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规范图集 > 图标图集

GB/T9978.1-2008GB/T9978《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分为如下若干部分: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耐火试验炉的校准;—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应用注释;—第4部分:承重垂直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一第5部分:承重水平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第6部分:梁的特殊要求;第7部分:柱的特殊要求;第8部分:非承重垂直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第9部分:非承重吊顶构件的特殊要求;本部分为GB/T9978的第1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S0834-1:1999《耐火试验筑构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英文版)。本部分根据1S0834-1:1999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1S0834-1:1999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在采用IS0834-999配本部分做了些修以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对应于IS0834-1:1999,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1S0834的本部分”修改为“GB/T9978的本部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本部分代替GB/T9978一1999《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本部分与GB/T9978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的具体内容;—修改了热电偶的型式和要求:一—一修改了炉内温度偏差的要求;一修改了炉内压力要求;修改了判定淮则;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见附录A);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见附录B)。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筑构件耐火性能分技术委员会(SAC/T℃113/SC8)归。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华利、韩伟平、黄伟、董学京、陈映雄、李强、李博、李希全、阮涛、刁晓亮、白淑英。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9978-1988、GB/T9978-1999」理甄Z.ZC.ET
GB/T9978.1-2008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1范围GB/T9978的本部分规定了各种结构构件在标准受火条件下确定其耐火性能的试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99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5907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T16839.1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GB/T16839.1一1997,idt IEC60584-1:1995)3术语和定义GB/T590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9978的本部分。3.1材安标辈说穗篇J.NE可根据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具有代表性样品通过规定试验所具有的材料性能。3.2校准试验calibration test通过试验评定试验条件的过程。3.3变形deformation结构构件由于结构受力和/或受热作用而引起尺寸或形状方面的任何变化。包括构件的挠曲、膨胀或压缩。3.4筑结构构件elem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筑结构的各个邵件,如墙、隔愤、楼板、屋面、梁或柱。3.5隔热性insulation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筑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极限值的能力。3.6完整性integrity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筑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1)该标准将在整合修订GB/T5907一1986、GB/T14107一1993和GB/T16283一1996的基础上,以《消防词汇》为总标题,分为5个部分。其中,第2部分为GB/T5907.2《消防词汇第2部分:火灾安全词汇》,将修改采用1S013943:20001理筑Z..ET
GB/T9978.1-2008出现火焰的能力。3.7承载能力loadbearing capacity承重构件承受规定的试验荷载,其变形的大小和速率均未超过标准规定极限值的能力。3.8承重构件loadbearing element筑物中用于承受外部荷载的构件,并在受火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承载能力。3.9中性压力平面neutral pressure plane炉内外压力相等的理论分界面。3.10理论平面notional floor level相对于筑构件在实际使用位置处设立的平面。3.11约束restraint试件末端、边缘线支承条件,对试件膨胀、收缩或转动(包括因受热和/或机械作用)产生的限制。注:例如,不同形式的约束有纵向的、转动的和横向的。3.12分隔构件ating elemen在火灾时用两相邻区域的构件3.13JJ支承结构supporting construction被测试件的外形尺寸小于等于试验炉尺寸时,在耐火试验中不产生热变形,用于封闭试验护和固定被测试件的结袍例如安装门时所用的嘴3.14试验框架test construction紧缚被测构件或支不结构轮廓边界的刚性骨架3.15试件test specimen进行耐火性能试验的筑构配件。4符号和缩略语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GB/T9978的本部分:符号单位A实际炉内平均温度的时间-温度曲线下包含的面积℃·minA,标准时间-温度曲线下包含的而积℃.minC从加热开始时测量的轴向压缩变形量mmC(试验过程中t时刻的轴向压缩变形量mmdC/dt轴向压缩变形速率,定义为:mm/minC(t:)-C(tz)(t2-t1)d在一个弹性试件截面上抗拉点与抗压点之间的距离mmD从加热开始时测量的变形量mm2理甄Z.ZC.ET
GB/T9978.1-2008D(t)试验过程中t时刻的变形量mmdD/dt变形速率,定义为:D()-D(t2)(t2一t1)轴向承重试件的初始高度mmL试件的净跨距mmde偏差(见6.1.2)%t从加热开始的时间minT试验炉内的温度5试验装置5.1一般要求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特殊设计的试验炉能满足试件相应条款规定的试验条件;b)应能设定并控制炉内温度,使其符合6.1的规定:c)应能控制和监视炉内热烟气压力,使其符合6.2的规定;)安装试件的框架应安置在与试验炉相对应的位置上,能够达到适应加热、压力和支承条件:?)应以适当的方式对构件进行加载及约束,并对荷载进行控制与监视;)应有测量炉内温度、试件背火面温度和试件结构内部温度的仪器;g)应有相应测量试件变形量的仪器;h)应有测定试件完整性是香符合第10章中描述的性能判定淮则的仪器。5.2试验炉县系U试验炉设计可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并且应满足以下条件:a)对水平或垂直分隔构件能够使其一面受火;b)柱子的所有轴向侧面都能够受火;c)对不对称墙体能使不同面分别受火;d)梁能够根据要求三面或四面受火(除加载部位)。注:试验炉可设计成能使多个试件同时进行试验,并能够使所有仪器设备满足每一种构件测量的要求。炉内衬材料采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密度应小于1000kg/m。炉内衬材料的最小厚度应为50m.5.3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应能够提供根据6.3确定的试件荷载。加载可采用液压、机械或重物。加载装置应能够模拟均布加载、集中加载、轴心加载或偏心加载,根据试件结构的相应要求确定加载方式。在加载期间,加载装置应能够维持试件加载最的恒定(偏差在规定值的士5%以内),并且不改变加载的分布。在耐火试验期间,加载装置应能够跟踪试件的最大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加载装置不应有严重影响热量在试件内传播,不应阻碍热电偶隔热垫的使用并且不应影响表面温度和/或变形的测量,同时不妨碍对背火面的观测。加载装置与试件表面的接触点的面积总和不应超过水平试件表面积的10%。如果加热结束后仍需保持加载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5.4约束和支承框架根据6.4的规定,试件应采用特定支承框架或其他方式提供边界和支承条件的约束。5.5仪器5.5.1热电偶5.5.1.1炉内热电偶炉内热电偶采用符合GB/T16839.1规定的丝径为0.75mm~2.30mm的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外罩耐热不锈钢套管或耐热瓷套管,中间填装耐热材料,其热端伸出套管的长度不少于25mm,如3理闐素前阀Z..ET
GB/T9978.1-2008图1所示。测量和记录仪器应能在5.6规定的准确度条件下运行。试验开始时,热电偶的热端与试件受火面的距离应为(100士10)m;试验过程中,上述距离应控制在50mm一150mm之内。热电偶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累计使用20h后,应对热电偶进行校验检定。试验过程中标准规定的温度、单点温度、平均温度以及实测温度应能随时显示,单位为毫米1一不锈钢(或耐热瓷)2热电偶的热接点3K型铠装热电丝丝经为0.75mm~2.30mm4-一耐热材料图K型铠装热电偶5.5.1.2背火面热电偶试件背火面的温度应使用如图2所示的圆铜片式热电偶进行测量。为了得到良好的热接触,直径为0.5mm的热电⑧应低温焊接或熔焊在厚0.2mm,直径为12mm的圆形铜片上。热电偶可采用符合GB/T16834规定的棕铬锦硅型)热电偶,每个热电偶应覆盖长、宽均为30m,厚度为(2.0土0.5)mm石棉衬垫或类似衬除非对特殊构件的标准行特殊的规定:隔热垫的密度应为900kg/m3士100k⑦m、导热系数应为0.117W/(m·K)~0.143W/(m·K)。测量和记录仪器应能在5.6规定的准确度条件下运行。石棉衬垫或类似料应与试件的表面连接,可用耐热胶粘贴在试件表面上,但在试件表面和圆铜片之间或圆铜片与隔热垫之间不应有任何残留胶浆。试验过程中,平温换、单点温度应能随时显示5.5.1.3移动热电偶试验过程中当怀疑背火阿谋位置的温度较高时,可使用一支或多支设升如图3所示的移动热电偶,或是使用淮确度和响应时间等牙或小于图3中移动热电偶的其他温度测量仪器(如:红外辐射测温仪)来测量该位橙的温度。移动热电偶的测量端采用直径为1.0mm的热电偶丝低温焊接或熔焊到直径为12mm,厚度为0.5mm的圆铜片上。热电偶可采用符合GB/T16839.1规定的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移动热电偶的组件应提供手柄,以便在试件的背火面上能够任意移动。5.5.1.4内部热电偶当需要获得试件或特殊配件的内部温度时,应使用符合温度范固的、符合试件材料类型特点的热电偶测量。应把热电偶安装在试件内部选定的部位,但不能因此影响试件的性能。热电偶的热端应保证有50mm以上的一段处于等温区内。5.5.1.5环境温度热电偶在试验前和试验期间,试验室内试件附近应配一支外径3mm不锈钢铠装热电偶或铂电阻显示环境温度。热电偶可采用符合GB/T16839.1规定的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热电偶或铂电阻的热端应避免受辐射热和通风的影响。5.5.2炉内压力测量深头通过如图4所示的测量探头测量炉内压力,测量和记录仪器应能在5.6规定的准确度条件下运行。理甄Z.ZC.ET
GB/T9978.1-2008单位为毫米1—压力变送器;2测压孔:3一不绣钢管(内径为5mm至10mm)。a)类型1“T”形测量探头2≥50筑素財网J.E1--测压孔,直径3.0mm,沿钢管圆周10°均布;2—焊接端点;3—不锈钢管。b)类型2管形测量探头图4炉内压力测量探头5.5.3加载系统当使用重物时,试验中不需要进一·步测量荷载。液压加载系统的荷载应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或其他具有同等准确度的相应仪器在相应的位置直接监测荷裁。测量和记录仪器应能在5,6规定的准确度条件下运行。5.5.4变形测量仪变形可使用机械、光学或电子技术仪器测量。仪器应与执行标准相一致(例如:挠度值的测量或压缩值的测量),且每分钟至少婴读取数值并记录一次。应采取各种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测量探头由于受热产生数值漂移。5.5.5完整性测量仪5.5.5.1棉垫除非是特殊构件的特殊标准,完整性测量所使用棉垫应由新的、未染色、柔软的脱脂棉纤维构成,不含有其他种类的纤维。棉垫厚20mm,长度和宽度各为100mm,质量约3g~4g。使用前应预先在温度为(100士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少30min。干燥后应保存在干燥器内或其他防潮的容器内,以备随时使用。为便于使用,棉垫应安装在如图5所示带有手柄的框架内。5.5.5.2缝隙探棒图6所示是两种规格的缝隙探棒,用于测量试件的完整性。它们是直径(6士0.1)m和直径(25士0.2)mm的圆柱形不锈钢棒,并带有一定长度的隔热手柄,6理到素前阀Z.ZC.ET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187 次数:2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200263 10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2.10MB
投稿: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2/8/15 17:34:17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