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金地(集团)深圳公司
战略规划报告
深圳公司
二○○六年四月
I
前 言
金地深圳成立四年,从当初集团一个职能部门发展到一家布局珠三角的区域性公司,总资产逾二十亿,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2005年,公司同时新开三个项目,跨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伐谋皆上兵,卷帘天自高”。集团2006-2010年战略规划的提出为各区域(城市)公司指明了方向,本次战略规划力图站在集团战略基础上针对深圳公司内外部环境以及竞争者情况的分析,规划2006-2010年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指引方向。 规划采用“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的逻辑结构进行安排,通过了解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结合公司已有项目未来几年的开发状况,深入分析深圳公司具有的战略资源和战略能力;结合集团的发展战略,对深圳公司进行战略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最后,提出了深圳公司在战略实施过程的支撑体系、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 时间仓促,疏漏难免,敬请集团、深圳公司及各兄弟单位领导同事们不吝指正,以期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第一篇 战略分析篇
第一章 外部环境分析
1 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目标
1.1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八十年代以来,珠三角在港澳外部因素和区域改革力量的合力驱动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增长极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珠三角现已发展成为高密度的连绵网络状的大都市城市群,这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当前的最高形式。 珠三角主要城市主要经济指标表 项 目
| 珠三角主要城市
|
|
|
|
|
|
|
|
|
| 深圳
| 广州
| 东莞
| 珠海
| 佛山
| 中山
| 惠州
| 江门
| 肇庆
|
常住人口(万人)
| 828
| 950
| 556
| 142
| 580
| 243
| 371
| 410
| 368
|
GDP(亿元)
| 4927
| 5116
| 2182
| 635
| 2380
| 818
| 804
| 802
| 454
|
GDP增速
| 15.1%
| 13.0%
| 19.3%
| 14.2%
| 19.2%
| 15.2%
| 15.8%
| 12.7%
| 14.3%
|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 21494
| 18287
| 22882
| 18908
| 17424
| 17255
| 14884
| 12903
| 10097
|
注: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数据主要引自我部珠三角市场研究报告,江门、肇庆人口数据采用2005年年末全市统计数据。其中东莞、珠海人均数为户籍人口平均。
|
|
|
|
|
|
|
|
|
|
珠三角各城市指标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GDP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指标方面。但是区域的发展却出现了东中西不均衡的局面,这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的改变以及区域经济的重新划定,珠三角开始边缘化。首先中央在政策支持中心等面临转移;其次受经济“微笑曲线”的影响,珠三角以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类型开始走衰,缺乏自我抬升的内生能力;最后,因为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珠三角经济向后工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三因素无法解决好,那么珠三角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1.2珠三角远期发展目标
珠三角的远期规划中,提出发展总目标是: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整体竞争实力,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六个分目标,分别是: ? 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排头兵”:全面开展世界(尤其东南亚)的区域贸易联系,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合作竞争。 ? 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辐射和服务全国,直接带动“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 文明发展的“示范区”:珠三角精神——人文、公平、绿色; ? 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各方面,各层次的改革创新; ? 区域协调发展的“先锋”: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实现珠三角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 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1.3 珠三角区域主要产业规划及布局分析[1]
1.3.1珠三角地区区域发展问题 珠三角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80%强,在空间形态上初步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人口与产业高度聚集,辐射能力强劲,是我国一个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能的城市群。但区域内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不平衡,东西两岸、内外圈层和城乡之间城镇同构竞争、重复建设的不协调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1.3.2 珠三角未来主要产业规划和布局 珠江三角洲未来产业规划是: 现阶段首先要巩固过去二十年已有的工业产业成就,全面强化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整个珠三角的城市群,全面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GDP)所占比例。 远期内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根据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升级要求,大力引导不同地区各类产业的空间聚集和整合。 ? 农业: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构筑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制造业:重点提升中部机电建材业、东岸电子电气业、西岸家电五金纺织业等三大加工制造业聚集区发展,推动区域内加工制造业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强化现有产业优势; ? 临港基础产业: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大力发展广州南沙、广州花都白云、珠海西部地区、江门银洲湖、惠州惠阳大亚湾等四大临港基础产业聚集区和重型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推进区域产业积聚; ? 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培育珠江口、湾区中部、东岸和西岸的四大高新挂术产业聚集区,鼓励肇庆大旺惠州仲恺高新区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 物流业: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三大国际性物流基地,培育佛山惠州肇庆等专业化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区性物流中心,加强粤港澳海港机场联运,整台区域物流资源,按照基地-中心-园区配送中心的布局模式,打造国际化物流体系; ? 旅游业:塑造以名山风景旅游区为核心沿海休闲旅游带和历史文化旅游线为主干的“绿色之旅”,推动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未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见下图所示: 珠三角片区产业带规划图 1.3.3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整合珠江三角洲人口产业和环境资源,构筑发达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方位拓展;形成“一脊三带五轴”的发展轴带体系,发展轴带体系见下图所示: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