运达库房保存。
整合与区域的交通系统:
顺应地形高差,设计了一个平台层把两个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基地南侧设置机动车入口,基地北侧三角底层组织地下车库的出入口。结合未来的规划路分流交通。
造型特点:
①太极是中国文化和谐包容、审美观的集中体现。我们的方案布局、造型、取太极之势,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和周边建筑发生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个性鲜明,但不张扬、进退有度,气势不凡。
②区委办公入口营造了入口台阶 门庭 两侧庭院 电梯厅,这收放有序空间的模式。用轴线的方式组织了入口的空间序列
③庭院组织空间
档案部查阅及展厅通过内庭院组织人流。内庭院的尺度光影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文化氛围。
东面庭院组织了区委政务中心的办公及会议中心的人、车流集散。“U”型庭院巧借东面的区委大楼围合成一个具有场所感的空间。
有顶的半室外空间是南方普遍使用的空间类型,在方案中我们使用了这一有强烈地方特色的空间原型来组织建筑的南入口。
在四层(250人会议层),十五层(领导休息层)屋顶设置了屋顶绿化庭院,为会议休息和领导休息提供了很好休闲环境。
区政务办公,领导办公都设置了室内庭院,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④材料表达
在材料的表达上抽象两边建筑的造型元素,有选择性的吸收了一些精华为我所用。实墙部分用浅颜色的石材和两边大楼相协调。大胆吸收区委办公大楼的横线元素加以应用。
我们在方案设计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周边的建筑放生各种关系,巧于因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构筑和谐的城市环境。
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
7565.7M2 |
建筑面积 |
48252M2 |
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 |
35437M2 |
区档案馆用房面积 |
13005M2 |
区委组织干部人事信息中心面积 |
5500M2 |
区委政务中心用房面积 |
16977M2 |
地上部分面积 |
30341M2 |
地下部分面积 |
17911M2 |
层数 |
地上:17层 |
|
地下:3层 |
停车位 |
510辆 |
容积率 |
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