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后,仍作为日本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并讨论了迁都的影响与内涵、迁都内容的范围、新都景象,以及选择新都地址的准则、迁都的日程安排、迁都后东京的巩固等内容。

 · 东京发展的状况

    1986年,东京发展的直径范围已达62公里,在5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居住36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7%

五全综1998年)

21世纪国土的宏伟蓝图——促进区域自立和创造美丽国土 

——以国土均衡开发、丰富生活、美化环境、向世界开放特别是向亚洲开放的观点,提出要构筑四条国土轴,即西日本国土轴、东北国土轴、日本海国土轴和太平洋新国土轴,由此使日本国土均衡开发奠定新的基础。

开发方式为参与和协作。即呼吁行政、居民、自愿者组织和民间企业踊跃参加区域建设,地方政府和国家协调合作予以支援。

本次计划与以前的主要区别在于:

以前的计划都是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的产物,主要在于通过产业布局,充实高速铁路、公路交通网等社会资本,通过大规模开发来缩小地区间差别,侧重点在硬件方面。

本次计划主要是有效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本,保护自然环境,侧重点在软件方面。

 

◎中国区域规划的发展p.50

· 我国早期的区域规划始于1956—1960年。

· 其后停顿了20年。

· 改革开放后,区域规划出现了多种类型,其发展不平衡。

· 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区域性综合协调的空间规划系列。 

 

十一五规划编制(20062010)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三个阶段:

● 从现在开始到二00四年年底,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并在年底形成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上报国务院。

● 二00五年前三个季度,做好有关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草案。这一阶段,要重点做好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衔接和论证工作。 

● 二00五年前三季度之后,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经中央和国务院审定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专项规划原则上要在二00六年完成编制工作。区域规划由于涉及的问题更复杂,编制时间可以长一些,完成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编制区域规划是十一五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要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将成为新五年规划编制中区域规划的重点关照对象。

 

二、区域规划的定义

 国际文献的归纳

· 广大层面上的土地利用规划,使各种用地达到平衡和有效的使用,以利发展;

·  超都市空间的规划,即大于任何单个都市市区的规划;

·  一种策略的发展,是综合发展计划的扩大;

·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对大城市都市化影响所及地区的综合规划,以使整个区域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的整体;

·  资源的分配、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使用与设计的计划;

· 为一种过程,是指导土地利用,以达到最优良的环境、最健全的资源利用的计划过程。

  国内的定义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总体部署

 

三、区域规划的基本形式

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是整体和部门的关系,是区域规划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综合规划

  把规划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总体的、全局的规划。它的主要任务是论证规划区的地位及其与外区的关系,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目标、开发的总方针、区域发展的基本轮廓,建设的主体框架,协调区内外各部门的关系,进行总体的布局,确定规划实施方案,分析规划实施效益。

 专项规划

  是按区内的产业或门类所进行的规划。某一专项规划是根据该产业或该门类在区内的功能和地位,对其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开发步骤、保护措施等进行的规划。

  专项规划是综合规划的基础。综合规划更强调其整体性、全局性,需要综合平衡。

 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处理方式

  ·  在总体设计指导下,专项规划基础上的综合规划

  ·  综合规划指导下的专项规划

 

四、区域规划类型、基本任务、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的类型(p.46-47)

  ·  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

  ·  按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p.42-43)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p.48-49)

 

五、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关系

1、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

国土规划:对国土进行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全面规划。

    国土: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包括地上、地下、领空和领海。这个地域空间是由土地、水、气、生物、矿物等各种自然要素和人口、建筑物、工程设施、经济技术与文化基础等各种人文要素所组成的实体。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来说,国土是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来说,国土是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  1981年,国家建委成立国土局(以后转入国家计委)。国土规划列为工作重点,规划内容要求突出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特点。国土规划的任务是: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

·  1980年代国土规划工作由不同类型地区试点(33个地区作为试点)迅速向全国各省区推开。 1987年国家计委颁发《国土规划编制办法》。 1990年组织专业力量编制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

·  1990年代初,全国多数省区编制了省区级国土规划,有些省区还编制了省内经济区、地区或县域的国土规划,在全国范围首次出现了编制多层次区域性空间规划的高潮。

国土规划缺乏法定地位,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和省区国土规划均未报批。

《国土规划编制办法》(国家计委,1987年8月)

国土规划: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条件,按规定程序制定的全国的或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

国土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规划地区的优势和特点,从地域总体上协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关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地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具体任务是:

1.确定本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布局和步骤;

2.确定人口、生产、城镇的合理布局,明确主要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其相互关系;

3.合理安排交通、通信、动力和水源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

4.提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标与对策;

国土规划一般分为国土综合规划和国土专项规划。

国土综合规划是对规划地区全面进行国土开发整治的总体规划;

国土专项规划是以完成某一项国土开发利用或治理保护任务为中心内容的规划。

国土规划按地域层次一般可分为四级,即:

?       全国的 

?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       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       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一定地域的 

 

编制国土规划的单位应提出国土规划工作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地区的范围并附图;

2.规划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3.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4.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内容;

5.规划的组织、方法、步骤和进度;

6.规划工作的经费预算和来源。

 

国土规划工作方案经批准后,即可据以编制国土规划。其内容一般应包括: 
1.自然条件和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

2.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和远景预测;

3.国土开发整治的目标和任务;

4.自然资源开发的规模、布局和步骤;

5.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布局;

6.交通、通信、动力和水源等基础设施的安排;

7.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

8.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域;

9.宏观效益估价;

10.实施措施。

国土规划中应规定国土开发整治的规划指标,如耕地保有面积、耕地灌溉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沙漠化防治面积、盐碱化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大江大河防洪标准、城市化水平等。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内容包括:

国土资源的基本状况;

国土开发整治的目标;

国土开发的地域总体布局;

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基础产业布局;

国土整治与保护;

国土开发中几个问题的对策(耕地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劳动力就业问题、城市化问题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规划纲要的实施。 

·  对国土规划的认识

  ——把国土仅看成是资源的总称,甚至等同于土地,而不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的地域空间;

  ——可以由发展规划覆盖;

  ——1998年国家成立了国土资源部,承担国土管理的主要职能。但国土资源部现只管土地、矿产、海洋(底部)三大资源,管不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其他国土资源,更管不了整个国土空间;

  ——土地利用规划有时被简称为国土规划

  (需要以高层次的对各项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开发建设布局进行空间综合协调的国土区域规划为依据。这种区域性的空间综合协调规划是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系列中最薄弱的环节。)

2、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均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在地域范围大小和规划内容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方面,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结构;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建设布局的具体落实,并可在落实过程中作必要的修订;

      城市规划的区域分析:区域规划部分内容在城市规划中的渗透。

 

目前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的问题

   “要认真抓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强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省(自治区)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要高度重视跨省的区域规划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试点……”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做好区域规划,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温家宝,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推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00.7.6

· 规划与立法

——通过立法赋予区域规划在资源的市场配置过程中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约束力的法定地位。

 

· 比较与竞争

——传统规划较重视对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比较优势的分析;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多侧重静态的物质资源,忽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人文资源的流动性。

——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驱动下,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形成关键是人的因素。

· 集聚与扩散

——深入研究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驱使产业、人口集聚或扩散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及全球化、信息化、交通便捷度和地理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较好地把握城市和区域空间演变的客观规律。

——传统规划对空间布局过于理想化、静态化、简单化。

 · 刚性与弹性

——传统的空间规划对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人口居住的空间转移,城乡建设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定位,均作刚性规定。

——市场经济发展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要求规划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安排有一定的弹性,对象为划定为有选择地引导开发和重点鼓励开发地域。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应划定严格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地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必要的绿化隔离带,使其具有法定的刚性约束力。

· 协调与整合

——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搞好区域空间的综合协调,包括: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城乡建设、各类开发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协调,以及开发建设布局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的协调;还包括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

 · 沟通与管治

——重视公众参与(代表各种利益的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人大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共同寻求合理解决区域规划中各种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制定出一个透明度高、实用性强、能为公众所接受、在整体上符合全社会根本利益的区域规划,使区域规划真正成为指导该地区开发建设空间行为的行动纲领。

——公众和政府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城市与区域的管治(Governance)。

 

第五章 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

 

一、古典学派理论

 绝对利益说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背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前夜,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

从地域分工推广到国家之间

19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22 次数:3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21751 5
文件格式:ppt文本
文件大小:58.21MB
投稿:CAD 进入
上传时间:2015/12/12 11:16:3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