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规范图集 > 图标图集

GB/T28102-2011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1范围本标准针对城市公共休闲体系的功能完善和质量提升,提出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的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成区及近郊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28101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术语3术语和定义筑麦J.NEGB/T281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城市休闲创意4.1创意要求4.1.1能体现或展示城市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休闲资源,如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杜会环境、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4.1.2能支持城市营造出独特的休闲生活氛围,带来美的感受,提供文化、知识熏陶和技能学习的平台。4.1.3城市休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主线,有利于拓展休闲经营空间、形成休闲的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4.1.4有经过提炼、突出审美特征的休闲文化符号,形成易于识别、具有特色的形象系统,体现于城市各主要休闲区域。4.2创意方式4.2.1发动社会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城市休闲创意。4.2.2适应市场定位,根据目标市场的相关休闲需求,兼顾外来休闲消费人群与本地居民休闲消费诉求,形成分层应对的休闲创意。4.2.3立足内生创意,依托文脉(人文资源)、地脉(自然资源)、人脉(社会资源),选择唯一性创意,构造独特的休闲吸引物,强化休闲创意的可持续性。4.2.4吸纳外来创意,积极吸收外来创意,结合自身特色再创新,避免简单模仿、复制。4.2.5创意更新,按照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优化调整城市休闲创意。霸Z.ZC.ET
GB/T28102-20114.3城市性格4.3.1城市性格提炼4.3.1.1提炼最具特色的要素,形成具有吸引力和象征性的城市性格表征。4.3.1.2城市性格产生于城市生活,得到公众广泛认同。4.3.1.3城市性格有利于提升城市休闲形象,增强休闲吸引力。4.3.2城市休闲形象标志4.3.2.1围绕城市创意、城市性格塑造休闲形象标志物。4.3.2.2休闲形象标志物应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审美性、愉悦性、记忆性。4.3.2.3有展现城市性格的公共艺术精品.4.3.2.4构造休闲形象标志物的衍生系列。4.3.2.5立创意化的视觉识别系统(VI)、形象识别系统(C)。4.3.2.6V1和CI应广泛推广和标准化应用。5城市休闲规划5.1规划编制5.1.1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积极吸取社区和公众的意见,增强参与性。否子州阿纯资贸市受盒香你纯网程聚升公价艺持心.NE丁5.1.4休闲规划应成为城市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5.2总体规划5.2.1总体定位5.2.1.1类型定位5.2.1.1.1结合城市规划和特色,确定城市休闲的相应性质,明确城市休闲的主要内容。5.2.1.1.2适当区分综合性城市、特色型城市和功能型城市不同类型的发展路径。5.2.1.2市场定位5.2.1.2.1基于资源和市场分析,明确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开发的时序。5.2.1.2.2根据主体市场和主体消费群体进行城市休闲功能定位。5.2.1.3产品定位5.2.1.3.1处理好各类休闲产品的关系,明确主体休闲产品的类型。5.2.1.3.2处理好各类休闲产品的分层关系,明确相应休闲产品的档次与特色。5.2.2合理布局5.2.2.1应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注意各功能区块之间的匹配衔接,充分发挥各功能区内各类设施的休闲功能。5.2.2.2按照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各种资源要素,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功能区和休闲元素的配置。2霸Z.ZC.ET
GB/T28102一20115.2.2.3应考虑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的约束和利用。5.2.2.4运用科学方法,预测评估自然灾害风险,并以此作为休闲规划的参考因素。5.2.2.5衡量土地成本,预留发展的土地空间。5.2.3功能规划5.2.3.1根据市场定位和细分,确定项目主要功能及配置。5.2.3.2确定各个功能区块的比例和相互衔接关系。5.2.3.3完善室内与户外活动区域的项目配置关系。5.2.3.4合理安排交通线路、行走线路等各种流线。5.3专项规划5.3.1按照需求、约束条件和项目定位,制定城市休闲的专项规划,如老年休闲规划、青少年休闲规划及其他特殊人群休闲规划等。5.3.2按照休闲产品分类,选取应着重发展的休闲产品类别,分别制定各自的专项规划。5.3.3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趋势,制定主体目标市场开发方案、营销推广专项规划等。5.3.4各专项规划之间应衔接有序。5.3.5形成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经营性设施等休闲项目的最佳配置。5.3.6研究当地具有特色和创意的新型项目。5.3.7明确各项目之间的衔接配套。6城布公共你强喜设筑6.1休闲发展的一体化6.1.1把握外来需求与本地需求之间的关系注重外来休闲需求,同时积极培育和满足本地市民需求,区分不同需求的特点,形成统一服务体系。6.1.2处理政府主导设城市与市场内生发展休闲产业的关系产业成长初期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创造公共休闲空间,发展公共休闲项目,指导企业的休闲产品供给,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成长。随着市场的培育和产业的发展,应按照休闲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培育市场机制,处理好开发者、管理者等各种角色的平衡。6.1.3配置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形成“时时处处”的休闲理念,在城市生活和设的各个方面,根据人性化的要求进行休闲项目的开发。尽量延长休闲设施和场所的服务时间,充分利用休闲空间,减少自然、气候等方面的制约,合理配置户外休闲和室内休闲的产品与服务。丰富空间休闲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6.1.4协调市区和周边的关系通过协调处理城区与周边郊区县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区市场资源与周边休闲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城乡和谐发展。6.1.5完善城市休闲和城市功能的关系完善城市内居住、工作、交通和休闲等功能之间的关系,使休闲成为城市主要功能之一,提升城市品质。3霸Z.ZC.ET
GB/T28102-20116.2立休闲管理制度6.2.1休闲经济纳人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休闲发展应有明确且重要的定位。6.2.2定期进行休闲消费调查,立休闲产业统计体系。6.2.3制定并落实关于城市休闲的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6.2.4制定并发布市民休闲导引。6.2.5指导社区休闲设施的设提升。6.2.6创度假社区。6.2.7确立鲜明的城市形象系统。6.2.8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加强休闲产业管理,制定休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6.2.9鼓励并扶持与休闲相关的非营利团体和志愿者组织。6.2.10将休闲产品与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体系,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6.2.11政府定期召开休闲工作会议。6.3确立休闲发展目标6.3.1通过休闲城市的创与发展,积极推动城乡和谐、社区和谐、内外和谐,引导社团组织发展,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6.3.2休闲经济占城市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6.3.3休闲产业就业人占全市就业人比重较高。6.3.4休闲产业或者其中若于子产业规模或品牌在同级城市中居领先地位。二6.3.5政府督促企业保障员工的闲暇时间,强化企业社会贵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6.3.6鼓励企业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如共享工作制、弹性工作制等。6.3.7外来人休闲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居民生活中休闲支出增长。6.4利用自然文化遗产6.4.1享受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方式。发展休闲消费注重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促进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的保护。6.4.2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休闲的发展应努力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6.4.3制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休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6.4.4高度重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提高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和展示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博物馆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6.4.5活跃民间收藏行为,培育收藏品市场。6.4.6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鼓励传承,实施动态性整体保护。6.4.7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人日常生活,使其转化为城市休闲文化的亮点和休闲品牌的重要支撑。6.5加强休闲活动安全管理6.5.1社会治安良好,公众安全感强。6.5.2各类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6.5.3重视户外休闲活动的安全性,应配置相应安全保障设施,配备安全保障人员。6.5.4应有针对主要休闲功能区的紧急救护机制。6.5.5应立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4筑Z.Z0
GB/T28102-20117城市公共休闲环境设7.1城市景观系统7.1.1总体景观7.1.1.1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达到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7.1.1.2城市天际轮廓线优美,城市布局合理,筑和谐,容貌美观。7.1.2筑景观7.1.2.1尽量保护具有独特价值的历史文化筑,丰富城市休闲环境的景观元素和休闲环境的人文氛围。7.1.2.2应对非古筑类旧筑进行整体性装饰、美化,保持城市筑的传统气息。7.1.2.3严格控制城市新筑的密度,筑格局和谐,防止光污染,减缓高楼风。7.1.2.4城市雕塑等筑小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整体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7.1.2.5制定空间景观方案,将重点街区、社区、道路、经济开发区、商业区、公园、广场等纳人标准规范体系,适当进行功能休闲化,突出美观化、特色化,有文化气息和适当主题。7.1.2.6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与城市形象融为一体。7,12.7加强市容群俺特室清消Z.J7.1.3景观绿化7.1.3.1加强城市成区的绿化设,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质量。7.1.3.2城市公园和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营造更多的绿色休憩空间。7.1.3.3积极推广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7.1.3.4城市广场设突出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形成乔灌草相结合。7.1.3.5鼓励居民室内外种养花草,美化城市景观。7.1.36主要节点和街道遍植花木,增加便于停留和使用的空间场所,空间组织追求美学意境。7.1.4水体景观7.1.4.1注重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筑景观和绿化效果,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水岸设施设突出休闲化,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7.1.4.2有效保护城市湿地资源,有条件的城市设湿地公园。7.1.4.3有条件的城市设大型水体景观。7.1.4.4城市中心区修一定数量的小型水体景观。7.1.4.5加强水体景观的保护,有效治理水体污染。7.1.5景观氛围7.1.5.1营造休闲氛围,城市主体休闲空间的导引标识以及其他休闲基础服务设施的设计融人当地特色元素,优化休闲相关设施和环境的配套设计,突出城市的亲近性和人文关怀。7.1.5.2针对传统老城区和重点历史文化片区可能形成的“景点孤岛”和“文化孤岛”现象,设立文化缓5霸Z.ZC.ET
GB/T28102-2011冲区;在新的片区改造和开发中强化景观和环境配套,创造出好的环境和吸引人的场所感。7.1.6夜景营造7.1.6.1推广节能技术,实施城市亮化工程,道路照明适度,景观照明合理,利于休闲氛围营造。7.1.6.2专门规划与设计主体休闲区域的夜景,形成反映城市性格、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7.1.7技术支撑7.1.7.1按照项目特点,适当采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成熟技术。7.1.7.2强化数字化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7.1.7.3采用现代化绿化技术,实行立体绿化,提高绿化效果,降低绿化成本。7.1.7.4采用声、光、电等技术烘托休闲氛围,满足活动需要。7.1.7.5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技术控制噪音污染。7.1.7.6重视中水利用,充分实现节能环保。7.2改善自然环境7.2.1城市与休闲区域协调发展。7.2.2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7.2.3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7.2.4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7.2.5评估预测休闲区域容量,提出休闲客流和休闲产品调整方案,解决由于游客数量激增、超负荷运转而导致的休闲环境和资源破坏问题。7.2.6增加休闲资源环境保护设投入,立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投入保障机制。7.2.7立休闲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时动态监控系统,配套完善休闲区域的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措施。7.2.8加强对生态涵养发展区、重要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域的综合管理,强化休闲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对于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休闲项目不批、不。7.3提升人文环境7.3.1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文化风貌,深入挖掘民间、民俗文化,体现城市人文特质。7.3.2依靠传统文化积淀、丰富筑语言表现、展示鲜活生活内容,形成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7.3.3将城市培育成友善的休闲目的地。态度友好,细节到位,增强城市亲和力。7.4完善交通环境7.4.1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配置合理,运行高效、系统完善。7.4.2完善各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衔接,有醒目的信息引导、标识系统,提升公交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司乘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7.4.3停车设施布局合理,数量适当,方式多样。7.4.4有相应的残障人士设施安排。7.4.5实施“休闲交通便利化”,如开辟旅游车辆绿色通道、开通城市休闲观光巴士、开展景区购票一站化服务等。7.4.6机场、车站、码头等人员集散地配备质量较高、价格公道、结构合理、位置恰当的休闲场所。6霸Z.ZC.ET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102 次数:3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194355 3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662.96KB
投稿: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2/8/11 11:16:47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