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雨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施工图设计依据文件
1、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委托书
2、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工图设计文件
3、遂宁市专项规划修编2010-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交通部和建设部现行的有关市政道路、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地质勘察等相关行业的有关规程、规范。
2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本项目是依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编制依据。采用的规范标准有:
2.1 国家规范、标准、规程
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5、《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 (GB50400)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8、《蓄滞洪区设计规范》 (GB50773)
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805)
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1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96)
12、《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
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
1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
1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135)
16、《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
17、《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
1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
19、《公园设计规范》 (CJJ48)
2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82)
2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5)
22、《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155)
2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685)
2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2 相关的国家标准图集
1、《雨水综合利用》 (10SS705)
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
3、《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 (05MR203)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3.1.1 概述
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总规划用地面积8730m2,其中建筑面积2785m2,大块石等铺砌路面及广场1066 m2,干砌砖石2649m2,绿地2230 m2。根据现场踏勘体育馆建设已完成。结合现状的情况进行海绵城市要求选择性实施。
3.1.2 工程规模
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位于遂宁市河东区,总规划用地面积8730m2。
本项目为使河东区管委会径流总量控制率达达到要求,在河东区管委会露天停车场设置透水铺装共1133平方米,将原路面铺装换成透水路面1281平方米,原人行道铺装换成透水铺装235,平方米,在道路边绿化带内设置碎石渗沟187立方米,设置四处碎石下渗带调蓄屋面雨水,共250立方米。
3.1.3 工程范围及主 要工程内容
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范围内。
根据委托书要求,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雨水工程设计以及预算编制。
3.1.4 主要技术标准
(1)试点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
遂宁市位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的四区,结合遂宁市马銮湾试点区实际情况,本次实施计划确定了基于分区的地块海绵建设项目,以保证实现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
(2)排水防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4版)和《遂宁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成果,结合遂宁市海沧区马銮湾地形、排水和海洋潮位情况,确定试点区防涝标准为:有效应对5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其他地区达到相应排水防涝标准要求。
(3)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遂宁市防洪排涝规划》,确定本次位于中心城区的示范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地区达到相应防洪标准要求。
3.1.5 施工标段划分
根据建设计划安排,本项目只划分1个施工标段。
3.2 雨水系统设
3.2.1 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单项设施工程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要实现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的海绵城市构建,其途径和措施主要包括:在建筑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的规划建设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3.2.2 建设目标
目前河东区管委会按75%的控制率计算,雨量综合径流系数为52%,25.7mm的降雨量,外排雨水117立方米,调蓄雨水108立方米。为提高地块的雨水调蓄能力,本次对河东区管委会进行海绵设计,本次设计为提高地块自身雨水调蓄能力,减少雨水外排,本次设置的主要设施有透水路面、停车场透水铺装、透水人行道铺装、碎石渗沟、碎石下渗带等。
改造后25.7mm内的降雨量,无外排雨水,达到规划控制率要求。
3.2.3 系统措施及设计工艺
1、系统措施
遂宁市河东区管委会的海绵城市建设以示范、展示为主,注重设施的展示及说明,本次设计分区域采用多样化的设施,检验及反映不同的设施对雨水的处理效果;
(1)建筑屋顶雨水
屋面排水立管无法直接设置海绵设施,通过整理建筑边沟收集后,再进入海绵设施进行处理,主要排水方式:
1) 降雨在25.7mm内,硬质屋顶→屋面排水立管→建筑边沟→碎石下渗带。
2) 降雨超过25.7mm,硬质屋顶→屋面排水立管→建筑边沟→没过排水沟堰板→市政排水管网系统。
(2)路面、人行道及停车场雨水
道路现状雨水口改造为除污雨水口,铺装均换成透水铺装,主要排水方式有三种:
1) 降雨在25.7mm内,透水铺装→路基;
2) 降雨在25.7mm内,路面雨水→排水路缘石→碎石渗沟→渗入绿化带;
3) 降雨超过25.7mm,路面雨水→除污雨水口→市政排水管网系统。
2、设计工艺
(1)透水铺装
1)路面铺装:
上 面 层:透水沥青混凝土PAC-13厚4cm
中 面 层:透水沥青混凝土PAC-16厚6cm
下 面 层: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PB-25厚10cm
封 层:稀浆封层厚6mm
基 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18cm
底 基 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18cm
路面结构采用透水面层,面层和基层之间设封层,雨水不进入基层,通过路面直接进入排水路缘石排入碎石渗沟。
2)停车场路铺装:
面 砖:200mm铺成品植草砖,填种植腐殖土
找 平 层:100mm厚细砂滤水层
垫 层:250mm厚碎石垫层,碾压夯实
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直接下渗路基。
3)人行道铺装:
面 砖:6cm透水人行道砖
垫 层:3cm砂垫层
基 层:15cm透水混凝土
基层和垫层之间设一层200g/m 2的土工布。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直接下渗路基。
(2)排水路缘石
排水路缘石采用C30砼,规格为40×15×100cm,排水路缘石侧面或路缘石侧面与底面的交角处设置有纵向连续的缺口。降雨量在海绵设施设计调蓄能力内时,路面雨水通过排水路缘石进入渗碎石沟。
(3)碎石渗沟
本次设计于路边绿化带范围内设置1米宽碎石渗沟,渗沟顶面上覆20cm厚种植土,路基侧面与渗沟之间设置防渗土工布,碎石渗沟与绿化带之间及碎石渗沟顶面设置过滤土工布,土工布规格均采用200g/m 2,雨水通过渗沟渗入绿化带及土基。渗沟距离建筑的距离大于3米。
(4)碎石盲沟
本次设计碎石盲沟尺寸为40cm×40cm,降雨量在海绵设施设计调蓄能力内时,碎石盲沟将建筑边沟收集的屋顶雨水引流至碎石下渗带。
(5)碎石下渗带
本次设计设置4处碎石下渗带调蓄建筑屋面雨水,共250m3。碎石下渗带除底面外均采用200g/m 2防渗土工布包裹。下渗带距离建筑距离大于3米。
(6)除污雨水口
除污雨水口结构为三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