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规范图集 > 国家规范

GB/T18878-2008本标准代替GB/T18878一2002《滑道设计规范》,本标准与GB/T18878一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第3章“术语和定义”修改了“滑道”的定义,删除了“滑道运动、滑车地面提升系统”,增加了“过渡段”、“跳跃段”的定义。删除了以下条款:第8章“下行滑道”。第4章“一般要求”主要增加和修改了以下内容:修改了滑道土、结构设计标准。将原第5章“滑道土设计-一般要求”修改为“滑道土设计”。将原第6章“下行滑道线路设计一般要求”修改为“滑行道设计”;增加了跳跃段、过渡段和电动滑车的有关内容,提出了滑道的防腐涂装要求。将原第7章“滑车提升系统设计选型一般要求”修改为“滑车提升系统设计”,细化了滑车提升系统的计算内容。第8章“滑车”增加了单轨滑车、电动滑车的主要内容。一第9章“支承、支架及安全通道”增加了支架的防腐要求。第10章“滑道站房、通讯设备、安全电路”修改为“滑道站房、通讯设备、电气控制系统”,修改了对通讯设施的要求,明确了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要求。本标准由全图案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标准化牧术委员会提出并归·门作本标准负贵起草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全国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威岗滑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诸暨市新飞娱乐设备制造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燕平、肖原、张寿民、罗超、马晓斌、陈茂顺、胡超、涂洪森。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8878—2002。筑Z.ZS0
GB/T18878-2008滑道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靠重力自行下滑的槽式、管轨式滑道和有动力式滑车滑道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滑道及滑道配套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检验。本标准不适用于水上滑道、无载人工具滑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053.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5725安全网GB8408一2008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12352一2007客运架空紫道安全规范GB16754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16754一1997,eqv IS0/IEC13850:1995)GB50007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o10混凝赶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一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57筑物防雷设计规范JTJ02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滑道summer toboggan run用型材或槽型材料制成的,呈坡型铺设或架设在地面上的由乘坐者操纵滑车沿固定线路滑行的游乐设施。3.2槽式滑道chute summer toboggan run载人滑车在槽型轨道上滑行的游乐设施。3.3管轨式滑道pipeway summer toboggan run载人滑车在用型材制成的轨道上滑行的游乐设施。3.4平均坡度average inclination of summer toboggan run滑道全程高差与滑道展开总长度的水平投影的比值。3.5滑道配套设施complete sets of summer toboggan run除滑道主体结构外,从事滑道运动所需的其他设施。包括滑车、滑车提升系统、标牌标志、反光镜、1筑Z.Z0
GB/T18878--2008安全网、支架、照明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等。3.6滑车toboggan for summer toboggan run具有制动装置,使用滑道进行滑行的载人装置。3.7轮式滑车wheeled toboggan for summer toboggan run全部通过轮子与轨道面接触的滑车。3.8滑块式滑车toboggan for summer toboggan sun in sliding-block通过滑块或部分滑块与轨道接触的滑车。3.9滑车提升系统Lifting system of summer toboggan run将滑车或乘坐有乘客的滑车由下站送往上站的运输系统。3.10提升道Lift rail架设在滑道下站与滑道上站之间,将滑车送往上站的轨道。3.11过渡段transition用于渐变连接两种不同曲率的轨道的过渡轨道。3.12跃段1eci产生运动状态骤变、突然或急促的通过、变化的过渡轨道。4一般要求4.1滑道设设计时,应收集气象、地质及地下管线等相关资料,提供反映滑道基本地形特征的桩点数据,作为设计、制造、安装和检验的技术资料。4.2滑道设土结构、钢结构应按GB50007、GB50010、GB50017一2003的规定进行设计、制造和安装。4.3滑道工程设计的图纸资料基本要求4.3.1滑道工程设计说明书。4.3.2标有各桩点的滑道水平俯视设计图。4.3.3线路平距展开侧形设计图,应包括下列内容:a)设计桩点及展开位置;b)桩点处原始测量高程;c)桩点处基础土设计高程;d)各段坡度值。4.3.4采用提升道的,应设计提升道侧形设计图,所表达内容按4.3.3的要求。4.4滑道线路选择一般原则4.4.1线路应避开有可能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洪水等地区。4.4.2线路应尽量贴近原始地面,避免大量的开方或填方,减少对植被、原始地貌的影响。4.4.3线路应尽量避免跨越道路、峡谷等,当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可靠的安全设施。.4.4.4站房布置易于人员的集散。4.5滑道设计应规定其整机及主要部件设计使用寿命,整机使用寿命不小于23000h。2筑Z.Z0
GB/T18878-20085滑道土设计5.1滑道土挖填土方形成的道路应夯实,并设置排水系统。需架设桥梁和设道路时,且应符合JTJ021的规定。5.2滑道在桥梁下、隧道中通过时,桥梁或隧道下限距离滑车面板垂直高度不小于1.5m。5.3滑道基础填方高度不宜超过3m,高度超过3m且长度超过6m时宜架桥,桥的设计负载应包括桥自重和相关载荷。5.4槽式滑道试车后,滑槽与地面贴合区段的空隙宜回填砂石土,并夯实。5.5滑道支架基础与地面固定牢固,不允许发生滑移、倾覆和扭转。6滑行道设计6.1滑行道依地形采用直道、过渡段、弯道相互连接的方式架设。6.2滑行道弯道最小曲率半径为9,站内区域滑道最小曲率半径以滑车顺利通过为原则。6.3弯道与弯道连接,当两圆弧中心位于滑道同一侧时,两圆弧应设置过渡段平滑过渡;当两圆孤中心位于滑道异侧时,两圆孤之间的过渡段出、入端长度之和不小于6m。6.4弯道与弯道之间采用过渡段连接时,上侧弯道的过渡段长度不低于3;过渡段的两端与连接的滑道轨道应相切,过渡段曲线长度公式:L≥0.7R…………(1)式中:6行星筑6.5.1非动力滑行道坡度非动力滑行道坡度应符合以下规定:a)平均坡度:槽式滑道不大于16%,管式滑道不大于20%;b)无跳跃任意区段最小坡度不小于2%,c)起始段在20m内最大坡度不大于30%,其余无跳跃任意区段最大坡度:槽式滑道不大于20%,管轨式滑道不大于30%。6.5.2电动滑行道坡度无跳跃任意区段最大下行坡度为不大于20%,滑车运行在上行坡度段时,任何情况下不应出现滑车逆行现象。6.6滑行道跳跃段设置6.6.1非动力滑道跳跃段最大坡度不大于50%。6.6.2跳跃段长度应不大于12m。6.6.3跳跃段应布置于直线段滑道上,跳跃段起点处距上侧弯道出端过渡段终点间距应不小于5m,跳跃段终点距下侧弯道入端过渡段起点间距应不小于5m。6.6.4在同一直线段上最多允许设置两个跳跃段,跳跃段的间距应不小于10m。6.6.5电动滑道波浪段设置非动力滑行道坡度应符合以下规定:a)波浪段最大坡度为士30%;b)波浪段应设置在直线段滑道上,波浪段起点处距弯道出端过渡段终点间距应≥5,波浪段终点距弯道入端过渡段起点间距应不小于5m;?)在同一直线段允许设置连续波浪段,但连续波浪段最多为4处。6.7滑行道两侧无瘴碍物距离应不小于500mm.3筑Z.Z0
GB/T18878-20086.8滑行道沿途各点前方可视距离应不小于15m,不足时应安装交通反光镜。6.9非动力滑道终点前应设置制动装置,其制动长度应不小于8m;电动滑道制动长度应不小于10m。6.10滑行道宜选用耐磨、表面光滑、易于粘结或焊接的材料如玻璃钢、不锈钢等;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应进行防腐处理,一般宜采用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应在(0.01~0.05)mm之间。6.10.1滑槽和轨道选用不锈钢材质时,主要受力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2mm;选用碳钢材质时,主要受力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3mm:选用玻璃钢材质时,主要受力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8mm。单轨滑道主承载轨应采用金属材料,轨道宽度宜不小于150mm,材料厚度不小于4mm。6.10.2滑槽和轨道金属材料应符合GB50017一-2003中3.3和GB8408一2008中8.2的规定;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设计指标应按GB50017一2003中3.4的规定。6.11槽式滑道弯道滑槽外侧高度应高于内侧高度,当滑车在最大载重量、最大滑行速度安全通过弯道情况下,滑槽外侧边缘距滑车车轮的轨迹应不小于100mm。弯道滑槽外侧边缘应设圆滑凸边,防止小车冲出滑槽。6.12管轨式滑道各段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必要时可焊接。6.13槽式滑道滑槽表面应光滑、无倒角毛刺和尖锐突出物。6.14滑槽、轨道之间,玻璃钢滑槽应采用粘结对接;不锈钢滑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对接处应平整、圆滑过菠,对接处高低差应不大于1mm。6.15滑道结构温度应力滑道结构设计应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温度应力,相应的温度变形应能释放。6.15.1槽式滑道在直线段应设置插接板以抵消热胀冷缩对整体滑道支架结构的影响,搭接之间最大直线段长度为10,且应保证在最大收缩率情况下觜接处不出现拉脱现象。。NE6.15.2管轨式滑道在直线段和弯道应设置伸缩缝以抵消热胀冷缩对整体滑道支架结构的影响,并有防止管轨热胀冷缩变形后相互脱开的装置。6.16管轨式滑道弯道段内、外轨道高低差为:51·2h=k·10·gR………(2)式中:h—滑道内、外轨道高低差,单位为米(m):51一轨道宽度,单位为米(m);一滑车平均滑行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R一下行滑道的曲率半径,单位为米(m);g一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k修正系数(见表1);a一弯道段夹角。表1修正系数k弯道夹角0≤a<901<>90°≤a<120<>120≤a<1509<>150°≤ca/901.52.53.56.17管轨式滑道的轨道和立柱的结构设计应按GB50017一2003中第8章的规定。7滑车提升系统设计7.1滑道总体设计,应考虑乘客和滑车由下站安全到达上站的方式。”7.1.1滑车提升线路存在以下情况时,推荐采用客运索道提升方式:4霸Z.ZC.ET
GB/T18878-2008a)提升线路复杂,不适宜架设提升道。b)提升线路上、下两站水平间距超过500m。?)利用已运行客运索道配套设滑道。7.1.2滑车提升线路存在下列情况时,推荐采用拖牵索道提升方式:a)提升线路适宜架设提升道;b)利用已有拖牵索道配套设滑道。7.1.3滑车提升线路为下列情况时,推荐选用地面提升方式:a)提升线路适宜架设提升道;b)提升线路上、下站间距离不大于500m。7.1.4其他提升方式采用链传动等其他提升方式时,应有保证乘客人身安全的措施。7.2客运索道提升系统7.2.1运行方式:滑车挂接于索道运载工具上,乘客乘坐紫道从下站到上站。7.2.2用于提升滑车、乘客的索道应满足GB12352一2007的要求。7.2.3索道运载工具应设置可靠的滑车挂接装置,便于滑车挂接,防止滑车在索道运行中掉落。7.2.4滑道上、下站台应与索道有效衔接,便于挂、取滑车,且不影响索道的正常运行。7.2.5采用循环式索道时,滑车应能够顺利的绕过索道上、下站房。7.3拖牵索道提升系统7.3.1运行方式:提升道应按水平投影成直线或折线架设。乘客乘坐于滑车上,拖牵索道通过拖牵杆与滑车挂接,牵引滑车一由,尔血」7.3.2用于提升的拖牵索道应按照G3123522007规定进行设计,并满足下列要求:a)额定提升速度宜不大于2m/s,对提升速度大于2m/s的滑道应采取防止提升时产生的冲击措施;b)拖牵杆应具有良好弹性和伸缩功能。7.3.3提升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成一直线,且与索道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平行。7.3.4提升时滑车挂接间距应不小于10m。7.3.5在上站位置,拖牵杆能安全可靠的与滑车脱开。7.4地面提升系统7.4.1运行方式:提升道应按水平投影成直线或折线架设,滑车通过挂接装置与上行侧钢丝绳或链条挂接,将乘客、滑车输送到上站。7.4.2地面提升系统,应符合GB12352一2007的规定,并满足下列基本要求:a)额定提升速度宜不大于2m/s,对提升速度大于2m/s的滑道应采取防止提升时产生的冲击措施;b)提升时,滑车挂接间距应不小于10m。7.4.3提升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与地面提升系统上行侧钢丝绳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允差平行度误差士10mm。7.4.4在上站滑车与地面提升系统钢丝绳能安全、可靠的自动脱开。7.4.5槽式滑道提升道最大坡度不大于50%,管轨式提升道最大坡度不大于60%。7.4.6提升道线路平均坡度不大于35%时,允许乘客面朝上站方向乘坐,提升平均坡度大于35%时,乘客宜面朝下站方向乘坐。7.4.7提升机构,7.4.7.1驱动轮、迂回轮直径同时符合下列规定:a)不小于牵引钢丝绳直径的50倍;5筑Z.ZS0
GB/T18878-2008b)不小于牵引钢丝绳表层钢丝直径的500倍;c)驱动轮的防滑阻尼系数为1.25。.e-1D≥1.254…(3)t:-te式中:t,—驱动轮人侧最大张力,单位为牛顿(N);1。一驱动轮出侧最小张力,单位为牛顿(N):4-一牵引索与驱动轮的粘着系数;a一牵引索在驱动轮上的包角,单位为弧度(rad)。7.4.7.2滑车提升系统提升侧钢丝绳与下行钢丝绳间距不小于1m。7.4.7.3钢丝绳应设置张紧力调整装置,钢丝绳静载安全系数不小于3.5。7.4.7.4牵引钢丝绳下挠度应能正确调整,保证承载不小于25kg重物的滑车在任何工况下、任何线路位置滑车都不会被地面抬离提升道。7.4.7.5提升道中应设置止逆装置,滑车与钢丝绳之间的挂接应能保证上一辆滑车从牵引钢丝绳脱开停止后,保证滑车意外下滑距离不大于0.5m,且能被后面的滑车推至上站。7.4.7.6牵引钢丝绳宜选用线接触,同向捻纤维芯的股式结构钢丝绳,在有腐蚀环境中推荐选用镀锌钢丝绳。张紧索要采用挠性好特别耐弯曲的钢丝绳,不宜采用多层钢丝绳。7.4.7.7驱动装置、迁回装置及张力调节装置应设置有效防护设施,避免伤及人员。7.4.7.8回绳侧托索轮应防止人员从侧面触及,必要时安装防护罩。7.4.8提升道.4,8.1提升道材质选用应發合6a0药规定J?7.4.8.2提升道整体应圆滑过渡,表面应光滑、无倒角毛刺等尖锐突出物。7.4.8.3提升道活动搭接缝的设置应符合6.17的规定。8滑车8.1类型与允许载客人数8.1.1非动力滑道滑车一般设计为轮式滑车或滑块式滑车。用槽式滑道的轮式滑车适合平均坡度为5%~12%,滑块式滑车适合平均坡为12%~16%。8.1.2非动力滑道滑车设计为单人滑车、双人滑车和多人滑车:a)单人车:供1人乘坐,载重量按1000N计算;b)双人车:供2人同时乘坐,载重量按1600N计算;c)多人滑车:载客人数为2人以上,载重量为750N×乘客人数。8.2滑车整体性能要求8.2.1滑车应设置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8.2.1.1采用制动手柄时,应有弹性复位装置,在滑车侧面布置手柄时,操纵手柄应对称布置。手柄应操作简便、可靠。操作方向向后拉为制动,向前推为加速。8.2.1.2采用其他制动方式,应符合国家机械安全和人机工程学相关标准要求。8.2.1.3滑车在轨道上停放时,应处于制动状态,此时滑车在除跳跃段外的任何下行滑道上不应自行下滑。8.2.1.4非动力滑车在下行滑道的制动距离不大于8m,在跳跃段的制动距离不大于13m,条件如下:a)滑槽、轨道应干燥、洁净;b)正常负载;6筑Z.Z0
GB/T18878-2008c)制动前运行速度为最大时速。8.2.1.5自然状态时,操纵手柄的上顶端应倾斜设置。8.2.2直线段上负载25kg时,重力滑道轮式滑车前后车轮应能同时接触滑槽;滑块式滑车前滑块和车轮应能同时接触滑槽。8.23非动力滑车面板材料推荐采用橡胶、塑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采用其他材料时,应在滑车前、后部位设置弹性缓冲装置。8.2.4管轨式滑道的滑车,应设置安全带或其他有效的保护装置;单轨滑道滑车的稳定轮应有磨损补给可调机构。8.2.5管轨式滑道应设置防止滑车脱轨、翻转的保护装置。8.3电动滑车8.3.1滑车前后应设置防碰撞缓冲装置,座椅背高应不小于400mm,座椅宽度应不小于400mm,且应设置安全带和安全把手。8.3.2滑车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0m;滑车制动时应满足下列条件:a)滑行道干燥、洁净;b)正常负载;c)制动前运行速度为最大时速。8.4其余主要零、部件84.1在最大负载情况下,滑车车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其车架宜采用钢结构。8.4.2黑色金属材料制作表面时应进行防腐处理,一般宜采用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为0.01mm~o.o5mm,典向频系J.NE8.4.3滑块式滑车的滑块宜选用动、静摩擦系数接近的工程塑料。9支承、支架及安全通道9.1在滑道安装时应设置支承,以有效固定滑道和防止滑道变形。所设支承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a)支承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b)支架材料采用黑色金属材料时应进行防腐处理,一般宜采用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为0.01mm~0.05mm;c)支承与下部基础应牢固固定。9.2滑道加高安装时,应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支架。9.3支架与下部基础应采用钢管插入、锚栓,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9.4支架高度1m至2m时,滑道两侧应设置安全网。支架高度大于2m时,在一侧设置安全可靠的安全网的情况下,另一侧设置带护栏的安全通道。或在滑道两侧均设置带护栏的安全通道。9.5安全网、防护栏应符合GB5725、GB4053.3、GB8408一2008的规定.9.6在单侧设置带护栏的安全通道时,其通道宜安装在弧线段外侧。9.7提升道下行锅丝绳与安全通道不应同侧安装。10滑道站房、通讯设备、电气控制系统10.1滑道站房10.1.1应有足够的供乘客集散所需的候车及上下车的场所与通道,场所与地面应铺设防滑地面,台阶高度不大于200mm。进出站分开,不应相互于扰。10.1.2站房应配备必要的功能用房,如办公、售票、贮存、维修、机电设备安装等房屋。同时,站房及相关筑应符合国家有关的防火规定,并应配备必要的消防措施。筑Z.Z0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397 次数:1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210056 8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267.69KB
投稿: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2/8/26 9:26:4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