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性结构,山水情怀引入周边风、林、水及郑州人文景致于校园,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地、人合一的环境2、表达基地所处自然地形南北轴向方向性和东西自然节理性3、前瞻性的生态校园,强调自然资源回留运用的环保及能源节约观念。4、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并精心打造更为“实用、经济、美观”的校园,实现两个文明与三个效益的统六、规划布局特点总体结构对称式的校园布局,反映教育严谨化趋势,强调意境创造上的内聚性对称式校园布局,顺应自然地势,表达生态与结构理性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人文精神,传递着蕴含传统意味的现代气息。在对称式构图中,形式和空间的张驰疏密、刚柔的对比以及合理近人的尺度而产生的场所同心感、归属感。对称式校园布局是由绿地型、景观型、广场型和林荫道型空间以及台坡空间组成的公共开成主导风向波向朝向因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大学生特别看重学校的传统面学校的传又准往与校园的某个广场某条大道某筑有联系,师生们正是通过这些广场、大道、筑等逐步了解、认识学校的历史,取得认同感,增加内聚力新校区主入筑群为全区之核心,南北中轴跨越整个校区呈中轴对称之势,筑相对集中。“广场+水景+筑”的主入空间强化了中心筑群恢宏的气势发展安化的多性和不确定从成为发严中的调外性中学的作用并能应校校园分区布局中教学区、生活区和体闲活动区并功能分区与元布局相结合校区北、南、西侧各设车行出入,主入位于新校区一期中南部。校园按筑功能可分为相对集中的若干个区,分别为西部运动休闲区,西北部生活区、中部公共教学区及相邻的中心筑群、东北部运动休闲区西北部生活区以兴的学生生活设施为主,为相对独立的组团。此区与运动区.教学区结合紧密,位置适中,为校区学生集中生活区中部教学区以中心公共教学组团,理科组团,图书馆为主,筑结合地形而,四至八层不等。合班教室集中造于中心区南部,中心区北部两组理科组团和图书馆。筑均为现代风格,逐层跌落,依绿近水中心区核心为图书馆、中心公共教学组团,理科组团组成的筑群其中图书馆连接中心公共教学组团.理科组团,广场、桥梁、停车集于一体,生态绿洲与筑交融。其南部为新区主入,南北主轴三(贯通。入之东为校行政办公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实验中心。西部为艺术楼、文科楼。运动体闲区位于中心区北部和西部,以运动场地和体育场馆为主体,充分利用环境修,并可以对社会开放。区内西部修地埋式中水试验制水厂H5LJESe-NE 西北生活区分两组,其中北部为一期生活区,西部为二期生活区绿洲处于校园中轴两侧,与图书馆、公共教学楼、行政管理中心、运动休闲区穿插交融,既调节了校园内的小气候,又为整个校园的地景核心。共同构成学校休闲活动带,并与山坡绿园、外环绿带联成生态绿地网络校区规划遵循线性骨架、弹性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成型的可操作模式,分期设可能周期较长,未来科学的交叉重组以及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规划在制约中有一定伸缩的可能,使得校园发展均衡有秩、有机统一,面且一期完成后有相对完整的校园形象和环境特征,后期施工设对一期校园干扰较小。规划中留有余地使得校园的未来可行。而出留出的发展用地位置适宜,通过简单的植被、景观布置,即可使其成为生态校园有机、有效的组成七、交通流线规划校区外围城市交通干线与学校活动相互影响较大。新校区的对外交通中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和校前区,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体育中心要求为城市居民开放,机动车进校园及公共停车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长距离的校内活动带来的大辆自行车流在规划中宜得到了充分校区中规划主要道路,将各分区紧密相联。南北向交通性道路和人行为主的生活性道路间隔布置。不同标高的场地及道路以坡道,台阶相连。最主要的车行道道路景观安排得丰富、活泼,不仅经过主要的学校筑,而且可以看到大片的中心绿地、广场和湖面,是线型骨架的主干。机动车行道都尽量在主要筑群外围通过,不影响其内部的宁静,设计中也力图减弱其形式上的几何性整个路网系统,在秩序中有变变化中有序果看统在径基天狸性、人文性生态性7路网结构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对于国家有关交通、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法规规范的分尊重与满足,规划筑以多层为主,所有筑外围均设有消防车道,短边长度超过24米的筑物封闭内院,均设有消防车道均可进沿干道在主要筑附近布置有大量的停车泊位。主入筑群利用现状地形组织周边及内外交通联系,筑桥梁、坡道、沿河沟景观工程一体化设计,化不利因素为高效空间结构。校区内主要机动车道路宽度为12米,次要道路及自行车专用路宽7-9米。东西向机动车道主路段纵坡控制在3%以内,主要自行车通道纵坡在2%以內。南北向主要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5%。残疾人通道均按国标規划设计。HP+EIG-NE 八、空间组织及景观規划新校区空间组织以主入广场和中心筑群为核心组织,筑群轴线位于南北最为开闊的地段。主入广场及周边筑群均为正南北方向,对称布局。广场形如圆形,增强入透视感和纵深感。广场为主体空间中心筑群两侧为大片的绿化和水景。利用广场桥面、跨沟平桥、依水通道将南北东西连为整体,整个校区神脉相通主筑群两侧保留两片绿色视廊。整个校园将绿地尽入眼中,视廊两侧筑限制高度,以显露山水。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聚散有致,纯静清雅的环境特色,创造“水学林”的绿色校园意境,“堂虚绿野龙开,花隐重门约掩”。绿色校园的设计意念,是将校园布局因地就势,处处成景,造错落有致的生态校园。进入莲花路的主入,通过简捷明快的校大门,以严谨、庄重的绿化空间为引导,来到大门前开敞的主题广场喷泉“腾飞”,为“郑州工程学院”之象征,周边配置绿化;北侧即为造型简洁的图书馆,广场两侧为公共教室和理科组团,绕环形“腾飞”,沿着中间水平可入图书馆,两侧可来到了视野更为开阔的绿洲,湖水左右流三转,富于变化和节奏,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筑,投入眼帘,意示着核心区“曲水绿洲”的到来。“曲水”即为贯穿整个校园中心区的湖面活水系统,绿地、湖水和筑相互结合,呼唤出“水、学、林”校园四大景观元素中心区的湖水延伸到学生生活区中间的山水园中,镶嵌于幽幽学林中,既丰富了校园地景,又使学生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园风情。学校用地北侧为规划设中外环线防护绿化林带,通过校园内的生态绿轴和景观绿轴,与校园绿化融成一体,呈现生态校园的空间形态沿着校园内车行主干道布置绿地,它们在功能上软化了各区与道路的接壤,隔离了道路上的噪音和车行干扰;也在视野上丰富了道路景观,形成校园中的景观三路,而不是传统上简单的车行道。带状绿地贯穿了整个校区,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在中心筑群东西形成了两个高潮,一个是公共聚会的场所,一个是清幽明净的林地草坪,犹如这条纽带上的两颧明珠另外,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间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意境,尺度上恰人功能上合从小处着手以植草铺地为王,点级草平、观责树种,配以灯具、座椅,塑造绿化空间的实用性、人文性,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刘器趣 九、竖向与地面排水規划竖向規划原则为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作量,满足排水、交通、景观、构筑均安全与稳固性要求。充分利竖向变化条件,创造特色校园景观新校区内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雨水向西排入须水河,污水经收集后经莲花路向东排人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高差,设多级台地、挡士墙及坡地。筑利用高差设,争取更多的便利空间,减少土方量。道路主体顺应等高线修,南北纵向间选择方便联系及小跨度处架桥。体育场地于较平整处。不同高程道路及场地之间利用室内外坡道、台阶、梯楼连接。十、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一·规划控制指标综合技术指标二总用地面积工程项目筑面积(m2)筑占地(m2)层数筑密度14.12%中心公共教学组团容积率理科组团绿化覆盖率12860总筑面积60875平方米学生公寓20605其中:校舍23630平方米院行政办公楼筑ZZ0,N艺术楼体育馆7400生活附属洗浴中心标准运动场(其中1个附看台)个 第二章结构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规划中筑设计使用年限按50年,抗震分类类别为丙类。相应50年使用年限的基本风压为040kN/m2,基本雪压为0.65kN/m2規划中筑一般多层住宅、多层学生公寓采用砖混结构,其氽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跨屋面采用钢结构,大跨楼面采用预应力技术第三章给水排水给水部分最大日用水量为7500m3,最大时用水量为470m3/h。给水规划三路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接入管径为DN250城市自来水管在校园内形成二个环,供应校内低层筑用水和室外消防用水,环管管径为DN2002绕x。匀外在校园单设校园内给水管网供应校内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筑采用变频调速供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量为6000m3/d排水规划校园内分三路排向城市污水管网,排水管管径为DN400雨水分六路排向城市雨水网,排水爷径为p14第四章电气Jzs0规划区内总的用电量约为5200kW,设一座1004kV变电所,由城市电网提供二路10kV电源学校内部380220V供电系统全部采用电力电缆埋地敷设規划区内的弱电网络包括校园宽带数据网、语音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及校园广播网、保安监控网等。校院宽带数据网,约6200个数据点。传输干线采用单模光纤,语音通信采用普通电话电缆,约490个语音点,所有弱电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第五章暖通郑州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方案,根据规划图,本工程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学术交流中心、行政办公楼、图书馆,艺术楼、体育中心、食堂、学生公寓、附属用房等在总图上设计锅炉房一座与浴室等合),锅炉房内设置2台4/h燃汽(天然气扇炉,钢炉烟囱附壁高空排放。各单体的空调通风方案如下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食堂、学生公寓等设计分体空调体育馆、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设计集中空调。各单体根据规范要求设计防排烟系统HP+EIG-NE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