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提要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依据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内主要经种植水稻,兼种蔬菜、红牙芋、油料种植的部分农户作为培育种苗或少量经济作物。无大面积、大规模的农业设施和设备。
2、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灌溉保证率低。渠系均是土质断面,分布不匀,工程运行年久、老化,渗漏、不配套,灌排不分家。主要排水不通畅,汛期经常造成内涝。
(2)科技贡献率低。种植结果不合理,长期以来种植模式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不够。地块面积小,地块形状不规则,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较为不利。
(3)田间工程规划化程度低。机耕机收面积占耕地总面积5%,投工多,种田成本高。
(4)项目区内土壤较为瘠薄。瘠薄型、渍害型土地占30%,需改良。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能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经长期的运行,老化严重,许多水渠淤塞、倒塌渗漏,严重影响灌溉效益正常发挥,急需进行加固、防渗处理,开挖疏通。
(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配套不完善。项目区灌溉主要来自渔家塘水库、朱家垅水库和奚家水轮泵提水,以上三个水源工程已经除险加固,但其配套渠系设施破损、渗漏,,造成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使应灌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必须加强水利基础建设,在加强对现有水利设施管理的前提下,改造项目区内灌溉渠系,进行疏浚和衬护,充分利用水资源,解决项目区农田灌溉实际问题。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一直处在较低的生活水平。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把改造中低产田项目与发展优质稻种植和红牙芋等经济作物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对实现项目区农民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主要编制依据
①《XX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
②《XX县2010年种粮大户粮田建设工程建设方案》
③《XX省小型农田灌溉渠道及建筑物设计实用手册》(试行)
④《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⑤《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⑥《农田排水技术规范》(SL/T4-1999)
⑦《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⑧《泵站设计规范》(SL207-98)
1.2 项目县基本情况
XX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东与XX、XX接壤,南与XX毗邻,西连XX、XX,北与XX、XX交界。县境东西宽27千米,南北长76千米,总面积1593平方千米。总人口36.7万人。汉族为主,有畲、回、壮、满、侗、蒙古、水 、苗等14个少数民族。东汉析余汗置县。宋析葛阳置上饶县,隋并入,十二年更名为xx,属饶州,后几经改属江浙和江西,至民国属江西。矿产资源主要有蛇纹石、铜、铁、瓷土、煤。珍稀野生动物有金钱豹、苏门羚、斑羚、猕猴、黑鹿、穿山甲等。土特产品有戈阳大禾米果、xx米糖。名胜古迹主要有圭峰风景、潮水岩、神仙洞、三百烈士岩、方志敏烈士故居、叠山书院。
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构成xx盆地。境内河流分属信江和饶河水系,信江流经县城,由东向西横穿县境53公里。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大区江南气候区。春季天气多变,雨水多,日照少,晚春有寒潮;夏季酷热,多雷雨,易洪涝;秋季秋高气爽,多日照,早秋少雨、干旱,晚秋有寒露风入侵;冬季寒冷,间有冰冻霜雪。
XX资源丰富。
是中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食产量19万吨。全县有耕地面积32.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63%;旱地2.5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8%;人均耕地面积为0.89亩。山地面积为54.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2.93%。林地面积为143.29万亩,占全面总面积60.44%,森林覆盖率为55.6%。全县有用材林116万亩,活立木积蓄量为166万立方米,毛竹储量2100万根,年销售商品材(计划)约1.9万立方米,毛竹127万根。河流纵横交错,水库、池塘星罗棋布,水面面积14.09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3.29万亩。xx地处赣东北地质大断裂带,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品位高。主要有金、银、铜、铁、锰、铅、镜、蛇纹厂、磷、石灰石、红石、白青石、大理石、花岗岩、煤、瓷土、石英等30余种,其中铜储量6万吨、瓷土2000万吨、石灰石5.2亿吨,蛇纹石储量达6亿吨,为亚洲第一。
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5.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3.66亿元,增长18.1%,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18.1%;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增长4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1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32元。
1.3 建设范围、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
表 1-1 XX县2010年南岩镇种粮大户粮田建设工程实施计划表
灌区名称:XX灌区XX灌片渔家塘片区
项 目 名 称
| 单 位
| 数 量
| 主 要 工 程 量 (万立方米、公斤)
| 备注
|
---|
土石方开挖
| 土石方回填
| 现浇砼
| 预制砼
| 砌石
| 总用种量
| 药剂使用总量
|
---|
一 项目概况
|
|
|
|
|
|
|
|
|
|
|
1 建设规模
| 亩
|
|
|
|
|
|
|
|
|
|
2 工程总投资
| 元
| 3671695
| 2.78
| 0.67
| 0.17
|
| 0.88
|
|
|
|
3 项目性质
|
|
|
|
|
|
|
|
|
|
|
4 建设工期
| 月
| 6
|
|
|
|
|
|
|
|
|
二 设计标准
|
|
|
|
|
|
|
|
|
|
|
1 排涝(水)标准
| P= %
| 10%
|
|
|
|
|
|
|
|
|
2 灌溉保证率
| P= %
| 85%
|
|
|
|
|
|
|
|
|
3 P=10%,设计排涝模数
| m3/s.km2
| 0.75
|
|
|
|
|
|
|
|
|
4 P=90%,设计灌溉模数
| m3/s.万亩
| 0.95
|
|
|
|
|
|
|
|
|
5 建筑物级别
|
|
|
|
|
|
|
|
|
|
|
三 建设内容
|
|
|
|
|
|
|
|
|
|
|
1 水源工程
|
|
|
|
|
|
|
|
|
|
|
⑴ 塘坝
| 座
|
|
|
|
|
|
|
|
|
|
⑵ 引水堰(闸)
| 座
|
|
|
|
|
|
|
|
|
|
⑶ 小型灌排泵站
| 座
| 1
| 0.003
| 0.001
| 0.0004
|
|
|
|
|
|
⑷ 灌溉机井
| 眼
|
|
|
|
|
|
|
|
|
|
2 田间工程
|
|
|
|
|
|
|
|
|
|
|
⑴ 田间土地平整工程
|
|
|
|
|
|
|
|
|
|
|
① 田内土地平整
| 亩
| 115.23
|
|
|
|
|
|
|
|
|
② 平整挖方
| m3
| 21454..85
|
|
|
|
|
|
|
|
|
③ 平整客土回填
| m3
|
|
|
|
|
|
|
|
|
|
④ 耕作层翻耕
| 亩
| 115.23
|
|
|
|
|
|
|
|
|
面积为2亩为基本农田,局部根据实际分块 机耕道的布置以方便机耕下田作业和节约耕地为原则,除纵向外,横向机耕道原则每200m设置。同时相互贯通。
|
|
|
|
|
|
|
|
|
|
|
⑤ 修筑田埂
| m3
| 408..5
|
|
|
|
|
|
|
| 7263m
|
⑵ 田间渠道整治工程
|
|
|
|
|
|
|
|
|
|
|
①灌溉渠道
|
|
|
|
|
|
|
|
|
|
|
a 整治支渠
| m
| 4814
| 0.42
| 0.22
| 0.054
|
| 0.20
|
|
|
|
b 整治斗渠
| m
| 9919
| 0.77
| 0.16
| 0.056
|
| 0.18
|
|
|
|
c 整治农渠
| m
|
|
|
|
|
|
|
|
|
|
②排水渠道
|
|
|
|
|
|
|
|
|
|
|
a 整治斗沟
| m
| 3305
| 0.72
| 0.05
| 0.042
|
| 0.31
|
|
|
|
b 整治农沟
| m
|
|
|
|
|
|
|
|
|
|
③ 渠系建筑物
|
|
|
|
|
|
|
|
|
|
|
a 节制闸
| 座
|
|
|
|
|
|
|
|
|
|
b 分水闸
| 座
|
|
|
|
|
|
|
|
|
|
c 机耕桥
| 座
|
|
|
|
|
|
|
|
|
|
d 过水涵管
| 座
|
|
|
|
|
|
|
|
|
|
e过水涵
| 座
| 4
| 0.013
|
| 0.002
| 0.005
|
|
|
|
|
⑶ 田间道路
|
|
|
|
|
|
|
|
|
|
|
① 新建田间道
| m
| 3461
| 0.08
| 0.23
|
|
| 0.105
|
|
|
|
② 改建田间道
| m
| 2359
| 0.05
| 0.01
|
|
| 0.081
|
|
|
|
③ 新建生产路
| m
|
|
|
|
|
|
|
|
|
|
④ 改建生产路
| m
|
|
|
|
|
|
|
|
|
|
⑤ 项目标牌
| 块
| 1
|
|
|
|
|
|
|
|
|
3 培肥地力工程
|
|
|
|
|
|
|
|
|
|
|
⑴ 种植绿肥
| 亩
| 3300
|
|
|
|
|
| 6600
|
|
|
⑵ 秸秆还田
| 亩
| 3320
|
|
|
|
|
|
|
|
|
⑶ 增施农家肥
| 吨
| 200
|
|
|
|
|
|
|
|
|
4 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