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建筑方案设计

在常与非常之间请原谅在这本书的目录里,我写下了太多的“非常”,这可能缘于我的职业偏好,当记者的总是好奇非常之事,这也是这个职业惹一些人生气的原因之一。“非常”之“常”,乃“常识”之“常”。在大学新闻系读书的时候,在揣着记者证游走于大街小巷,去面对一位又一位“非常人物”,目击一场又一场“非常事件”的时候,我想得更多的却不是“非常”。不知“常”岂知“非常”?我在想,人类能够走到今天,总是靠着一些常识的。“常”与“非常”,就像“生”与“死”那样互为表里。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愿把它掉个个儿:“未知死,焉知生。”1961年,新闻记者简重雅客布撕(Tane jacobs.916Z2006)出版了她那本在城市规划界引发一场“地震”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可贵之处就在于“死”在“生”前。我以为,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因为它充满了一种希望,一种对生的希望一对于被异化的城市而言,你不知道它是怎样死掉的,又怎能让它活过来呢?记者好奇“非常”也同此理。在确定选题时,他们是以“常”来裁量“非常”,而工作的结果,却是让读者品读“非常”来感知“常”。所以,记者往往以问题为导向来探解这个世界。他们不是向这个世界发难,而是基于对常识的忠诚。这个常识要回答的问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被摆在了什么样的位置?这确实是对人类的终极发问。正是因为人类没有回避这一声发问,才有了文明的演进,并生出记者这个行当。这并不意味着记者享有了某种道德优势。记者为“常”而“非常”,实是因为不如此便不得活命。这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使然,也是这个职业的宿命所在。曾记得1987年我迈入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后不久,老师给我们放了一盘录前言Z.Z心
像带,一位电视记者拍摄某国兵变,但见镜头内一列列士兵疾驰而过,杀气正酣,突然镜头出现一次剧烈的抖动,我们知道,这位记者中弹了,牺牲了,但是,镜头还在他的肩上,还在记录着。我至今仍感谢我的老师,使我在槽懂成年之际有了这样一次灵魂出壳。这次经历使我不得不怀着一种神圣的情感来思考记者的意义。每年都有新闻记者非正常死亡的报告,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人类文明在今天已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但在这颗星球上,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掏枪。这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而是人类社会的局限。对暴力的崇拜缘于恐惧与贪婪,这是人性的短处,好在人类始终没有放弃爱与沟通的勇气。以忠实报道事实为天职的记者增进的是人类沟通的可能。一个容忍记者正常工作的社会,一个可以沟通的社会,才有对人类局限的超越。《城记》出版之后,我有两大心愿,一是完成《梁思成传》的写作,二是从财产权与公共政策演变的角度,来探解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的危房问题:为什么一个城市在和平发展与经济增长时期,它的细胞一住宅一出现了如此大面积的衰败?这是人类城市史上罕见的现象,很值得研究。我如能为此写一本书,就叫《胡同之死》。怀着这两个愿望,我一有空便扎进档案馆和故纸堆,那个世界着实迷人。无奈总有电话响起,把我拽到一个又一个“非常现场”,迫使我表现出记者的状态。在昨与今之间正我的笔墨拉起了抽屉,好在这不是一种折磨。还是套用孔子的那句话:未知今,焉知昨?对今日城市的理解使我对历史有了更多的发现,这是多么丰富的乐趣,诚拜我的职业之赐。我就这样在现实中寻找着历史的答案,手捧采访本踏访一个又一个城市,写下一篇又一篇报道。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我完成了《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我的一种生存状态一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我好奇城市面对生命的态度。20世纪以来,人类的思潮翻江倒海,人类的技术一日千里,人类拥有了太多的利器,他们已能够轻易地把城市推倒重来,他们的本性在城市里酣畅地宣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城市里诞生了太多的戏剧。中国的城市化与人类的新技术革命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认为是21世纪初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情。发生在中国的这件大事,被记者出身的CCTV大楼的筑师库哈斯(RemKoolhaas)描述为:“正处在一个不可能的状态下一改变着世界,却没有蓝图。”这样的判断是否像他设计的大楼那样不可思议?约占世界人五分之一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城市蜀Z.ZS0.ET
化实践。中国已成为当代国际城市规划和筑界的大舞台,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时期的规划思潮在这里骤然围聚,激烈交锋,这向中国的城市暗示了怎样的未来?持续释放的巨大机遇,会使中国成为21世纪伟大城市与筑作品的诞生地吗?在这个世纪里,“伟大”将获得怎样的定义?它是对生命的俯视还是对生命的仰视?一个个巨大的疑问鼓动着我撒开脚丫子,《采访本上的城市》就是用脚写出来的一本书,多是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它包含了我在《城记》完成之后,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调查性思考,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回顾。我的探索从三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着眼于城市布局:单中心或多中心?破旧立新或新旧并存?中观层面着眼于城市街区:大街坊或小街坊?宽马路或窄马路?微观层面着眼于城市细胞—物权、税收,等等。《城记》是在宏观层面上展开的叙事,《采访本上的城市》则试图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布局一街区一细胞”及其背后的公共政策与文化含义,构成了我认识城市的体系。在这样的三个层次里,城市是敏感的,是可以有无穷变化的,但每一种变化都是可读的。这样,就可以用逻辑的方式来求证事物,而不必画符念咒用桃木宝剑去捉妖。必须说明的是,《采访本的城市》并不是为了阐释这样的理论,它表现的只是这种认识体系的可能性一看我能不能把城市的故事还原得更加本质?这本书以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但它们多被这样一个“场”控制着。《城记》完成之后,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能释怀,就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房危屋破一直是拆除北京老城区的理由,却少有人关心是何原因导致了老城之衰,以致于简单地把危房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等同于一个物质问题,以为推土机一推便可了之,殊不知问题竟是越推越多。我曾想在《城记》里展开这个问题,无奈一本书只能完成一个任务。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同之死》。但这是一个浩大工程,《采访本上的城市》只是朝着这个目标的进行时态,但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一如果它能够引起人们对我热爱的这个城市更多的关心,我就可获得内心的安宁了。王军2008年1月28日前言川蜀Z.Z0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8 次数:0
下载:10.00 收藏:0
等级:
编号:229999 0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146.56MB
投稿:CAD 进入
上传时间:2023/12/20 14:14:01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