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汇 报 材 料

1规划的背景、目的与作用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市场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对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提出新的定位。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已进一步演变成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措施,区域城市化发展在空间上促使单一城市向群体城市转型。

2)新科技革命与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新科技革命正影响着全球的产业分工格局,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转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

3)全球城市体系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重心是一批国际化的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在一定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大都市带是一个高度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地域。

2长三角: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个大都市带

1)继美国的波士华士、日本的东海岸、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西北欧大都市带及美加五湖大都市带后,中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列为全球第六个即将兴起的大都市带。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9.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8300万人。

3)对长三角南翼都市区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大都市区,第二层次是杭州、宁波大都市区,第三层次是嘉兴、湖州、绍兴、舟山都市区。

整个长三角南翼,跨杭州湾南北分布,随杭州湾大桥建设而趋向一体化,推动杭州湾地区进入了一个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成为新时期浙江发展的新兴地区和浙江省的杭州湾经济区

3.接轨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作为新兴大都市带,长三角在世界经济与城市格局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上海的世界城市功能与长三角承担全球产业分工的制造业及其他产业基地功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长三角各市与上海一日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环杭州湾地区,随着跨杭州湾通道建设而日益融入上海一日经济圈

 

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

1.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大举措的战略决策,对强县经济块状经济所推动的城市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进行空间上的统筹协调。

2.深化完善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环杭州湾地区作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龙头与重点,研究发展中的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构筑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总体框架。

3.对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基地进行空间上的重组与功能上的衔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逐步解决环杭州湾地区的三农问题。

4.综合协调环杭州湾地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明确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落实一批跨行政区域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通道。

5.划定区域性绿线,明确限制开发的地域,构建环杭州地区生态空间网络体系。

6.合理配置土地、水、海洋等资源,建立紧缺和稀缺资源的战略储备,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

7.提出实施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战略规划的相关公共政策与实施措施,强化规划综合协调功能。

通过本规划,力争从宏观层面解决环杭州湾地区的发展方向问题,进一步确立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规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2.规划范围、期限、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和舟山六市行政区域范围,现有人口2303.78万人,土地面积约4.54万平方千米。

规划第一层面研究为杭州湾区域层面,即六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范围;第二层面研究为次区域层面,进行城市群空间与新区开发的地域协调。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重点对2003~2010年、2011~2020年及2020年以后的期限进行规划研究。

 

三、规划原则

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确定以下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有限开发。

以空间布局框架为载体,对三次产业、基础设施、人口分布等进行综合部署,以资源与环境容量为基础,充分考虑区域承载力与合理的资源开发,实现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有限开发。

2.市场导向,整合提升。

健全区域产业发展与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以效率为导向,加强环杭州湾地区城市、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重组,整合优势资源开发,提升城市地位,促进产业升级。

3.优化配置,保护资源。

优化环杭州湾地区土地、水、海洋、能源等自然环境资源的配制,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提高为目标,保护好区域内的不可再生资源。

4.生态为先,持续发展。

作为建设生态省的重点地区,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发展强调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以区域生态保护为先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整体。

 

四、规划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导向,加快推进环杭州湾地区的城市化、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步伐,将环杭州湾地区建成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地域,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国际都市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前沿和对外开放的平台;先进制造业的载体;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


3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总体框架

一、可供选择的发展空间与城市群空间发展方向

1.环杭州湾地区西部、南部均为山区、半山区,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东西苕溪等流域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与生态涵养区,在未来发展中,其生态与环境的战略功能特别突出,不宜作为城市与一般制造业的扩展地区。

2.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环杭州湾地区历史上的围垦过程紧密相关,杭州湾沿海标准海塘建设提高了该区域的用地条件;在该区域中心城市地价结构变化中具有地价低、容量高、拆迁少等多种优势,成为诱导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3.针对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资源有限的现实,以中心城市发展为重点,优先选择依托型城市新区。依托现有城市发展城市新区,适度发展临水型空间,有限开发杭州湾沿岸、舟山群岛近海海域、环太湖沿岸及环杭州湾地区的钱塘江、曹娥江等江河流域内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地区,适当开发稳定型滩涂,适量进行滨水围垦工程,保护区域自然生态;严禁发展破坏生态环境、散小型的新区空间。

4.应该看到,环杭州湾滨海区域同时存在近海湿地环境、与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差、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地势低洼、工程地质环境不利等诸多限制条件,应在城市未来发展中进行合理的用地评价、工程可行性评估与环境生态评估。

 

二、城市规模体系导向

环杭州湾地区的城镇发展设想至2020年,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和舟山形成六个都市区,湖州、舟山均上升为大城市,另外再培育10个大城市以及一批中等城市与小城市。


环杭州湾地区中心市规模体系构建目标

3-1

等级

数量

规模

(万人)

城市

备注

一级城市

2

300~500

杭州、宁波

各等级城市将组成六大片都市区,其中杭州、宁波为大都市区,嘉兴、湖州更密切地与上海大都市区整合发展,绍兴和舟山可更紧密与杭州大都市区和宁波大都市区整合发展。其中舟山本岛及金塘岛、朱家尖作为城市整体考虑。

二级城市

4

50~200

嘉兴、绍兴、湖州、舟山


三级城市

10

50~100

嘉善、平湖、桐乡、海宁、富阳、上虞、诸暨、余姚、慈溪、长兴


四级城市

11

20~50

海盐、德清、临安、淳安、建德、桐庐、安吉、嵊州、新昌、宁海、奉化、象山


五级城市

25

5~20

嵊泗、岱山、濮院、崇福、长安、瓜沥、临浦、钱清-杨汛桥、店口、松厦、周巷、观城、石浦、衢山、六横、长乐、新登、昌化、泗安、新市、练市、菱湖、西塘、乌镇、枫桥


 

三、空间开发框架

1.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的趋势,以进一步加大接轨上海力度,融入长三角为原则,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将形成三、三、四、六总体框架,即以一个杭州湾城市连绵带为基础,形成嘉湖、杭绍、甬舟三片城市集群、四类生态控制区、六个都市区的格局。

1)突出开发面、生态面、海洋面等三个层次的发展面,构筑三条接轨上海的城市带,三大块依托国际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群(三条带、三大片、三大群),即沿沪杭甬高速城市带、滨海城市带、环南太湖城市带。

2.根据三条城市与产业带形成依托上海的的嘉兴、湖州产业集中区,依托杭州的杭州、绍兴产业集中区及依托宁波的宁波、舟山产业集中区,形成空间布局重点突出、功能整合的嘉湖、杭绍、甬舟三大城市群,为远期、远景形成相应的嘉湖(以融入上海为方向)、杭州、甬舟三个都市区结构打好基础。

2)四类重大生态保护区

一为杭州湾滨海生态保护区。具体包括海盐、海宁交界处的秦山核电——海宁黄湾一带滨海湿地保护区、萧山围垦区至曹娥江口滨江湿地保护区、上虞至慈溪之间的滨海湿地保护区。

二为西部、南部水土保持与水资源涵养保护区。

三为环太湖周边区域,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污染、城镇建设污染与产业基地污染。

四为平原水网密集地区生态保护区,包括湖州南部的荡漾自然水网区、嘉兴北部、西部荡漾自然水网区、桐乡西南部白荡漾水网区、杭州西溪风景区水网区、绍兴北部水网区。

3“V”型连续分布的六个都市区空间

分别是杭州与绍兴、宁波与舟山、嘉兴与湖州都市区。其中杭州、宁波为大都市区,大都市区与都市区可以整合发展,都市区空间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区域内城市、乡村一、二、三次产业综合、全面发展。

 

四、分区发展策略

1.杭绍城市群

1)杭州大都市区

杭州大都市区包括杭州市区与富阳及杭州行政范围的临安、建德、桐庐、淳安、德清、安吉,海宁的许村、盐仓、长安、盐官,桐乡的大麻等区域。其中中心市为杭州江北主城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等;外围分区包括富阳城市、临安、德清、安吉及良渚、塘栖、江东、瓜沥、临浦、义蓬六大组团。远郊区域为建德、桐庐、淳安及临安西部等。

杭州大都市区是浙江省会与省域中心,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放射高速公路促进整个大都市区形成中心市——近郊分区——外围城市的层次结构。

2)绍兴都市区

绍兴都市区包括绍兴市区、绍兴县、上虞市,其中中心市为绍兴市区、绍兴县城。外围区域为绍兴县、上虞市。远郊区域为诸暨、嵊州、新昌。

以历史古城与现代工贸产业区为基础,以江南生态市、大都市物流中心、区域休闲旅游区为主体,绍兴都市区重点形成中心市组团、绍兴杭州湾工业新城区组团(江滨新城区)、上虞城市组团三大组团与外围城市的空间结构。严格划定曹娥江口生态保护区与平原水乡水网保护区,建议在杭州湾工业新城区临钱江、曹娥江口一带划出近距钱江围垦治导线1~5千米宽度的生态保护区作为区域开发控制的战略资源,并沿绍嘉通道、曹娥江等预留南北向生态保护区。

2.甬舟城市群

1)宁波大都市区

宁波大都市区以宁波为主体,包括宁波市区及余姚、慈溪、奉化等市县。其中中心市为宁波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外围分区包括慈溪、余姚、奉化。远郊区域为象山、宁海。

以港口开发为核心,加快甬舟连岛工程建设,将宁波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整合成大都市区中心市,以余慈组团、奉化组团为近郊分区,以宁海、象山为外围城市。

2)舟山都市区

以舟山本岛为主体,包括岱山、嵊泗等岛屿与海域。其中中心市为舟山本岛、金塘岛及朱家尖构成的城市区域,外围区域为岱山、嵊泗岛屿及海域。

以舟山本岛产业发展轴与舟山北翼、南翼产业区的一轴两翼为重点,以舟山本岛西部、北部、南部及金塘岛四大产业区为主体推动舟山城市结构向舟山本岛、金塘岛、朱家尖岛等整体布局的海岛组团城市结构发展。

3.嘉湖城市群

1)嘉兴都市区

嘉兴都市区包括嘉兴市区、嘉善、平湖、海盐、桐乡、海宁,其中中心市为嘉兴市区。外围分区包括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

以沿路、沿海发展为重点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可达的一心三片的都市区结构,建设长三角南翼的经济重镇与滨海港城,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一心即嘉兴市区,以秀洲、秀城区为主体;三片包括嘉善——平湖片、桐乡——海宁片及滨海工业区片。

2)湖州都市区

湖州都市区包括湖州市区、长兴县,其中中心市为湖州市区。外围区域为长兴县。环太湖沿318国道接轨上海、轴线扩展,形成一主二副一带四组团、轴线分布的总体结构。一主即湖州主城;二副即南浔副城区与长兴副城区。划定沿太湖3~5千米宽度生态保护区。

 

 

 

2 -


 

 

环杭州湾地区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指引

3-1

 

名称

都市区结构

中心市发展


产业发展与布局



区域性绿线

控制区域

建设与协调重点

备注




中心市构成

中心市

规模

(万人)

产业集群类型


重点开发区(园区)与第三产业发展区




杭绍片

杭州大都市区

一个中心市(江北主城、江南城、下沙城、临平城),四大新城(东部新城包括江东工业区、瓜沥组团、义蓬组团),西部新城(临安余杭,富阳城市),南部新城(临浦组团);三片外围城市,即安吉与德清,桐庐、建德与淳安及临安西部

江北主城包括杭州上下城、拱墅、江干、西湖等区,江南城包括滨江区及萧山区杭州绕城公路以内区域,以及下沙城、临平城

500

制造

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信设备、软件、微电子、电子元器件等)、纺织业集群(化纤、印染等)、服装产业集群、新兴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

杭州高新滨江区(包括杭州软件产业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富阳产业区、高教园区、江东工业园、临平工业园、湖州联杭产业区、兴安产业区

钱塘江滨江地区、杭州西部湿地区、西湖及基他风景名胜区、生态林地。

打破行政界线协调土地利用,与绍兴都市区协调产业与城市用地布局,向境外输水通道,铁路枢纽及高速客运网络布局大都市区中心建设。

强化省域中心功能,都市区腹地向四周扩展。






现代服务业

教育研发产业、区域金融业、科技咨询业、物流金属业、现代旅游业、商贸零售业、房地产业

杭州大都市商务中心区及高教园区、西湖及二江一湖风景名胜区





绍兴都市区

一个中心市,即绍兴越城、柯桥、袍江组团及绿心;

二大外围分区,即绍兴杭州湾工业新城区,上虞城市组团。

越城、袍江、柯桥

200

制造

化纤纺织服装业集群、化工集群、电子信息集群、生物医药集群

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园、绍兴杭州湾工业新城区及柯桥产业区、袍江产业区、诸暨产业区、嵊州、新昌产业区、上虞产业区

杭州湾钱塘江口及滨海区、绍兴水网密集区、生态林地

协调绍兴市区与柯桥的布局关系,加强绍兴历史古城保护,明确市场商贸区与城市中心区的关系。建设江南生态市、区域物流中心与休闲旅游区。

与杭州大都市区统一布局。






现代服务业

物流会展业、商贸零售业

中国轻纺城、绍兴中心区、江南水乡旅游区




甬舟片

宁波大都市区

中心市,即宁波城市;二大外围分区,即余慈组团、鄞奉组团;二片外围城市,宁海与象山

宁波城市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鄞州片; 

350

制造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服装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能源产业集群、家电产业集群

奉化(波导)移动通信产业园、宁波科技园、宁波保税区信息园、明州工业园、宁波石化工业园、宁波经济开发区、慈溪杭州湾新区、余姚姚北新区

杭州湾滨海区、东钱湖等风景名胜区生态林地,穿山半岛滨海区

加强甬舟港口一体化与甬舟连接工程,理顺宁波三江片与鄞州片及鄞奉组团的交通与功能布局关系,宁波港腹地拓展及为集疏运体系,境外引水工程。

 






现代服务业

商务会展业、港口海运业、科技咨询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

宁波大都市商务区、宁波港区及服务区、宁波科技园区





舟山都市区

中心市即舟山城市,外围城市为舟山南、北翼

舟山中心市包括定海、临城、沈家门、朱家尖、金塘。

100

制造

修造船、大宗货物加工、机械制造、海洋产品精加工及港口能源、电力产业集群

舟山南、北翼产业区及本岛产业区

舟山海域

加快舟山中心市发展,培育一批海洋临港产业基地,建设舟山港口群。

舟山北部产业区可突出作为上海外围区域布局产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

港口海运业、现代旅游业

舟山中心区、舟山金三角旅游区




嘉湖片

嘉兴都市区

一个中心市,即嘉兴三大片即嘉善平湖片、桐乡海宁片、滨海片

嘉兴中心城市、秀洲新区、秀城工业区、嘉兴经济开发区

200

制造

重要的纺织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服装集群

嘉兴中心产业区、浙江联合开发区、浙北滨海工业区及嘉善、平湖、桐乡、海宁产业区

杭州湾滨海区、嘉善北部水网湖泊区、嘉兴北部、东部水网区、平原城市楔形绿地、桐乡西部、北部水网古镇区

对嘉兴港区与城市的关系重新定位,从市域范围统筹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设施布局,平原城市水系整治与环境恢复。

作为上海外围产业分区,与杭州大都市区统一布局。






现代服务业

商贸物流业、现代旅游业、港口海运业

嘉兴中心区、浙北物流区、嘉兴港区、水乡古镇旅游区





湖州都市区

一主,即湖州主城;

二副,即南浔副城区、长兴副城区。

湖州中心城区、织里城区、南太湖旅游度假区

150

制造

纺织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

湖州中心城市产业区、长兴产业区、南浔产业区

环太湖滨湖区、湖州水网区、西、南部生态林地

加强城市东扩步伐,发挥边界城市功能,强化与苏锡常地区联系,强化平原地区水系整治工程,整体考虑环太湖旅游区布局与开发。

 






现代服务业

商贸物流业、现代旅游业

湖州中心区、浙西物流区、南太湖旅游区




 

 


4.环杭州湾地区重大产业区布局整合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于空间扩散。在参与全球化分工中,长三角地区的中国制造基地与上海的世界城市功能成为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在全球产业体系位置的重要因素。浙江省正向经济强省发展,要保持制造业的领先水平,必须对产业进行提升,提高产业的核心技术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通过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统筹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社会关系、人、资源、环境关系等综合发展。

1.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定位。浙江省的产业优势是簇群经济,凭借着低成本、低门槛与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优势,产业参与全球分工的定位必须以产业优势与市场竞争力保持为原则,选择重点培育的大产业区。

2.在开发区整合、提升的基础上适度优化产业升级和产业组织,提高资源利用率。

3培育产业心功能,依托都市区积极培育的物流配送、产品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培训中心功能,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培育具有一定国际性功能的产业中心,形成若干在全球产业分工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集群

4.加快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区域文化培育等软件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和创业氛围形成的区域创新环境。

5.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杭州湾地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商贸会展、房地产等主导行业,大力培育信息、旅游、中介、社区服务、文体等新兴行业,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6.发展都市保障型效益农业,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杭州湾地区产业发展应以引进、提升、壮大为目标,其产业定位应突出三大指向:

1.在引资、金融、会展、科技教育、产权交易、人才、旅游、信息等方面全方位接轨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

2.满足新一轮城市企业技改项目的土地需求,合理提供城市工业化所需的大容量、低成本的土地空间。

3.随着新兴产业对核心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快企业品牌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4环杭州湾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具有国际与区域品牌、市场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医药化工产业基地、机械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基地、修造船基地、临港重化工基地等现代制造业发展。

同时在选择、培育产业基地的同时,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设置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门槛条件,在宁波、舟山应发展节水型产业,产业耗水率限制在一定水平之下,杭州西部、湖州西部、绍兴东南部发展生态型产业体系,限制一定的高能耗、高消耗产业。

5.加快培育环杭州湾地区研发教育产业;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地位,加强区域信息网建设;加速金融、商贸业现代化改造,推进长三角地区重要金融中心的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加大旅游业整合力度,建立区域旅游网络,提升旅游景点品位和旅游服务质量;以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区域性会展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规范房地产业市场,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产业区布局与整合

1.开发区(园区)区整合与扩容原则

以现有的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通知的精神,加大杭州湾地区各类园区的整合力度,培育集群式发展的大开发区,加快构筑杭州湾产业带。通过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带动,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区集聚,而推进区域产业区的整合与扩容。

以尽可能减少互为上下游、上下风向环境负效应,妥善协调上下游、上下风向关系。空间上毗邻的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公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工业区应该在统一的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指导下进行合理布局;区域性生态保护原则符合。

以杭州湾地区现有各类开发区(园区)为基础,依托沿路、环湖、滨海三大城市与产业带的组织,通过开发区(园区)整合与扩容,重点构建三大片、共十二个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1)湖嘉片

承担着接轨上海,实现区域产业向中西部传递的重要功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铁路等区域性通道优势以及处于上海、杭州两个核心城市的边缘优势,接轨上海,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具体包括:

嘉兴沿路产业区:充分发挥接沪、联杭、邻苏的区位优势,建成嘉兴市乃至全省接轨上海、紧依苏南的前沿阵地。

嘉兴滨海产业区:以海港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形成滨海特色产业发展区。

湖州环太湖产业区:以湖州、南浔、长兴三个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形成环太湖产业重点区域。

湖州临杭产业区:整合德清、安吉境内的产业空间,并依托杭长高速、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对接杭州都市区,并加强与上海、嘉兴的联系。

2)杭绍片

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布局的核心空间,承担着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具体包括:

杭州东部产业区:通过杭州都市工业重组,整合杭州中心城区、萧山、余杭与下沙的产业空间,以国家级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形成杭州东部产业重点区域,以杭州交通枢纽为依托形成若干个大型物流园区,形成现代的物流产业。

杭州西部产业区:依托中心城市,加强临安、建德、富阳、桐庐等县市的产业空间整合,形成杭州西部生态环保产业重点区域,作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型产业的扩展区域。

绍兴滨海产业区:通过绍兴经济开发区的扩容,整合绍兴滨海工业区、上虞杭州湾新区,形成绍兴钱塘江口产业重点区域。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绍兴南部产业区:依托中心城市,加强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的产业空间整合,形成绍兴南部产业重点区域。

3)宁舟片

该区域占据我国沿海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突出海洋资源和港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对海洋的利用水平,大力发展临海、临港型产业经济,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洋经济区。具体可分为:

宁波沿海(临港)产业区:依托港口资源和宁波中心城市,以国家级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为重点整合沿杭州湾南岸和东海岸线的产业空间,形成沿海、临港产业重点区域。

宁波沿湾产业区: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南岸,依托余姚、慈溪城市和杭州湾大桥建设,整合提升慈溪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等产业空间,形成宁波沿湾产业重点区域。

宁波沿路产业区:以宁波科技产业集聚区和鄞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整合鄞州区、奉化、宁海等地的产业空间,形成宁波沿路产业重点区域。

舟山产业区:加强舟山本岛、金塘岛等港口资源整合,提高对海洋的利用水平。依托深水岸线优势,重点建设临港产业基地。

2.产业重点区总体规模控制

根据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若以未来发展再建一个新城来假设,新规划产业区总体规模与环杭州湾地区各级中心城市规划城市空间保持11的规模关系,将各产业区纳入各级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则新产业区总体规模应控制在2000平方千米以内。按照这一设想,环杭州湾地区各级中心城市空间规模将达4000平方千米,与都市区规划范围大致相当,加上其他各级小城镇发展,合计城镇空间将达5000平方千米,占环杭州湾地区国土面积11%,比例明显偏大。

一般地,新区开发以工业用地为主,根据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比重一般为20~25%,新区开发中工业用地占新区用地的40%计。随着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工业绝大部分向产业新区转移,则各规划产业新区与城市用地之间应保持10.6的规模关系,新产业空间总体规模应控制在1200平方千米以内,则合计中心城市空间约3200平方千米,城市地域规模约4200平方千米。

将各市新增产业空间与各市经济增长目标及工业总产值目标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不同产出率(100亿元/km260亿元/km240亿元/km220亿元/km2)进行测算,新产业区规模分别达756km21260km21890km23780km2,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产业区总体规模宜控制在700~1200km2

根据以上测算,纳入城市规划后的各产业区规模应进行较大幅度的整合。建议各市按照本规划,从各市发展实际与趋势出发,确定不同的产业类型合理的投资强度、建设强度、产出密度及相应的开发规模,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3.乡镇工业区整合

1)设立集中工业区,整合土地资源。

2)确立投资密度、经济密度与工业总产值总量三元控制法。

3)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邻近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乡镇工业区纳入上述区块,统一规划布局。


4)符合生态控制要求。

环杭州湾地区重点开发区(园区)整合布局一览表

4-1

重点产业区


包括的主要开发区(园区)

整合、扩容对策及可能扩展的范围

2020年预计达到的工业总产值

(亿元)

不同产出率下的产业区用地面积框算(km2









100亿元/km2

60亿元/km2

40亿元/km2

20亿元/km2

湖嘉片

嘉兴沿路产业区

·嘉兴经济开发区

·嘉善经济开发区

·海宁经济开发区

·桐乡经济开发区

以县市经济开发区整合乡镇工业区。

以嘉兴经济开发区整合与嘉兴港区、秀州、秀城区工业区及周边乡镇工业区相协调。

以海宁经济开发区整合海宁东部新区和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并纳入滨海产业区。

嘉善、桐乡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

12290

123

205

307

615


嘉兴滨海产业区

·海盐经济开发区

·平湖经济开发区

·乍浦经济开发区

以海盐、平湖经济开发区整合海盐、平湖杭州湾新区。

乍浦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







湖州环太湖产业区

·湖州经济开发区

·南浔经济开发区

·长兴经济开发区

以湖州经济开发区整合西南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吴兴工业区及周边乡镇工业区。

以南浔经济开发区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

长兴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

8940

89

149

224

447


湖州临杭产业区

·莫干山经济开发区

·安吉经济开发区

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该区域内的开发区要求控制工业用地规模。莫干山、安吉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适度扩容。






杭绍片

杭州东部产业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余杭经济开发区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萧山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作为萧山东部产业区的延伸,纳入东部新城统一考虑。

瓜沥工业区纳入杭州瓜沥组团统一规划。

以余杭经济开发区整合临平工业区。

通过杭州东部新城整体规划整合临平、下沙、萧山经济开发区与江东、临江工业区。

21160

212

353

529

1058


杭州西部产业区

·临安经济开发区

·富春江经济开发区

·千岛湖经济开发区

·建德经济开发区

·桐庐经济开发区

该区域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五个经济开发区各自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适度扩容,并结合城市结构相应调整开发区范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绍兴滨海产业区

·绍兴经济开发区

·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

·上虞经济开发区

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袍江工业区、上虞杭州湾新区纳入绍兴杭州湾工业新城区统一规划。

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

该区域要求严格控制曹娥江、钱塘江口生态保护区。

12440

124

207

310

620


绍兴南部产业区

·诸暨经济开发区

·嵊州经济开发区

该区域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各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区,适度扩容,并结合城市结构相应调整开发区范围。






甬舟片

宁波沿海(临港)产业区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大榭开发区

·宁波保税区

·镇海经济开发区

·象山经济开发区

以大榭开发区和镇海、象山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北仑港和象山港周边产业区。

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将宁波科技园区、宁波机电工业区、望春工业区和鄞州工业区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17840

178

297

446

892


宁波沿湾产业区

·慈溪经济开发区

·余姚经济开发区

以慈溪经济开发区整合慈溪杭州湾新区及周边乡镇工业区。

以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余姚姚北新区及周边乡镇工业区。







宁波沿路产业区

·宁海经济开发区

·奉化经济开发区

该区域作为宁波大都市区的近郊分区整合城市与产业空间。

以宁海经济开发区整合宁海东部工业区。

以奉化经济开发区整合与明州工业区相协调。







舟山产业区

·舟山经济开发区

·普陀东港经济开发区

·岱山经济开发区

该区域要求切实保护海洋环境。

以舟山经济开发区整合舟山临港工业区。

普陀东港经济开发区和岱山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适度扩容。

2950

30

49

74

148

合计




75620

756

1260

1890

3780


5重大基础设施协调规划

一、综合交通网

以多通道、多方位的交通发展模式主动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建立快速、便捷、安全、舒适、和谐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区域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轨道网、城市通勤轻轨网、港口集疏运网和内河航道网,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骨架,干线航道为主通道,以沿海港口、航空港为依托,中心城市为枢纽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1.以加密、成网、贯通为原则,规划建设七接、三通、二绕、多射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市县(区)覆盖率达到100%七接分别为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临江滨海高速公路(北岸为杭浦(东)高速公路、南岸为萧(山)慈(溪)临江滨海高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慈溪通道北岸接线延伸高速公路。其中与上海对接的高速公路共28~32车道左右,与江苏对接的共22~26车道左右。

三通为杭州湾宁波通道及接线、杭州湾绍兴通道及接线、杭州萧山通道及接线。

二绕为杭州绕城高速和宁波绕城高速。

多射分别为杭长(兴)高速公路、杭甬绍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金甬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临金高速、诸永高速、绍诸高速、诸嵊高速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

2.以沪杭铁路、浙赣铁路、宣杭铁路、萧甬铁路和甬台温铁路五大铁路干线为依托,重点建设三通、六延的铁路轨道运输骨架,全面对接上海的轨道交通系统。三通为沪杭甬高速铁路接上海、沪嘉轻轨接上海轻轨R4线(杨高路——枫泾)、沪嘉湖轻轨接上海轻轨R1线;六延为金山至乍浦铁路、湖嘉乍(金)铁路、甬舟铁路、甬金铁路、黄杭铁路和新长铁路。

大城市、大城市及省际特大城市、大城市之间采用点到点的高速铁路模式,区内大中城市之间采用城际快速铁路模式,大都市区内部采用城市轻轨模式。

3.以八线三连水运干线为基础,建设水运强区。其中八线: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杭申线、杭甬运河、杭平申线(六平申线)、乍嘉苏线、杭湖锡线、钱塘江。其中杭申线、杭平申线、长湖申线与上海航运网相接。三连:东宗线、湖嘉申线(湖申复线)、嘉于线。内河港口规划的重点为杭州、嘉兴内河、湖州、绍兴(上虞)等四港的建设。

4.规划期内,环杭州湾地区形成二、二、二公路枢纽总体结构,即形成两个国家级公路主枢纽,杭州、宁波;二个国家二类公路主枢纽,嘉兴、绍兴;二个省内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湖州、舟山。

5.规划都市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高等公路、高速铁路为主骨架,都市区内部以快速路及一、二级公路和城际轻轨为主骨架。

形成环杭州湾地区“3060120”高速公路网发展目标,形成1小时高速轨道网发展目标。其中“120”指环杭州湾地区各中心城市之间及中心城市至上海的高速公路最大时空距离为120分钟;“60”指都市区内部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最大时空距离为60分钟;“30”指重要产业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不超过30分钟,使产业基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分区。

6.沿海港口规划以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为中心,嘉兴港(乍浦)为辅的布局,加快宁波、舟山港口岸线整合,与洋山港联合互动。并与全省港口布局相适应。

1)宁波港: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

2)舟山港:大宗货物的重点发展港,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其中舟山的嵊泗、衢山等岛屿岸线开发应与洋山港功能有机衔接。金塘岛作为宁波、舟山组合港重要组成部分。

3)嘉兴港(乍浦):地区性重要港口,及洋山港配套功能港区。

7.航空

杭州湾地区北岸地区主要依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上海机场,南岸地区主要依托宁波机场,在慈溪东侧沿海预留宁波新机场位置。

 

二、区域水资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保证。

杭州湾地区是淡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呈现两头缺水状况,除了杭州外,都面临着资源性缺水,尤其是嘉兴都市区、宁波及舟山都市区及余姚、慈溪,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城镇的正常发展。从开源、节流、治污三方面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证供需平衡,满足环杭州湾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有关水源保护条例,加强水源保护力度,对城镇用水水源划分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优化调度,确保城乡饮用水源供水安全。

研究区域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储备政策,加快实施浙东引水工程,研究浙北引水工程。兴建分质供水系统工程,开展海水利用和淡化的实验研究、苦咸水利用示范工程和污水回用工程建设。资源型、污染型缺水严重地区,应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并进行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对排污实行总量控制,保护水域环境,疏浚河道,保持或恢复原有河网的供水能力。

 

三、区域性排污工程

杭州湾地区污水处理要采取集中治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以集中治理为主。加速建设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杭州湾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2010年达70~85%2020年达80~90%

加速建设污水外海排放工程,湖州、杭州等区域形成跨区域污水外排系统,协调布置滨海排污口设置。

 

四、区域与城市防洪

杭州湾地区各级城镇应科学编制防洪(潮、台)规划,蓄、泄并举,综合治理,提高城镇防洪(潮、台)能力,采取蓄、分、疏、堤治理措施方针,注重流域整体规划,建立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防洪体系,确保城乡防洪安全。

城市防洪目标:设市城市的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县城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中心镇的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

 

五、电力工程

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创造条件推进天然气发电和水电建设,贯彻落实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战略方针。至2010年初步形成以大型电厂为支撑点,以500千伏省环网为主网架,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电力保障体系。

规划建设一批500千伏变电站及220千伏、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规划将预留各级电压的高压线路走廊和变电所所址,使电力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六、通信信息建设重点

以市场为导向,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建设适度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以固话、移动等多种形式提供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的高智能化、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体系,为环杭州湾信息化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健全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规划建设杭州信息港宁波信息港工程。

 

七、燃气工程

积极实施西气东送的天然气工程和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工程,保障燃气气源的安全。

继续发展城市供气,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大中城市稳步发展管道燃气,小城市和城镇近期以液化气为主,远期逐步以天然气取代煤制气和液化石油气。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天然气,增加城市燃气容量,扩大燃气使用领域,输气向高压力高热值方向发展,以满足城市燃气不断增长的需要。

 

 

 

 

 

 

 

 

 

 

 

 


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2020年,全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心城市及城镇密集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建成一批经济高效增长、社会文明安定、环境洁净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大城市和中心城镇。

2.建立西部与南部山地生态持续性保护区、杭嘉湖与甬绍平原人文生态建设性保护区、东部沿海海洋生态强制性保护区三个生态保护区。

3.构建三个生态网络,即以钱塘江流域、曹娥江流域、苕溪流域、甬江流域四个江河水系区域、杭嘉湖平原河网区、甬绍平原河网区、城市的水源区及区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合理开发为主体,功能完善的水系网络;生态效应明显的绿化网络;以西部山区、山前洪积区及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秦山核电区、自然保护区、湿地系统、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敏感区控制网络。

4.加快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绿色工程、清净工程等重要环境与生态建设工程和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

5.划定和优化环境功能区划,计算污染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进行总量指标分配,发放排污许可证。城市污水应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处理,严格处理工艺,达标排放。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污染者之间交易排污权,实现低成本污染治理。重点对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工业废水COD两项指标并逐步开展其他指标的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工程。

6.着力实施四江三湖两河一湾水环境保护与整治工程,四江即钱塘江、甬江、苕溪、曹娥江;三湖即太湖、西湖、千岛湖;两河即京杭运河、萧绍运河,一湾即环杭州湾。

7.开发、补偿、修复并举,协调海洋功能区划、江河治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滩涂资源开发应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同时注重湿地保护。

8.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工作,使之成为生态系统与物种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维护生物多样性。

9.积极推进工业区的生态化改造。


7.重大区域控制与协调规划

1.规划形成三片主水体(千岛湖、南太湖、杭州湾海域)、五条主水系(钱塘江、曹娥江、东西苕溪、甬江、运河),四个水网片(嘉兴北部、湖州南部、绍兴东北部、宁波南部)、六区(杭嘉湖绍宁舟六城市的水源保护区)及若干节点(主要镇的水源保护区)。

以分源配水、分质供水为原则配置水资源,形成杭州湾水资源统一协调、调度机制。以法规的形式划定水源保护区,组建区域性的饮用水供给机制。进一步开发太湖和钱塘江上游的水资源,加快浙北引水工程、浙东引水工程、曹娥江口闸枢纽工程、二轮治太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为区域的水资源供给提供保障。

2.区域性绿线的控制

对区域内的水源地、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进行范围的界定,划定绿线,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东部农田林网和生态林业基地,形成现代生态农林区。

合理利用更多河道的岸线资源,加强岸线防护林带建设,沿江、沿河划定纵深50~500米的控制范围,控制范围内应建设总宽度不小于100米、连续的防护林带。

建设钱塘江、曹娥江、东西苕溪、甬江、运河五条河岸林带,杭州——上海、宣州、金华、宁波等铁路沿线绿带,杭州——上海、南京、千岛湖、临安、金华、宁波(两条)及湖州——上海等高速公路网沿线绿带。

3.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规划加强余杭、德清良渚遗址保护区、萧山跨湖桥遗址保护区、嘉兴马家浜、松泽、良渚文化遗址、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慈溪、上虞越窑遗址、湖州古遗址等的保护,严格划定保护和建设控制范围。规划形成一个核心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等五个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加强环杭州湾区域内23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利用工作,保护历史环境、古文化遗址、名人文化等传统特色,保护原有的历史遗存特征与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4.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及其保护、整治

对浙北水乡古镇(西塘、南浔、乌镇)、良渚遗址、浙江青瓷遗址(包括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上虞越窑青瓷遗址)、西湖·龙井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等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和缓冲区范围,制定专项保护、整治规划和保护管理地方法规,积极开展申遗工作。

5.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1)发挥深水岸线及深水港功能优势。有效利用深水岸线,保护一批岸线资源。

2)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调整海洋渔业生产结构。

3)有序开发滩涂资源的功能。

4)积极开拓沿海及海岛旅游功能。

5)主动参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

6.加强跨行政区域的设施协调工作,具体包括:

1)以安全、协调、发展为原则考虑跨区域引水工程。

2)以水环境与近海环境保护为重点协调跨区域排污工程,加强近岸海域的保护与治理。

3)根据城市功能区结构统一安排跨区域供电设施。

4)以流域为单位加强跨区域水系的治理与保护。

5)以宁波、舟山、嘉兴港区功能互补为重点加强港口一体化。

6)以治江围垦结合,围垦服从治江为原则进行围垦工程协调。

 

 


8.实施措施与相关政策建议

 

1.建议成立浙江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和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加快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步伐,强化规划的调控能力与政策导向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与监管工作,尤其对环杭州湾地区的城市群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在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基础上,抓紧调整、完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制定实施办法。

3.建立环杭州湾地区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严格执行国务院国办发(200025号文件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查制度,加强区域性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监管。

4.本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后,建议省政府出台配套文件,研究制定公共财政、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园区整合等配套政策。

5.建议在全省内统筹安排农保率、非农建设用地等各类指标;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研究调整绿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标准。

 


9.附件

 

 


 

 

 

 

 

 

 

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汇报材料)

 


目    录

 

1.规划的背景、目的与作用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              2

2.规划范围、期限、原则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三、规划原则              3

四、规划目标              4

3.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总体框架              5

一、可供选择的发展空间与城市群空间发展方向              5

二、城市规模体系导向              5

三、空间开发框架              6

四、分区发展策略              7

4.环杭州湾地区重大产业区布局整合              10

5.重大基础设施协调规划              15

一、综合交通网              15

二、区域水资源              16

三、区域性排污工程              17

四、区域与城市防洪              17

五、电力工程              17

六、通信信息建设重点              18

七、燃气工程              18

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9

7.重大区域控制与协调规划              20

8.实施措施与相关政策建议              22

9.附件              23

附件一:《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二:《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意见征询会纪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件三:《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意见征询会综合意见(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件四:关于《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战略规划》方案的反馈意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附件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浙江省建设厅办公室[2003]函规字372号的回复意见(湖州市人民政府)

附件六:舟山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意见(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附件七:关于《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意见(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414 次数:0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10291 1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188.5KB
投稿:CAD 进入
上传时间:2015/12/5 8:42:19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