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兖邹曲复合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报告
1、经济发展的极轴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
2、加速山东南部的经济发展,首先需要在山东南部选择经济增长中心或发展极。
3、在山东南部有三个可能的增长极可供选择
(1)京九轴与新石轴交汇处的荷泽
(2)新石轴与沿海轴交汇处的日照
(3)京沪轴与新石轴交汇处的济—兖—邹—曲——最佳选择
1 区位优势
2 资源优势
3 基础优势
4、货流(由进出口额)分析,腹腔地面积、人口、GDP等指数。
5、可行性:
(1)四个城市互相靠近,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为形成复膈中心城市创造了基本条件。
1 间距
2 域内城市功能互补:
济宁:市域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经济中心,省级历中文化名城。
兖州:京沪与新石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铁路枢纽,是机械食品学兼优业专业化城市。
邹城:兖济煤田开发基地,火力发电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曲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高度专业化的旅游城市。
如果将这四个邻近城市的优势和职能有机组合起来,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实力强大而功能综合的大城市。
(2)当地领导与群众所做的一些基础工作。
(3)落实的可能—前期准备工作。
6、一体化
(1) 理论上说山东南部应该有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为什么没有在这里成长出一个足够大的城市呢?原因在于导死难者大城市发展的一些要素或优势在这里被分散在附近的几个点上,而没有集中在其中革一个城市。
只有优势组合,才能产生城市发展力量。
7、一全化意味着:统一规划、加强联系、优势互补。
共同受益、效益扩张、带动全局
8、一体化战略:组织管理的一体化:重组一个政府平台、组建一个由政府来推坳的协调平台。
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环境生态建设一体化
经济活动的一体化
9、支配中国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区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1) 中心城市人口和土地的迅速扩张;
(2) 卫星城的建设;
(3) 城市郊区化的作用;
(4) 乡镇企来的发展;
(5) 政府的城乡一体化政策促进了城乡联系;
(6) 城乡市场体系建设
10、北大提出过中国都市区的如下界定方案:
(1)都市区是由中心市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
(2)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级市可视为中心市,有资格设立都市区。
(3)都市区的外围地域以县级区域为基本单元,外围地区原则上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全县(或县级市)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在75%以上;
2 全县社会劳动力总量中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占60%以上;
3 与中心市直接毗邻或与已划入都市区的县(市)相毗邻;
4 当中心市为小郊区城市时(一般为“切块设市”的市)中心市的非农化水平能满足第3条规定的非农化水平指标,当中心市为大郊区城市时(一般为“整县设市”的市),整个市区还需满足第3条规定的非农化水平指标。
5 如果一县(市)能同时划入两个都市区则确定其归属的主要依据是行政原则(视其行政归属而定),在行政原则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如舍近求远),采用联系强度原则(即依据到各个中心市的客流量取最大者而定)。
11、“济宁—曲阜都市区”的性质定位
(1) 它不是单中心或首位型的,而是各中心组团式的;
(2) 及早探索产业结构的重组(煤炭开发的前途不**,不应该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型为主的城市);
(3) 煤炭是目前开发强度最大矿产资源,应该是双方协调的关系;
(4)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本都市区更具优势的资源,要突出它在都市区中的作用。
(5) 都市区属于综合性多功能的性质
(6) 都市区主要职能的影中央委员范围是多层次的,孔孟历史文化旅游及儒学研究是世界级的,煤电、机械等工业是大区级的、金融商贸、交通、文化是鲁南或鲁豫苏皖交接部区域级的。
因此,济宁—曲阜都市区是中国的儒学文化城和历史文化旅游史城,鲁南地区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复合中心城市。
内涵:
(1) 中国的儒学文化城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2) 鲁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3) 综合性多功能城市“包括金融、商业、交通和工业的职能
(4) 多中心结构的城市
(5) 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是这个综合性中心城市的主要职能
(6) 现代工业内涵(煤电业及其它无污染的)
12、都市区运行机制
(1) 成立都能市区管理委员会
(2) 主要职责:城市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的制定、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管理与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
(3) 难点:政治中心的选址
13、济宁—曲阜生态都市区建设的目标
(1) 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2) 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3) 高效率的流转体系
(4) 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
(5) 高质量的人文环境
14、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
(1)面临的问题
①经济以煤电为支住,属低增值的资源开发型结构(价值链最底端)
煤电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大,生产自成体系,难以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形不成横向经济网络。
②以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相对落后
这种企业规模结构在税收上对地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原因就是国税以增值税为主,而地税以所得税为主,由于企业的效益不好,所得税交得很少。为国家做贡献当然很重要,查地税太少不利一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以形成具有带动力里的区域经济中心。
另一方面,因为大企业多为部属或省属企业,利润上交收益外流也不利于在地方经济中形成资金科技进步环和连锁效应。
3 以国有企业为中心,民营企业发育不良——政府负担过重。
4 计划体制影响太深,市场经济则具有雏形。
(2) 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①建立起四市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收益;
②建立起四市各有特色又相对补充的商品流通市场和服务市场,提高三产业的经济地位,以增强经济活力。
③建立起四城市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系统,形成内部的经济联系和经济网络,以增强四城市经济的整体性和抗风险能力。
④增强企业活力,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以应对中国加入WTO后必将出现的外部冲击。
⑤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变自然资源依赖型为技术、人才、信息主导型,以利于加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市场竞争。
(3)经刘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①沿价值链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变资源开采型为最终产品加工型。
经济学的基本价值规律说明,产品所经过的加工程序越多,附加值就越高。因而消费品生产获得的附加值高于资本品的生产,而资本品的附加值又高于资源的开采。处于价值链顶端的行业获得的附加值高,收益就高;而处于价值链底端的行业获得的附加值低,收益最低。
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高低、收入水平的高低都与其主要行业的产品结构密切相关。
②按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促进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化
③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促进横向经济网络的形成。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起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15、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1)限制发展的行业:低附加值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煤、电、化和造纸)
(2)鼓励发展的行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都好且附加值高的行业;
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产业、生产者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及服装、轻工、耐用消费品等最终产品的加工业。
对于这些行业,政府应在金融信贷、税收、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向这些行业流动,使之成为政府税收、居民收入、劳动就业的基础。
(3)自由发展行业(由市场选择)——新型产业
16、市场战略
(1)金融市场
(2)土地市场
(3)劳动市场
(4)把企业推入市场
17、空间战略
(1)兖州与曲阜对外交通中心
(2)曲阜与邹城旅游中心
(3)济宁与兖州加工工业中心
(4)邹城能源动力中心
(6) 济宁商业区、金融和通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