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望道旅游休闲农庄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 规划区环境概况
一、区域位置
义乌望道农庄地处义乌市西部,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北临浦江县,东接兰溪市,距义乌城区20公里。规划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包括两个自然村,深塘坞村和里京村。
二、自然环境
义乌地区地质上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金衢断岩盆地,规划区有沟谷地貌形态。河流属钱塘江水系,规划区地表流水向南汇入东阳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盆地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空气湿润,规划区有山地气候特征。四季之中,春秋短而冬夏长。年平均气温为17.1℃。森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规划区内还有水杉、马尾松、竹等植被分布。
三、社会经济概况
规划区内两自然村深塘坞村和里京村,面积分别约0.8公顷和0.7公顷,人口分别为160人和116人。农业为其第一产业,居民人均年收入3000元。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技术规范
(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2)《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
(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年9月20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年5月1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4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6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28日
(8)《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3年
(9)《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3月29日
(10)《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年6月7日
(11)《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国家建设部,1993年12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林业部,1994年9月2日
(13)《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22日
(14)《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20日
(15)《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家旅游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92
3、相关成果
(1)《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1996
(2)《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局,2000
(3)《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办公室,2004
(4)《义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20)修编本》,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义乌市风景旅游管理局,2004
二、指导思想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浙沪地区,人们的旅游方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在喜好长线观光旅游中,细分出城郊型短线商务、休闲度假旅游。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人们的闲暇时间愈来愈多,二是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三是汽车愈来愈普及,汽车家庭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进而带动旅游地产升温,致使出城休闲度假概念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我国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已初露端倪,大型城市、特大型都市尤其如此。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将会成为我国大城市、大都市市民的一种社会时尚。
义乌作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城,商务活动频繁而发达,每年将会举办大量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会、商务企业的投资洽谈会以及商品交易会等,对商务活动的场所有很大的需求。同时,由于会议档次的提高和参会者需求的转变,人们更加倾向于离开喧闹的城市,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中,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洽谈合作。望道农庄的开发与建设正是基于此类倾向,营造良好的气氛,提供舒适的环境与设施,以满足其需求。
三、规划原则
1、资源整合,实施精品工程原则
国内旅游开发近二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粗制滥造的旅游产品都是没有市场的。本规划区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主体功能,则更要强调精品意识。因为休闲度假是较高级的旅游形式,目标群体也是较高层次的社会群体,不是精品就没有吸引力。
2、生态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开发与资源及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和本土性的保护,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各要素协同发展原则
脱离人文要素的自然环境和没有自然要素支持的人文景观给人以单薄,缺乏特色的印象,旅游区开发中只有各要素协同发展才能得以塑造景区形象,创造独特意境,形成对旅游者强有力的吸引。
4、整体建设,分期规划原则
旅游区的建设是一个大投入、长期而持续性的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对景区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建设。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应该在建设的各阶段,制定相应的规划对建设实施有效的指导。
5、效益性原则
开发旅游产品需要经济效益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效益有局部和整体、眼前和将来之分。只着眼于局部和眼前的效益是不科学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一个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获得良好品牌形象的基本保证。
四、规划分期与目标
1、总目标
以“农庄、峡谷”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自身的近郊旅游地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农庄、峡谷”旅游资源的市场潜力,合理设计旅游产品,安排富有农庄特色的旅游项目,展现农庄风貌和峡谷景观,并加强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与文化内涵,力争把义乌望道农庄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成为义乌的“后花园”,并力争成为长三角旅游区内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阶段性目标
(1)近期:从2006年到2007年,为农庄开发启动阶段。
在近期,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夯实基础,构筑框架,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为重点,进行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具备旅游接待能力。农庄景点建设,初步形成农庄景观特色。多途径对外宣传,树立旅游形象,尽快提高农庄的知名度。到2007年,年接待游客达到3—4万人次。农庄产业结构逐渐向以旅游为主导产业转变。规划区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其中旅游业收入占40%。
(2)中期:从2008年到2010年,为农庄开发调整及高速增长期
中期目标在于,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迅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重点完善农庄景点建设,改善农庄环境质量及进一步强化景观特色。加强宣传力度,逐步扩大旅游目标市场,进一步提高农庄影响力。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达到7—8万人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旅游成为规划区第一产业和支柱产业,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其中旅游业收入超过80%。
(3)远期:从2011年到2015年,为农庄发展成熟阶段
进一步完善农庄景点的建设和外围预留地的建设,全面形成旅游网络和旅游群体。成功树立农庄旅游特色。通过建设,形成环境一流、景观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农庄休闲、娱乐中心。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用。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居民收入及旅游业收入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及分类
规划小组对规划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本着科学严谨、客观准确的态度,严格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要求,按照规划区资源分布状况,利用影像设备等对规划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地调查,并对所有资源进行分析和提炼,得出以下共22个资源单体,详见表1。
表1 风景资源分类表
主类
| 亚类
| 代码
| 基本类型
| 景点名或景点描述
|
A地文景观
|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 ACA
| 凸峰
| 角尖双峰,方尖云影
|
|
| ACF
| 岩壁与岩缝
| 一处约20丈高石壁
|
|
| ACG
| 峡谷段落
| “V”型峡谷
|
|
| ACL
| 岩石洞与岩穴
| 老虎洞,洋鹤洞
|
B水域风光
| BA河段
| BAA
| 观光游憩河段
| 谷底溪流
|
| BC瀑布
| BCA
| 悬瀑
| 龙潭瀑布
|
|
| BCB
| 跌水
| 溪谷跌水
|
C生物景观
| CA树木
| CAB
| 丛树
| 竹林,水杉林,马尾松林
|
E遗址遗迹
|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 EBC
| 废弃寺庙
| 五化寺
|
F 建筑与设施
|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 FAF
|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 杨梅生产基地,梯田
|
| FB单体活动场馆
| FBB
| 祭拜场馆
| 李陆殿
|
| FD居住地与社区
| FDA
| 传统与乡土建筑
| 浙中民居
|
|
| FDC
| 特色社区
| 深塘坞村,里京村
|
| FG水工建筑
| FGA
|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 村口池塘,小水库
|
H人文活动
| HA人事记录
| HAA
| 人物
| 陈望道
|
二、资源分析与评价
本规划采用最新公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围绕风景资源合理利用这一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区的风景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1、定性分析
望道农庄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规划区内自然资源是以峡谷、溪流、山林为特色的山区风光。规划区内有两个自然村,村庄900年的历史、近现代的名人、丰富的传说,为农庄增加了浓厚的人文底蕴。而果园、梯田为农庄勾画出了迷人的农庄景色。溪谷、山林、农家成为了农庄的资源主体。
2、定量评价
(1)资源定量评价要求
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资源评价的要求是:
? 风景资源评价单位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区范围大小、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做出等级评价。
? 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
? 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双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表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标中选择;
4)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规定的资源评价项目、评价因子和评分标准,规划小组对规划区22处风景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资源定量评价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
综合评价层
| 赋值
| 项目评价层
| 权重
| 因子评价层
| 权重
|
1、景源价值
| 70~80
| (1)欣赏价值 (2)科学价值 (3)历史价值 (4)保健价值 (5)游憩价值
|
| ①景感度 ②奇特度 ③完整度 ①科技值 ②科普值 ③科教值 ①年代值 ②知名度 ③人为值 ①生理值 ②心理值 ③应用值 ①功利值 ②舒适度 ③承受力
|
|
2、环境水平
| 20~10
| (1)生态特征 (2)环境质量 (3)设施状况 (4)监护管理
|
| ①种类值 ②结构值 ③功能值 ①要素值 ②等级值 ③灾变率 ①水电能源②工程管网③环保设施 ①监测机能②法规配套③机构设置
|
|
3、利用条件
| 5
| (1)交通通讯 (2)食宿接待 (3)客源市场 (4)运营管理
|
| ①便捷性 ②可靠性 ③效能 ①能力 ②标准 ③规模 ①分布 ②结构 ③消费 ①职能体系②经济结构③居民社会
|
|
4、规模范围
| 5
| (1)面积 (2)体量 (3)空间 (4)容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