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体育场建筑设计方案

广州大学发展规划简介
     
    1、      广州大学城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1、      广州大学城的定位 
    通过分析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概念和《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十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广州市经济、教育等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总结广州大学城的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2、高校发展策略
    在高校发展策略上,广州大学城近期优先解决由于扩招带来的高校用地不足的矛盾,对于如广州大学等用地不足的高校通过土地置换的方法,吸引其不整体搬迁进入大学城(当然也可以鼓励高校把主校区设在广州大学城,原址作为分校),形成先锋与龙头,带动大学城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广州大学城将优先吸引名校、著名科研机构和理工院校,适度发展国际远程教育。
    3、产业发展策略
    在产业发展策略上,广州大学城将充分重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联合发展的带动效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教育的产业化运作和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尤其应充分重视教育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发展,积极推进学、研、产一体化
    4、空间发展策略
    我国城市化道路表明,城市一般都会依托交通施发展。在空间发展策略上,广州大学城初期建设将依托率先建成的交通线路构建商业服务中心和其它其享设施,吸引在穗高校(特别是那些用地紧张的商校,如广州大学等)进驻大学城,形成首批大学组团,开启广州南拓发展之一闸。随着小谷围岛对外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和环岛路的建成。利用大学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互动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拉动城市向南部发展,推进大广州新格局的形成。
     
    2、      广州大学城的开发建设与管理模式
    广州大学城采用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开发建设模式,充
    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建设。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和制定相关政策上。大学城土地的征用、统一规划、公共设施的投资等都需要政府主导;大学城的发展、管理政策也需要政府来制定。大学自主办校是高教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高校是大学城的主体,也是经营大学城产业(如教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高校具有大学城部分事务的领导权。
    大学城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大学城区的公共行政事务,其主要职能有协调各级政府与大学城的关系,根据批准的规划对大学城的建设进行管理协调,负责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保证大学城的交通畅和社会治安等。
     
    3、      广州大学城的开发建设时序
    大学城建设开发时序为先开发小谷围岛,再开发南岸。近期实施工作主要有:征入小谷围岛的土地,将小谷围岛内的部分村民搬迁至岛外;通过城市中部民快线、京珠高速公路、地铁四号线等的建设,改善大学城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启动小谷围岛内环岛路建设;启动小谷围岛校园组团的建设;通过TOD模式开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用地;成立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大学城的建设、协调等事务;根据建设计划,分期分批完成对小谷围岛用地的七通一平建设等。
     
    4、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
    1、规划理念
    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采用了“TDO”(交通引导开发)的发展理念、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网络组织的功能理念、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的概念。
    ˙“TDO”(交通引导开发)的发展理念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政府通过预先控制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并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带动沿线、沿站地区土地开发TDO发展模式。大学城的发展将与城市干道和快速轨道交通结合,在全面预征小谷围岛的土地和岛西部的开发形成一定规模后,依托岛中部的南北向交通干道和地铁四号线,形成岛上南北向的发展走廓。
    ˙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
    组团是一个开放的、可生长的系统,组团的规模和数量可根据高校进入的情况调节,每一个组团的发展并不影响其它组团。对于大学城来说,保持各学校的特色与资源的高度共享同等重要,在发展规划中,各高校相对独立的集中于某一组团内发展,而各组团的某些共享度较高的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及研究设施等通过网络体系紧张密切联系在一起。
    ˙网络组织的功能理念
    大学城是一个活跃、创新的区域,它的物质空间、功能组织应当以有利于促进各种交流的发生、资源的共享为目标。大学城通过构造教学、科研、生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
    ˙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大学城处于广州市生态结构的核心,同时它的功能本身也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学城发展规划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综合表现在道路和建筑布局、生态绿化网络 的建立、生态区域的保护、较低强度的开发、公共交通的提倡等方面。
    ˙数字化虚拟城市概念
    广州大学城是一个数字化的高科技城市,在网上可按照大学城的物质态虚拟大学园区建设情况。虚拟大学城也有结构清晰的公共空间:一级共享的信息资源与大学城的城市级共享相对应;各分类信息服务器与组团级共享设施相对应。大学城的居民可以在网上走进和实际建筑相对应的虚拟建筑,居民还可在网上进交流、咨询、服务等活动。
    2、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                         
    广州大学城的规划结构重视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的的特征和其作为一个大学集中地的特点。以资源的分级共享为原则,其空间结构层次为城级团校区。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的新城区的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依托南北向交通干道和地铁站点形成的带状发展走廊上。在两个地铁站点的辐射范围内,布局了大学城的城市级共享设施,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和大学城所特有的中心,前者包括大型的商场、超市、金融机构、邮电局、饭店、办公等设施,后者如公共教学设施、城市公共图书馆、大学城科研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文化馆、音乐厅等。在小谷围岛的中心,布局了大型的生态公园、体育中心和少部分低密度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等,以体现大学城人作为广州生态结构中的绿心的特点。
    校区作为大学城的基本功能单元组合形成分散的组团式结构,各组团围绕软核心(生态公园)设置组团级资源共享设施,组团具有自组织生长的可能性。组团规模以教学科研要求和大学共享设施辐射范围为标准确定,形成七个次级组团,组团的规模在2.53平方公里左右。分级组团内包括大学教学区、生态活区、教学资源共享区、生态公园。组团以生态公园形成高品质的软核心,围绕软核心规划各大学资源共享区。学生生活区布置在市级共享核心、组团级共享设施、教学科研区之间,便于充分利用共享资源。教学科研区滨江布置,以创造良好的科学环境。对每一个大学组团而言,其主要活动的流向是滨与核心之间的走向。因此,每个大学组团的向心绿轴就成为其功能组织的主要骨架。大学城的功能安排从江滨指向核心分层铺开,向心绿轴将它们串联起来。
    大学城内的共享资源分为城市级、组团级、校区级三个层次。城市级共享资源与城市有着最为直接的交通联系,其共享的范围与城市的交通条件设施、文化设施、科研设施等。它面向全社会共享,主要由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建设。相邻的若干所大学的共享的教学设施形成组团级共享资源,如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等,其间的步行距离应控制于五分钟内,即半径400米左右的范围之内。校区级共享资源是指由学校、科研机构自己建设的、可在校区之间共享的资源如专业实验室、教学基地等。
    3、道路交通系统
    大学城的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南北向的京珠高速公路(红线宽度80米)、小谷围岛中部南北向交通干道(红线宽度60米)、城市中部快线(红线宽度80米)和东西向南的岛南滨江快速路(红线宽度80米)、兴业大道(红线宽度60米)、金山大道(红线宽度60米)来解决。其中小谷围岛中部南北向交通干道是连接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的重要道路之一,强化了广州南拓的发展态势。为避免大量交通穿越岛中心的生态公园,这条路在岛中心采取下穿形式。
    小谷围岛内采取环形加放的道路网络。主要道路为外环路和岛中心的内环及连接外环路和内环的东西向道路、城市中部快线(高速快速路)地面辅道,红线宽度为60米。次干道为位于外环路和内环路之间的环形道路,主要解决各大学组团之间联系,由于是规划布局了有轨电车系统和大量的公交环线,故红线宽度设为60米,其它次干道红线宽度为3040米。支路在本次规划中用虚线表达,红线为20米,可以随市场的变化进行即时的调整。小谷围岛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通过两座跨江大桥、一条隧道及地铁四线解决。
    为保持小谷围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岛上大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并特别注意外部交通与内部公交的转换,以有效地减少岛内对小汽车的需求和依赖。
    大学城将依托地铁站组织地面公交及换乘系统,通过地铁与广州其它地区方便联系。小谷围岛地面公交干线采取双环结构,通过它及一些支线整个岛覆盖在公交网络之下。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交通流特征,岛上规划了沿次级环路的环形“TRAFFIC BDAM”(有轨电车)系统,使之成为大学城文化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城的对外道路网络、内部道路网络相应,大学城的机动车交通依次为对外交通、内部主干交通和次级交通三个层次。同时,根据大学城人员构成、主要活动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高要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将是大学城内部应当提倡的最主要的两种交通方式。
    4、绿化景观系统
    小谷围岛绿化系统采取中心射加廊道的结构,形成以内环绿带和滨江外环绿带为联接纽带,以中央生态公园为中心、以岛东西两侧的三人主题公园及组团级生态公园为次级中心,向四周发散、渗透,与珠江和周边城市生态廊道相通的格局,同时,小谷围岛南岸地区的绿化网络也体现向珠江渗透的特点。大学城内部的生态绿地系统与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相互交融。
    5、用地人口规模
    广州大学城规划研究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其中扣除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生态农业保护5.1平方公里和村镇发展用地5.2平方公里,大学城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0.4平方公里。广州大学城规划将1820万学生划分为7个组团,形成2.53万学生、2平方公里用地规模的组团,每个组团中教学与学生生活用地比例约为2:1。学校用地是大学城用地的主体,其用地规模与学生人数成一定比例关系。目前我国尚无国家标准,通行粗略标准是人均1分地
    大学城规划总人口3540万人(万括村镇人口),是新城开发较为适宜的规模。大学城人口构成为:学生人口1820万人,教师员工人口为1.52万人,职工人口约为5万人,高新技产从业人员23万人左右,加上其它不可预测人口取35万人,村镇人口约5万人。
     
     
     
     
    广州大学城背景资料简介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开始了广州大学城的选址工作,经过专家论证研究,20xxx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过半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的选址。随后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范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参加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工作并举行了专家评审会。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在四家咨询方案的基础上,充分了评审会专家意见,编制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经专家论证,广州市政府、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已于20xxx月上报省政府。省市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踏勘,20xxx24日九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大学城领导小组。
    20xxx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对广州大学城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129日广州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如开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并研究贯彻落实张德江书记的讲话精神。1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84 次数:2
下载:1.00 收藏:0
等级:
编号:228985 3
文件格式:cad图纸
文件大小:175.63MB
上传时间:2023/8/12 9:07:23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