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线xx至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 标准
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2)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
限界净宽: 0.75+0.5+3.5×3+2.0+1.0=14.75m
限界净高: 5.0m
内轮廓净高: 7.648m(设计标高至拱顶)
内轮廓净宽: 15.6m
(3)汽车荷载等级:城一A级
1.2、工程概况
xxxx隧道位于xx市xx与xx之间,设计为双洞八车道(单向三个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上下行分离式隧道(出口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左线起讫点桩号ZK7+351~ZK8+368,长1017米,右线起讫点桩号为YK7+353~YK8+366,长1013m,隧道最大埋深约60m。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左线平面线位为直线+R=1500的右偏圆曲线上(出口段),右线平面线位为R=2000的左偏圆曲线上(进口段)+直线+R=1400的右偏圆曲线上(出口段),纵断面均采用-0.30%和-1.5%的单向下坡。隧道路面设置-2.0%的横坡。
1.3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1.3.1场地地形地貌、地层
拟建隧道位于xx市xx工业区东xx, 区内属丘陵地貌单元类型,地形起伏很大,沟壑发育,海拔介于57.6米~106.5米,最大高差48.9米。场区地势东西两侧低,中间高。场区地表为0.3~8.8米厚的第四季残坡积物,地表植被茂密,覆盖率90%以上,通视条件及交通条件极差,山脊有数条山间小路,宽度1~3米左右。
依据钻探资料,本区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纪粘性土及变粒岩、片岩等变质岩。其中第四系粘性土层覆盖厚度不均,沟谷内厚度较大;基岩部分地段裸露,风化严重。
1.3.2地质构造
根据钻探情况,施工钻孔位置处共见2处构造蚀变带,一处位于szk2处,埋深9.0m,厚度0.8m,充填物主要为红褐色粘性土及片岩风化物。另一处位于szk7处,埋深21.0m,厚度约1.0m,充填物主要为杂色粘性土及风化物,夹有碎石块。
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韧性挤压变形构造和节理裂隙。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共发现断裂构造4条(物探推测12条,钻探揭示2条),规模较小,地表延伸较短,宽2—3米左右;节理裂隙较发育。
①断层F1(地质测绘实质材料图,下同):位于左隧道K7+715附近冲沟内,产状115∠63,长约50米,宽2米左右。主构造面岩石较破碎,见褐铁矿化。
②断层F2:位于左隧道K7+843附近冲沟内,产状1100∠630,长约70米,宽2米左右。
挤压破劈理发育。
③断层F3:位于左隧道K7+918附近冲沟内,产状850∠580,长约60米,宽2米左右。
主构造面岩石较破碎,见褐铁矿化。
④断层F4:位于左隧道K8+000附近冲沟内,产状。730∠610,长约70米,宽2米左右。挤压破劈理发育。
1.3.3场地岩土体特征
根据钻孔揭露,分析场地岩土体成因,将各岩土体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3.1第四系粘性土层
①耕植土(Q4pd)
主要分布在场区表层,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含碎石
角砾、片岩风化物及植物根系。
②洪坡积土(Q4pl+dl)
主要分布在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以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可塑~硬塑,
含有少量碎石角砾及片岩风化物,具铁锰质浸染,厚度一般1.8~4.9米,为第四系全新统风
化洪坡积形成。
⑧残坡积土(Q4el+dl)
主要分布在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以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硬塑,
含有大量碎石角砾及片岩风化物,厚度一般1.7~3.3米,为第四系全新统风化残坡积形成。
1.3.4片岩、变粒岩
区内所见片岩、变粒岩,分布于隧道中轴线及两侧,岩层产状一般为北西~南东走向,倾角35~70。。地表所见一般为强风化状态,各钻空L不同深度均见其存在。
①片岩(Pt1fg)
黄褐色~灰绿色~浅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厚度较大,地表多为强风化~弱风
化,随埋深增大,风化程度也逐渐减弱。
②变粒岩(Pt1fg)
风化面为黄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
该岩层仅分布在szk6周围地段,风化裂隙发育,沿裂隙面伴有次生矿物。
上述片岩和变粒岩属粉子山群岗嵛组地层,是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1.3.5水文地质条件
1.3.5.1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运动特征,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三大类型。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冲沟发育地带,其厚度较薄,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粉质粘土央有少量砂、砾及碎石,水量较少,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途径。
(2)基岩风化裂隙水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强~弱风化片岩及变粒岩中,水量较少,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地下迳流及下游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途径,大气降水及越流为主要补给途径。
(3)构造裂隙水含水层
根据本次钻探过程中取得的岩芯资料,szk2、szk7处均见有小的构造破碎带存在,破碎变带周围岩体水蚀现象严重(szk3孔l 7.0m处岩体水蚀严重),岩体破碎。
该处为场区主要富水地段,水量相对较大,迳流速度快。在钻进过程中仅szk7孔l6.Om处漏浆严重。
1.3.5.2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的规定,为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对区内地表水体(s zk5孔南约300m水塘)进行水质分析后,可判定隧道区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1.4水文气象条件
路线所在地区属暖温季风性气候区,海洋性气候,受海洋调节和控制作用明显,具有温度适中、空气湿润等气候特点,雨量较多集中在7、8、9月。昼夜温差较小,多年平均气温11.9℃,最高温度38.4℃,最大冻土深度46厘米,年平均风速4.2m/s,年最大风速40m/s。
1.5地震
胶东半岛北部为多震区,地震活动上具有强度小、频率高、震源浅、有感范围广的四大特点。与构造息息相关,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为6级,这反应了半岛地区内部比较完整,无大型断裂和断陷存在,1970~1979年,胶东半岛发生了43次大于3级有感地震。据《区域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抗震设防采用简单设防。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2.1 人员计划及动员周期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数量、工期要求及定额工日,并结合拟进场机械配备情况、进场队伍施工经验、施工水平,由1个专业隧道施工作业队1个机械队进行施工。劳动力实行弹固结合,灵活组织、动态管理,依据总要求和各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行平行流水或交叉作业,施工高峰期拟投入全员总人数170人(其中经理部36人)。
2.1.1 人员安排计划
人员安排计划见下表
主要管理人员
名称
| 计划到场人员
| 说明
|
付经理
| 1人
| 负责安全、质量、施工进度
|
财务
| 1人
| 负责工程资金拨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
技术主管
| 2人
| 负责技术、安全、质量
|
生产主管
| 3人
| 负责安全、质量、施工进度
|
专职安全员
| 2人
| 负责施工安全
|
质量工程师
| 1人
| 负责施工质量
|
试验工程师
| 1人
| 负责喷砼和二衬砼外观质量以及试件取样
|
测量技术人员
| 3人
| 负责技术、质量
|
领工员
| 8人
| 负责安全、质量、施工进度
|
合计
| 22人
|
|
后勤人员
名称
| 计划到场人员
| 说明
|
材料及采购主管
| 1人
| 负责保证施工和生活设备配件采购供应
|
电工
| 2人
| 负责洞内外动力、照明用电
|
库管员
| 1人
| 负责保证施工和生活设备配件发放
|
空压机司机
| 6人
| 负责洞内钻爆和喷砼施工用风
|
水池值班员
| 2人
| 负责洞内外施工和生活用水
|
炊事员
| 2人
| 符合饮食卫生标准
|
合计
| 14人
|
|
钻爆工班人员
名称
| 计划到场人员
| 说明
|
工班长
| 2人
| 负责安全、质量、施工进度
|
付工班长
| 4人
| 负责安全、质量、施工进度
|
钻爆工
| 40人
| 含风钻设备维修、管道工、电工
|
合计
| 46人
|
|
土石方装运工班人员
名称
| 计划到场人员
| 说明
|
司机
| 16人
|
|
机械设备修理
| 4人
| 含电工、电焊工
|
合计
| 20人
|
|
支护工班人员
名称
| 计划到场人员
| 说明
|
工班长
| 2人
|
|
砼喷射手
| 4人
|
|
工人
| 30人
| 含机械维修
|
电工
| 2人
|
|
电焊工
| 8人
|
|
合计
| 46人
|
|
钢筋、机械工班人员
名称
| 计划到场人员
| 说明
|
钢筋工
| 12人
|
|
电工
| 2人
|
|
电焊工
| 8人
|
|
合计
| 22
|
|
2.1.2 施工人员动员周期
若我单位中标,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建项目经理部,组成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各部门负责人、工区长和作业队长为成员的先遣组,完成队伍的设营及临时设施布设。本合同段人员就近调遣,保证5天先遣人员50人到达工地,项目经理部挂牌办公,代表我单位全面履行在投标中的承诺,为施工做前期准备;参加本合同段施工的队伍,将按任务划分施工进度安排,依据劳动力安排计划陆续进场。见下表。
人员动态投入表
施工时间
|
| 投入人数
|
年度
| 季度
|
|
2009
| 2
| 170
|
| 3
| 170
|
| 4
| 170
|
2010
| 1
| 170
|
| 2
| 170
|
| 3
| 170
|
2.2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及动员周期
2.2.1 设备计划和动员周期
施工机械依据施工进度和现场施工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满足服务周期,就近调配。具体使用时间依据施工需要提前1月调配或按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安排,达到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满意。开工急需的首批设备和先遣人员提前安排,在业主允许进场后7日内到达施工地点,首批进场设备下表。
2.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机械设备配备,遵循以下原则:
(1)优选精良、先进、适合本合同段工程的最佳施工机械设备,合理进行匹配,使全线形成快速施工能力。
(2)根据本合同段工期及工程量,使机械设备能力大于进度计划指标能力,有足够的设备储备。
(3)同类机械设备尽可能采用同厂家设备,以便于维修、配件供应和通用互换,确保机械使用率。
首批进场的机械设备仪器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型号功能
| 备注
|
1
| 发电机
| 台
| 1
| 250KVA
|
|
2
| 内燃空压机
| 台
| 2
| 12m3/min
|
|
3
| 装载机
| 台
| 2
| ZLC-50
|
|
4
| 推土机
| 台
| 2
| TY-180
|
|
5
| 挖掘机
| 台
| 2
| 1.0m3
|
|
6
| 汽车
| 台
| 4
| 4.5T
|
|
7
| 风钻
| 台
| 30
| YT-28
|
|
8
| 抽水机
| 台
| 3
|
|
|
9
| 潜水泵
| 台
| 6
|
|
|
10
| 砼搅拌机
| 台
| 2
| JZ-500
|
|
11
| 砼喷射机
| 台
| 3
|
|
|
12
| 钢筋加工设备
| 套
| 1
|
|
|
13
| 测量仪器
| 套
| 2
|
|
|
14
| 载重汽车
| 台
| 3
| 15T
|
|
15
| 汽车起重机
| 台
| 1
| QY-16
|
|
16
| 工程指挥车
| 台
| 2
|
|
|
2.3 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计划及动员周期
2.3.1 设备调遣动员周期
材料试验、质检仪器设备、测量设备将按照工程进度计划的需要,从工地附近工点分期调入,并达到满足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开工前期急需的部分测量、检验仪器将在业主允许进场7日内运达现场。
2.3.2 主要施工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计划
施工检测设备配备遵循以下原则:
仪器设备配备遵循以下原则:
(1)仪器设备配置合理,数量充足,满足施工需求。
土方施工机械设备
序号
| 设备名称
| 计划到场设备
| 说明
|
1
| 挖掘机
| 4台
| CAT320
|
2
| 开挖台车
| 5台
| 长10米以上
|
2
| 推土机
| 3台
| T220
|
3
| 装载机
| 2台
| 侧翻式一台
|
4
| 自卸汽车
| 8台
| 15T(根据实际调整)
|
5
| 自卸汽车
| 4个
| 4.5T(根据实际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