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沈阳市浑南新区产业区(东区)规划设计国际咨询
项目编制起止时间:2001.6~2001.9
获奖情况:国际咨询第一名
项目负责人:朱子瑜,董珂
主要参加人:涂英时,张播,李江云,于立
项目内容简介:
1. 项目概况
浑南新区位于沈阳老城区以南。本规划设计的产业区位于浑南新区南部,西侧是已开发的产业西区,北邻浑南新区起步区,东接大学区,地理位置适中,交通设施条件较完善。
2.
图 1:高新技术园区各部分功能关系图
3. 高新技术园区的用地模式研究
在规划方案之前,本项目对高新技术园区的用地模式进行了研究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高新技术园区的用地构成可分为主体功能部分和服务功能部分(图 1)。
主体功能部分――完善的高新技术园区应以教育、研究与开发、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连续过程为其主体功能。
服务功能部分――高新技术园区应满足服务功能的需求。这些功能包括行政管理、社会服务(金融、信息、科技贸易、房地产等)、文化娱乐、市政配套等方面。服务功能的布局应遵循便捷、高效的原则。
科研生产人员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多样化的非正式交流空间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公共娱乐休闲空间。
4. 规划构思
知识转化为财富功能体――高新技术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将知识与资本结合,实现知识向财富的转化,其功能性和目的性十分明显。因此,与一般城市空间布局相比,高新技术园区应当具有更明析的功能结构布局。本规划包括教学区、科研开发(科学研究)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园区等主体功能区,布局上相互衔接;同时提供完善的服务功能,包括行政、商业、文化、居住、基础设施等部分。
思维碰撞与交融的场所,科技人员创新的摇篮――经济发展源于技术创新,交流是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要素,由各种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场所成为创新活动重要的载体。本规划在空间结构上体现“知识”和“资本”之间产生的碰撞和交融。代表知识和资本的两大“陆地”板块在交汇处被消解,融为绿色的“海洋”, 形成以生态绿地为底、以步行道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科技人员提供思维碰撞与交融的场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规划将田园式的绿色空间“嵌入”城市肌理中,将产业区的“灵魂”―科研与技术人员带入令人向往的自然环境,创造人际交流的公共活动场所,并以居住-工作混合的功能布局为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图 2: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融合
5. 功能布局
依据各主体功能可将规划区域自东向西划分为:A-教学区、B-科学研究园区、C-科技产业园区、D-公共服务及科技创业园区。从行政管理上看,前两区和后两区分别为两个独立实体。但本规划力图打破这种布局和功能上的僵硬边界,使整个地区成为具有高新技术园区一系列连续功能的整体,体现校园的开放性和生产部门与教育科研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因此,规划里将本区域内的沈丹公路部分高架,在核心地区创造大片生态绿地,将B区和C区融于自然中,使规划区内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图 2)。
6. 创新与特色
(1)体现了技术园区两大基本要素-知识与资本的结合。
(2)在用地功能的布局上将教育、研究与开发、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连续过程串联起来,使科技园区的主体功能得以实现。
(3)通过对两种城市肌理的碰撞与消解营造了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了交流与碰撞的场所。
(4)将田园空间嵌入城市肌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5)用地功能一定程度的混合,以适应科技人员对便捷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