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预测分析
1.预测思路
交通预测的基本思路如下:通过对城市的社会经济、人口与岗位、货运量与现状交通之间的定量分析,建立基年交通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包括经济、人口规模、货运发展等),建立预测年的四阶段交通模型,进而得到本项目预测年限的交通量。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2.预测方法
交通模型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出行的特性,主要包括对分区出行量、出行空间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以及道路的交通状况的模拟以及评价模型。通过对出行的模拟和分析,可以了解出行与道路交通及土地利用的关系,正确分析未来交通需求状况,为设计提供依据。
3.预测年限
根据有关规范,取2015年为项目近期预测年限,2030年为项目远期预测年限。
4.研究范围
根据梨川大桥工程的功能定位,同时考虑到工程周边土地利用及现有路网的实际情况,将莞城、南城、东城、万江、高埗、石碣的相关区域作为项目主要影响区进行分析研究,而相关影响区域的范围则更大,基本涵盖整个东莞市的北部区域。
5.预测依据
? 广东省、东莞市及周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东莞市各镇区规划;
? 东莞市土地利用规划,各镇区土地利用规划;
? 东莞统计年鉴;
? 东莞市域交通发展规划
? 东莞市轨道网络交通规划
? 东莞市公路网规划
? 部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政策、规定等。
? 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6.交通小区及道路网络模型
交通小区及道路网络是以数据的形式对实际的道路网络进行模拟,是交通模型的重要基础。小区划分的大小及界线、道路网络的范围和路段参数能够直接影响交通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东莞市交通的供给量应与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相平衡。首先要对东莞市未来人口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预测的第一步工作是划分交通小区,交通小区划分遵循的原则如下:尽量与城市行政区划相一致,与城市形态发展相一致,与路网布局相一致,与自然或人工界线相协调。
根据区域城市规划,以及与东莞市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原则,将项目相关区域划分为12个交通小区,并将高埗、石碣设置为2个外部交通小区。
交通小区划分图
根据道路等级和横断面形式,我们将区域的道路分为16类(见下表)。
路段分类及道路通行能力表
路段等级
| 路段种类
|
|
| 单车道饱和流量(pcu/h)
|
| 连线等级
| 中央分隔
| 单车分隔
|
|
1
| 小区连接线
| -
| -
| 500
|
2
| 支路
| -
| -
| 1300
|
3
| 次干道
| 分隔栏
| 有
| 1700
|
4
| 次干道
| 黄线
| 有
| 1550
|
5
| 次干道
| 分隔栏
| 无
| 1600
|
6
| 次干道
| 黄线
| 无
| 1400
|
7
| 主干道
| 分隔栏
| 有
| 1800
|
8
| 主干道
| 双黄线
| 有
| 1640
|
9
| 主干道
| 分隔栏
| 无
| 1700
|
10
| 主干道
| 双黄线
| 无
| 1500
|
11
| 快速路
| (高架)
| 单车限制
| 2000
|
12
| 高速公路
| -
| -
| 2200
|
13
| 一级公路
| -
| -
| 1800
|
14
| 二级公路
| -
| -
| 1600
|
15
| 三级公路
| -
| -
| 1300
|
16
| 四级公路
| -
| -
| 1000
|
7.出行生成模型
出行生成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两部分。出行发生吸引量主要与土地开发类型、居住人口数、岗位数、货运量等因素有关。客运和货运的出行发生与吸引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
1) 人口规模
东莞市各镇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现状值和预测值在《东莞市社会经济交通现状与预测分析专题报告》中有详述,对于流动人口的数量与分布,本规划参照国内其它同类城市的水平以及分析东莞市的发展状况,东莞市流动人口按城市折算人口(即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暂住人口出行强度/户籍人口出行强度)的6%~8%进行计算,在组团中心及次中心流动人口比例取高值,在一般镇区流动人口取低值,由此得出各镇区流动人口估计值。
相关各镇区规划年户籍暂住流动人口预测值
镇区
| 2015年
|
|
| 2030年
|
|
|
| 户籍人口
| 暂住人口
| 流动人口
| 户籍人口
| 暂住人口
| 流动人口
|
莞城
| 145370
| 27042
| 22800
| 161052
| 33393
| 30000
|
东城
| 63772
| 222443
| 19800
| 74351
| 274112
| 23000
|
南城
| 37432
| 122323
| 12000
| 44844
| 151401
| 20000
|
万江区
| 70859
| 98624
| 13800
| 81725
| 121829
| 23000
|
高埗
| 29514
| 61609
| 3000
| 31609
| 76164
| 5000
|
石碣
| 39915
| 106833
| 5112
| 42748
| 131797
| 8520
|
2) 就业岗位
参考国内同等人口、经济规模城市的有关资料,东莞市2015年和2030年两个期限的各镇区劳动力资源与城市人口之比取(60%~80.0%),就业岗位数取为劳动力资源的(80%~95%)。就学人数取为人口数量的30.0%,就学人数和就学岗位数平衡。
各相关镇区规划年就学与就业人口预测表
镇区
| 2015年
|
| 2030年
|
|
| 就业人口(人)
| 就学人口(人)
| 就业人口(人)
| 就学人口(人)
|
|
|
|
|
|
|
莞城
| 192817
| 54458
| 225603
| 60999
|
东城
| 293878
| 33333
| 359600
| 39805
|
南城
| 84070
| 17377
| 102920
| 20940
|
万江
| 129572
| 26793
| 156446
| 31291
|
高埗
| 88037
| 12761
| 105910
| 14313
|
石碣
| 156792
| 19352
| 189535
| 21926
|
3) 客运出行发生
影响客运出行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小汽车拥有率;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构成(就业人口、学生、其它)。为了充分考虑东莞的特点,准确把握未来的交通发生情况,我们采用的发生模型通过交叉分类,计算各类出行的机动化出行总量,其模型公式如下:
=
式中:
= i区的总发生量;
= i区j类人口数;
= i区j类人口k出行目的的机动化出行率
预测结果如下:
各相关镇区规划年居民、流动人口出行总发生量(人次/日)
镇区
| 2015年 总发生量
| 2030年 总发生量
|
莞城
| 566595
| 745749
|
东城
| 521510
| 724589
|
南城
| 289762
| 423238
|
万江
| 373967
| 534429
|
高埗
| 186016
| 256967
|
石碣
| 264711
| 436261
|
2)客运出行吸引
客运出行吸引量按如下方式分类进行预测:基于家的工作出行吸引(HBW)根据就业区的位置进行计算,基于家的其它出行(HBO)、非基于家的出行(NHB)吸引将根据商业和办公区的分布进行计算,基于家的上学出行(HBS)根据学位分布进行计算。一般来说,中心区或次中心区的岗位吸引率会高于其它地区,因此,在吸引量计算过程中,根据吸引强度采用不同的参数进行计算。
出行吸引模型公式如下:
=
式中:
= i区的家基工作、家基其它和非家基吸引总量;
= i区j类工作岗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