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途客运南站
项目特点及概况
上海长途客运南站位于柳州路以西石龙路以北的上海铁路南站南广场范围内,是南区火车站的配套设施。建筑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站屋主体高度21.200m,建筑制高点高度35.200m,用地21560m2,总建筑面积19720.74m2。设计综合考虑上海铁路南站及本工程功能布局的要求,解决好与城市地铁、轻轨、城市公交等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解决基地面积小,工程规模大,设施内容多的矛盾,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经济价值。主体建筑采用与铁路南站主站屋同心的圆弧演化的非对称弧形平面,形成日月相辉的格局,有机地与铁路南站融为一体,成为上海铁路客运南大门的组织部分,并竖立起新世纪上海公路交通客站的形象代表。
主要资料
项目名称:上海长途客运南站
建设单位名称:上海南站长途客运有限公司
用途:交通建筑
设计及竣工年份:2003年设计,2005年竣工
项目进展阶段:在建
建设地点:上海市柳州路以西,石龙路以北
建设面积规模:用地面积21560M2
总建筑面积19720.74 M2
主体建筑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
主要外装修材料:透明中空Low-e钢化玻璃,金属铝板,陶土板
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
|
| 技术数据 |
|
|
| 占地比例% |
| 技术指标 |
|
基地总面积m2 |
|
| 21560 |
| | | 100% |
| |
|
总建筑面积m2 |
|
| 19720.74 |
| 地上 | 13580.82 | |
| |
|
|
|
|
|
| 地下 | 6139.92 | |
| |
|
建筑占地面积m2 |
|
| 5051.47 |
| | | |
| |
|
绿地面积 |
|
| 1779 |
| | | |
| |
|
广场面积 |
|
| 2690 |
| | | |
| |
|
容积率 |
|
| 0.63 |
| | | |
| |
|
建筑密度 |
|
| 23% |
| | | |
| |
|
绿地率 |
|
| 8.3% |
| | | |
| |
|
汽车停车位(辆) |
|
| 130 |
| 地上 | 长途汽车 | 68 |
| |
|
|
|
|
|
|
| 小轿车 | 29 |
| |
|
|
|
|
|
| 地下 |
| 33 |
| |
|
自行车停车面积m2 |
|
| 45.6 |
| |
|
|
|
|
|
技术参数分类表 |
|
|
|
|
|
|
|
|
|
|
名称 | 部位 | 建筑层数 |
| 建筑高度或深度 | 标准层层高 | 标准层建筑面积 | 总建筑面积m2 |
| 主要功能分区 | 主要分区面积 |
主体建筑 | 地上 | 4 |
| | | | 13580.82 | 19720.74 | | |
|
|
|
|
|
|
|
|
| | |
| 地下 | 1 |
| | | | 6139.92 | |
| |
|
|
|
|
|
|
|
| | |
|
·结构:
本工程主体部分与售票大厅之间设抗震缝一道。主体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候车厅大跨度部分采用后张预应力梁。主体部分纵向平面尺寸约150米,在地面以上平面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道抗震缝,地面以下则设置两道结构后浇带将地下部分分为三部分。
售票大厅外形为截圆锥体,采用全钢结构体系,屋盖采用双向钢桁架加轻质屋面,在外圈顶部设置三角形立体桁架,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空间钢结构体系。
本工程基础采用独立承台下的桩基础;桩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给排水:
基地供水由上海南站南广场中的市政管网供给,其引入管为2根DN300供水管。基地生活用水量为522m3/d。消防用水总量为80升/秒。
给排水系统:客运大楼地下室,底层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给;二层及二层以上采用恒压变频供水。热水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热源为高温热水;热水供水量为9.5m3/hr(60℃水温);配备半容积式水换热器二台,系统为机械全循环方式。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屋面雨水为重力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3年。总体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年。
冷却循环给水系统:系统设二台处理量为350m3/hrd的方型逆流冷却塔,进出水温差为5℃,并配电子除垢仪和全自动过滤器。
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均采用独立的临时高压给水方式,自动喷淋系统在顶部设稳压供水设备一套。
·电气:
由供电部门提供二路10kV高压电源,以电缆直埋方式引入本建筑地下一层变配电所的高压进线柜;二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同时使用,二路电源接成单母线分段,中间不设联络开关。
在地下一层变配电所内设置2台1250kVA的变压器,并在低压侧设联络开关。平时2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同时供电,故障时手动合上联络开关,待故障清除后,手动恢复两路电源同时供电。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形式。
低压接地系统采用TN-S制。
本工程属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设计防雷系统。
消防报警采用集中报警管理系统,在首层设置消防控制室。
另设智能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测量。
·暖通:
本工程空调冷源采用二台电制冷冷水机组(1400kW/台),夏季向大楼提供7℃~12℃冷水,冬季热源由锅炉房提供 90℃~70℃热水经二台板式换热器(900kW/台),向大楼提供 60℃~50℃热水进行空调。空调水系统采用冷热二用的二管制。候车室、售票大厅、换乘大厅等公共区域冬、夏季采用一次送、回风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送回风口形式结合二次装修进行设计,办公部分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形式,需要排风的区域结合卫生间排风或独立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就地和远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
·动力:
上海南站汽车站的热源为三台热水锅炉,每台锅炉的额定功率为1020kW(87.72×104kcal/h),总的额定功率为3060kW(263.2×104kcal/h)。锅炉房位于地下一层靠外墙处。锅炉的燃料为天然气,由城市中压天然气管网提供。锅炉热水主要供应大搂采暖和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90℃,回水温度为70℃,供水经循环水泵通过分水缸接至暖通热交换器和给排水热交换器交换后,再经集水缸回至锅炉。在底层设膨胀水箱一只以考虑锅炉一次水循环系统的膨胀和补水,热水锅炉运行压力约为0.1MPa。
·弱电:
弱电设计充分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及适度超前性。是一座功能完善,设施齐备,集成度高的智能化长途客运站。系统包括综合布线、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安全防范、广播、有线电视、移动通信中继、车辆管理等系统。
为实现以人为本,人流、车流和物流信息一体化的目标,体现长途客运智能化营运管理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智能化安防体系,加强大楼及客运的安全防范和管理;信息查询和显示系统便于旅客信息查询和引导旅客的流向、候车与购票等;智能广播系统能有效组织、及时的运送旅客;设GPS/GI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车辆实时动态信息的全程管理。
? 其它资料:
1. 基本柱网
8m X 16m
2. 大空间结构形式
主体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售票大厅采用全钢结构体系。
3. 平面功能安排与旅客流程组织
楼 层 | 主要的功能分布 |
地下室一层 | 汽车停车库,设备机房,地下进厅 |
首层 | 候车大厅、售票大厅、办公进厅、行包托运、提取、维修车间 |
二层 | 办公、餐厅、厨房 |
三层 | 司机休息室 |
四层 | 长途汽车运营公司办公、会议室、机房 |
进站:旅客经南侧进站广场进入位于首层的入口大厅,于大厅东侧的售票厅购票后通过安检进入候车室,等待检票上车。
出站:旅客下车后,由西侧的人行出站口出站。
位于首层东侧的行包房可办理旅客行包的托运及提取。
4.内部层高变化的交通方式
建筑主入口位于靠近石龙路柳州路的进站广场,入口处是一个气势宏大的21.7米高的椭圆形大厅,连接各功能分区,大厅东侧为售票厅,西侧为问讯处,大厅内设置了两部通往地下室的自动扶梯,与地下大厅相连接,以方便通过地下通道从公交、地铁、轻轨等处换乘的旅客。在大厅与主体建筑间由共享空间作为连接,由此可方便的进入北侧候车大厅,或大楼东侧的行包托运处。二层西侧为餐厅,东侧为办公;三层为司机休息层,四层为内部办公区域,西侧设置职工出入口,设二台客梯。东侧设辅助入口,并设二台货梯为三、四层办公区、司乘休息区服务。西侧近公共卫生间设一台货梯为二层餐厅服务,下达地下室、餐厅卸货区。
5.外部交通组织(人流和车流)
人流:
1) 公交
由公交换乘长途汽车的旅客经由地下通道进站。
长途汽车出站旅客下达地下通道换乘公交离开。
2) 轨道
由轨道换乘长途汽车的旅客经由地下通道进站。
长途汽车出站旅客下达地下通道换乘轨道离开。
3) 出租
在出租车社会车辆临时停车场下客后经由进站广场进站。
长途汽车出站旅客经由基地西侧的地下通道到达北侧出租停车站上客点,搭乘出租车离开。
4) 行走
柳州路东侧方向的旅客过人行横道线到达入口广场进站。石龙路南侧及西侧方向的旅客由地下通道进站。
长途汽车出站旅客过柳州路人行横道线往东侧方向离开,或下达基地西侧的地下通道往石龙路南侧及西侧方向离开。
5) 自行车
行包托运广场设社会自行车露天停车场,便于周边地区居民托运、提取货物时停放。同时一墙之隔设长途客运南站职工露天停车场。
车流:
1) 长途客车
长途汽车由石龙路基地内西侧入口进入,出站长途汽车由柳州路出口驶离,单进单出。
进站流线:长途汽车进入停车场入下客车位,下客后经内部车道入流车、维修车间,再进入停车位。
出站流线:长途汽车由停车位调头入发车位,载客后由柳州路出口驶离。
停车场通车道20m宽设中分线,南侧为进站,出站车流,北侧为入停车位及行包托运车流。
2) 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含行包托运车辆)
社会车辆由基地西侧南广场主入口进入,通过出租车停车场与郊区线路站之间的公共车道右转进入基地东侧行包托运广场,出租车及社会车辆临时下客停车场,下客后从柳州路驶离。如果柳州路逢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挤。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可以从基地南侧应急车道驶离,入铁路南站地面道路系统入市政干道。社会车辆上客点同设在此,出租车上客点设在基地北侧出租车停车场。
3) 消防
基地内满足消防车回车场地需求。建筑周边均直接落地,进、出站广场及货运广场均可作为消防扑救场地。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m。
4) 入地下车库车辆
车辆属内部使用。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场出入口分离,避免交错,相互干扰。
6.高峰小时旅客量
日发车800班次,高峰小时旅客量1,500人次。
7.年旅客量
年旅客量5,000,000人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