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国际物流港(中国.郴州)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级[密]
前言:实现郴州腾飞,助推中部崛起!
上 篇
No.1郴州中南国际物流港的机遇与价值
§1.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1.1.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产业转移浪潮
§1.1.2经济极化效应为城市的快速崛起创造机遇
§1.1.3国际性大物流格局下的经济大整合
§1.1.4全球信息一体化下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1.2从国家发展战略看建设中南国际物流港的重要性
§1.2.1助推中部崛起的时代性要求
§1.2.2宏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要求
§1.2.3区域产业转移的梯度性要求
§1.2.4建设和谐社会及新农村要求
§1.2.5全国性高速物流网建设的战略性机遇
§1.3从区域发展趋势看建设中南国际物流港的必要性
§1.3.1泛珠江三角板块的向北快速扩张
§1.3.2长三角——长江流域经济的间接渗透
§1.3.3中原和大武汉城市群影响力南迁的充沛势能
§1.3.4长株潭一体化的成形与辐射
§1.3.5华南与华中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
§1.4从城市运营看建设中南国际物流港的紧迫性
§1.4.1郴州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4.2郴州城市规划的定位与方向
§1.4.3郴州现有商贸流通业的问题
§1.4.4物流产业自身特点的限制性
§1.4.5泛珠江三角与红三角城市群内部序位竞争
No.2郴州中南国际物流港的定位与功能
§2.1中南国际物流港的定位
§2.2中南国际物流港的功能
§2.2.1满足郴州工业发展的流通需要
§2.2.2满足郴州商贸发展的升级需要
§2.2.3满足郴州农业发展的拓展需要
§2.2.4立足郴州、服务湘粤赣黔桂五省、辐射全中国、面向海内外
下 篇
No.3项目经济效益和产业链动分析
§3.1拉动城市GDP增长
§3.2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3促进就业
§3.4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3.5城市地位及形象升级
No.4项目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4.1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4.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4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4.5项目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No.5项目选址和技术方案分析
§5.1项目位置、占地面积及分析
§5.2项目分区
No.6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投资经营风险
§6.1可持续发展
§6.1.1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开发模式
§6.1.1.1信息化建设
§6.1.1.2仓储、路网与自动化配送
§6.1.1.3合理分期与梯级开发
§6.1.2网络式开放型经营
§6.1.2.1系统集成的操作管理模块
§6.1.2.2专业物业管理与保全体系
§6.1.2.3诚信度和美誉度的体制保证
§6.1.3环境保护
§6.1.3.1环保成本
§6.1.3.2污染评估与处理
§6.1.3.3环境监测投入
§6.2投资经营风险
§6.2.1投资风险
§6.2.1.1开发成本
§6.2.1.2基础设施缺位
§6.2.1.3地方保护与部门利益分割
§6.2.2经营风险
§6.2.2.1税费与工资成本
§6.2.2.2同质同类项目上马
§6.2.2.3专业运作力度与质量
后记:合纵连横,共襄盛举。
前言:实现郴州腾飞,助推中部崛起!
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扼湖广之咽喉,处三省之边界;
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
万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
……
这就是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郴州。
正值暮春四月,我们XXX投资管理公司东南区事业部一行四人,怀着对“自古潇湘清绝地”的仰慕之情,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郴州。
在五个工作日里,我们一行四人考查走访了一处高等学府、两处工业园区、三处旅游名胜、四条商业街、十五处政府部门、二十余处房地产、三十余家市场,访谈了各行各业近百人,拍摄了各类照片三百余张。如此高密度的工作,为的就是尽快掀起郴州的面纱,一睹她的倾城之美。
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我们携带着沉甸甸的资料踏上返乡的归途时,我们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这座城市里那些兢兢业业、为了美好的明天正在全力奋斗的人们!郴州美,郴州人更美!郴州的明天将会美不胜收!
让我们感到荣幸的是,在郴州人民全力建设家乡的宏业中,我们能够尽到绵薄之力:郴州中南国际物流港的构思与策划,将我们与郴州人民的事业紧紧连结在了一起!“忧乐同担、休戚与共”。这是XXX投资管理公司全体同仁的荣幸,也是一种莫大的责任。面对这样的期待,我们责无旁贷。
郴州一行,我们既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问题。所有的问题以最精练的话来概括,就是:乱而不活,杂而无序。虽然市政规划建设正按部就班的在进行,但原有的城市格局和业态仍然让我们感觉到:郴州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却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各种产业力量各自为战,却仍然陷于发展的低层次阶段。然而郴州目前面对的竞争态势却不容乐观:周边,永州、韶关、赣州发展迅猛;外围,几大区域经济圈正加速整合。郴州如不能很好的参与进去,很可能沦为新的经济“洼地”,再等下一轮的经济格局重排就遥遥无期了。
郴州面临的战略机遇是:对外,郴州需要成为珠三角与长株潭之间的中心城市;对内,郴州需要培育几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比较优势的核心产业集群。客观环境不容郴州按自己的步调来发展,郴州需要急起直追,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大整合浪潮中傲立潮头,成为中部崛起的一颗璀灿明珠!
在这样的形势与背景下,建设中南国际物流港可称为郴州高瞻远瞩的一步重棋。利用现代物流的产业推动力,整合郴州现有的工农商贸产业;北连南拓、东接西引,将郴州丰富的资源与外地的资金技术充分联动起来,相互补充、相互融和。同时又能牵引旧的交通与市政格局,促进旧的商贸与物流产业升级换代。最重要的是,中南国际物流港将为郴州打造重量级产业集群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及行业配套支持,形成极富吸引力的城市竞争优势。
现代物流产业是典型的推动型经济,中南国际物流港能够推动郴州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除物流本身创造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高级发展的产物,其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统筹、调配全社会商品物质流动所产生的巨大衍生价值就足以改变一片区域、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面貌!
物流不仅仅是经济课题,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全方位战略课题。全球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和调整的今天,世界各国以及区域经济组织都非常重视物流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的影响。最近签订的《日美防务条约》,其实质就是日本承诺向美军提供在亚太地区军事行动的物流保障支持。
郴州建设中南国际物流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然而优势不等于实力,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实力,将是未来的重大考验与挑战。
有考验才有意义,有挑战才有动力,XXX全体同仁愿意奉献自己的专业和敬业,为郴州中南国际物流港的论证、策划与营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06-5-1
上篇
——No.1郴州中南国际物流港的机遇与价值
§1.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全球化与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特征。不论我们准备好与否,这股浪潮都正一浪高过一浪的汹涌而来。面对这历史性的机遇,积极主动的去迎接才是唯一的出路。
§1.1.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产业转移浪潮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商品、服务等贸易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是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内配置与重组。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征是:
第1, 分工和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
第2, 自由贸易全球化。
第3, 金融全球化。
第4, 区域经济组织全球化。
第5, 科学技术全球化。
第6, 跨国公司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不断发展,尤其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力推动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更加速了国际间资本的流动,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转移步伐加快,为我国拓展招商引资带来了更大的契机。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典型的国际产业经济现象之一,就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资本密集型产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随着最先承接这些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展,这些产业也随之转移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由此形成一个永不衰竭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三次产业转移的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则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导致能源与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一部分大量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及污染环境较为严重的重化工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80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战后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尤其是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兴起,给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全球产业的竞争性加强,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步伐大大加快。
首先我们认识到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这一次产业转移与以往不同在于,它是以技术革新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业发达国家走向信息化,向外转移实物制造业;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发展,并利用信息化推进工业化。这次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换代出现了非物质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使更多的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脱离传统的产业部门,而转入具有高科技内涵的咨询业和网络服务业。由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再囿于资本的限制。
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都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加速电子信息技术等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纷纷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促进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主要是通过两条渠道:一是公司内部的技术转让,即母公司将技术流向多数或全部股权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二是以签订许可证协议、管理合同或合作生产合同等形式向东道国企业转移。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由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他们选择某些领域加大投资,以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特点有选择地吸收发达国家对外转移的产业,建立起自己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其次,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我国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良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速了国际资本间的流动,而我国凭借出色的经济增长实绩和稳定的政治局势增强了外商投资信心,同时突出的引资优势、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使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在全球引资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依然取得重大进展,整个90年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主要国家,吸收外资连续多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而且平稳带入二十一世纪。2001年,在全球FDI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46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2002年突破500亿美元,达527.43亿美元,增长12.5%,首次超过当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