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
    编制单位:复旦大学
    编制时间: 20067-20077
    组织领导: 燕  爽  党委副书记 
          蔡达峰   副  校  长  
    首席专家: 葛剑雄  图书馆馆长
        编制组成员:
    (按编制内容前后顺序)
    编制内容        姓名  职称/ 专业/研究方向
    总    论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博导
    项目总负责人 葛剑雄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历史地理文化
        上海历史学会会长
        文化战略 朱顺龙  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 文物与博物馆学
        生态引导 王祥荣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城市生态与规划
        规划战略 王新军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城市规划
    复旦规划建筑建设计研究院院长
        经济分析 周伟林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城市经济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统    稿 张晖明  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院长 产业经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论
    1.1 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1.2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功能定位 4
    1.3 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必须遵循的原则 4
    1.3.1 严格遵守宪法 4
    1.3.2 维护民族团结 5
    1.3.3 展示多元文化 5
    1.3.4 尊重宗教信仰 5
    1.3.5 坚持一个中国 5
    1.3.6 面向世界文明 6
    1.3.7 追求人地和谐 6
    1.4 中华文化标志城必须具备部分国家级的文化功能 6
    1.4.1 具备部分国家级文化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
    1.4.2 以往的实例 7
    1.4.3 中国的现实 7
    1.4.4 选址的概况 8
    1.5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机构 8
    1.6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1.6.1 中心城区 9
    1.6.2 儒学文化展示体验区 10
    1.6.3 预留发展区及后续项目安排 10
    1.7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用地、资金和完成时间 11
    第二部分 文化战略
    2.1总体定位 12 
    2.1.1 理念阐述 12 
    2.1.2 承载功能 12
    2.1.3 功能解构 12 2.1.4 建设节奏 13 2.2 文化资源战略规划 13
    2.2.1 资源梳理与整合 13
    2.2.2 思想基础和现实作用 14 2.2.3 思想内涵解构 15 2.3 文化空间战略规划 16 2.3.1 文化空间规划的概念 16 
    2.3.2 文化空间规划的要求 16
    2.3.3 中华文化标志城文化空间规划的目的 16
    2.3.4 中华文化标志城空间资源分析 16
    2.3.5 中华文化标志城空间构想 17 
    2.3.6 中华文化标志城各区域布局构想 17
    2.3.7 文化产业战略构想 21
    第三部分 生态战略
    3.1 背景分析 23 3.1.1 缘起 23
    3.1.2 目的意义 23
    3.2 规划区域生态基础特征及分析 23
    3.2.1 生态本底分析 23
    3.2.2 区域生态综合评价 26 
    3.2.3 规划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28
    3.3 九龙山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 29 
    3.3.1 九龙山核心区域生态要素分析 30
    3.3.2 九龙山核心区人为干扰分析 32
    3.3.3 九龙山核心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控引 33
    3.4 九龙山核心区规划方案的空间场景模拟 34
    3.5 规划区域综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35 
    3.5.1 总体目标——资源生态 文化生态 交通生态 城市生态综合协调 35 
    3.5.2 基本原则 35
    3.5.3 规划区域生态格局 36
    3.5.4 规划保障措施 36
    3.6 需要同步开展的专项深入研究的问题  38
    第四部分 规划引导 
    4.1 区域分析 39
    4.1.1 扩大国际影响 39 
    4.1.2 强化文化枢纽 39 
    4.1.3 拓展区域平台 40
    4.1.4 实施圈层支撑 41
    4.1.5 完善基础设施 41
    4.2 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 41
    4.2.1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42
    4.2.2 中国近现代城市特点 45 
    4.2.3 中国近现代城市理论 46
    4.2.4 研究结果 46
    4.3 规划总则 46
    4.3.1 规划依据 46
    4.3.2 指导思想 47 
    4.3.3 规划原则 47 
    4.3.4 规划理念 48 
    4.3.5 功能构成 48 
    4.3.6 范围界定 48 
    4.3.7 发展规模 49
    4.4 功能布局  49 4.4.1 第一层面:规划协调区(300平方公里) 49
    4.4.2 第二层面:城市规划区(110平方公里) 52
    4.4.3 第三层面:规划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 55
    4.4.4 第四层面:核心城区(1平方公里) 56 
    4.4.5 开发时序 57
    4.5 支撑系统 57
    4.5.1 交通系统 57 
    4.5.2 水系利用 60
    4.5.3 市政设施 61
    第五部分 经济分析
    5.1 基本动力 63
    5.2 资金筹措 64
    5.3 运营机制 66 
    5.4 成本收益 70
    5.5 配套支持 71
     
    第一部分 总论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专家学者的倡议,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作过多次重要批示,消息传出后已得到海内外的热烈响应。这充分证明,中华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336 次数:0
下载:0.10 收藏:0
等级:
编号:55939 1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4.45MB
投稿:YYY 进入
上传时间:2016/1/24 20:33:24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