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建筑方案设计

 

嘉兴市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城乡一体化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经济上整体协调和空间上整体协调,而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网络是对这一切的基础支撑。

一、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嘉兴市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城乡居民点体系;以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合理布局市域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农村村庄改造为重点,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重点,形成城市、镇、中心村等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的差距。到2010年,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产业布局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二、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规划原则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针对嘉兴而言,城乡一体化概念最核心的内容是将乡村地区由过去简单的农业生产地区看作城市不可缺少的功能区,特别是在都市区范围内,乡村地区承载着生态维护、都市农业、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特殊功能。因此,在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发展的空间、生态环境作出具体的布局安排。在空间地域上应体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1、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城镇与乡村是一个发展中存在着整体性关联的区域,要使嘉兴市由一个城乡混杂发展的综合体逐步演变为城乡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强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同时处理好发展上的时序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的科学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并影响着城乡未来的发展。发展的持久性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具体表现为控制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采取集约的空间增长模式。

    3、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应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需求,处处着意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形态,配置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注意在经济、社会、生态之间找到平衡。

    三、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强调空间集聚——改变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集中,淡化行政体制和区划,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和强大的中心城市。

    2、强调协调分工——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的合理分配。

    3、强调资源共享——实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效益。

    4、强调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和生态质量,充实和完善各项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规划目标任务

    嘉兴市域设有地级市一个:嘉兴市;县级市三个: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县城两个:海盐县(县府驻地武原镇)、嘉善县(县府驻地魏塘镇),市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

    市域城乡一体化主要工作是确定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明确市域整体空间规划思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1、城市化水平。

    根据新一轮《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嘉兴市市域总人口

    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人,2020年为410510万人。

    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48%,城镇人口达到170180万人;

                2010年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10250万人;

                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

    规划要突破均衡推进的传统发展模式,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域城镇体系框架,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突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的思路,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空间结构。市域重点发展一主、五次、十点网络型城镇群,通过绿色空间隔断,实现开放式组团布局,优化个体和群体空间形态。

    根据城镇体系现状发展条件和特点,提出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扶持中心城镇,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战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次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心城镇与中心村相结合的四级规模结构。

    (1)加快发展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提升嘉兴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组成,中心城区是市域极化发展地区,是市域最高层次的综合服务中心,代表了市域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是长江三角洲吸引国内外制造业资本的新高地。滨海新城是市域沿海最重要的节点,是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市域最大的物流基地和临港型产业基地。

    嘉兴市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密集的城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通过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和管制,将市区96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制定城镇发展、产业空间、生态保护、景观体系与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的整合协调规划,并根据不同的土地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实施区域开发建设管治,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支撑系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市区空间规划的核心战略。具体思路是通过不同的发展策略来引导中心城市的发展,具体是: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和东西两翼秀城、秀洲新区以及经济开发区西南新区;引导发展重点城镇以及沿交通干线的结节地区;限制村庄和一般农业生产用地,以及被撤并或将要被撤并的乡镇与工业园区,包括旅游城镇等;对生态敏感保护区、生态走廊、基础设施廊道、基本农田以及大面积水域等基质空间要求严格控制,特别是切实控制三大片楔形绿地和北部的湿地保护区。

    (2)培育中小城市。

    次中心城市既是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又是中心城镇和一般镇的核心,在城镇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应重点培育,2010年县域中心城市人口总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

    海宁、桐乡、平湖、嘉善、海盐次中心城市是市域经济基础最好,发展层次最高的区域,是市域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此外,随着市域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加上强有力的政策、行政推动力,市域范围内将出现诸多工业开发的优势节点区域,为此,有必要选择重点发展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建成新的现代产业发展区,形成市域产业新高地和市域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对这一层次的中小城市作为市域网络式开发的重要结点,必须衔接好不同的结点之间的产业及城市功能布局,使之具有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同时加快城市内部及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和城镇集聚的力度。作为市域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集中最优势的资源,集中开发建设,加快本区的发展,尤其要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良的都市区。

    (3)扶持中心城镇。

    大力提高小城镇集聚程度和建设水平,在进一步加大撤乡并镇力度的基础上,选择10个中心镇,作为重点,培育为小城市。在2010年内使中心城镇的规模达到35万人以上;远期人口规模达到510万人。从扩大城镇规模入手,增加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工业小区建设和居住小区建设,改变空间上低、小、散的格局,改善环境条件。

    嘉兴市域小城镇密度大、数量多、规模小、空间分布均匀,因此必须择优重点发展,以市域中心城镇王江泾、王店、新丰、西塘、新仓、长安、盐官、濮院、崇福、乌镇等十个中心镇作为未来小城市进行培育。本区域处于城镇发育成长阶段,强烈需要工业对城镇的带动,规划鼓励发展节能型、环保型产业,但允许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可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重视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快城镇、产业的发展。

    (4)整合中心村及农村居民点。

    嘉兴市属于人口密集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作用十分重要。在注重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和市区空间管制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生活模式。在提倡以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加快引农进城的步伐的同时,应逐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融共生的设计思想和三个集中(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公共绿化集中,村落组团集中)的布局原则,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引导农居向集中化、城镇化发展。具体有以下要求: 

    一是布局优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二是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

    三是环境绿化。中心村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25%以上,村庄中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

    四是路灯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

    五是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普遍入户;村庄内有专用公共厕所,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六是河道净化。保护好村域内现有水面、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河道堤防和排涝工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城乡空间布局的规划协调。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而城市的总体发展涉及城镇、产业、环境、旅游、交通、大型基础设施等诸多建设以外的问题,规划在整体上对各类区域如何发展、可以发展什么、不可以发展什么给予界定,特别是对不可以发展的内容加以明确禁止,将其余的区域留作发展的弹性空间,以达到城镇个体空间适度紧凑发展,群体空间适度分散开敞,整体空间集约发展的目的。规划以区域开发管制理念为指导,将市域空间划分为: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一般控制区、旅游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生态廊道五大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开发引导措施。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融合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复合系统与时俱进、持续趋优的综合变迁过程。有必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互相吸收先进、健康的因素,理顺交流途径的双向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城乡差别(如产业结构、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空间景观等)的消失,也不意味着社会区域由非均质空间演变为一种彻底的均质空间。城乡两者依然相互依存,但在社会经济领域、设施共享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以至消除。

五、保障措施

1、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抓紧编制市区分区规划和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确定大市区城乡空间规划框架和基本格局,确定大市区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特别是要研究农村地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努力在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空间。

2、按照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市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重点做好农村居民点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村庄配套设施标准,引导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缩小城乡居住水平的差距。

3、根据《嘉兴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深化市域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以市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等为重点,以强化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和生产条件为基础,做好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文章,促进市域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

 

1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45 次数:1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128842 5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37KB
投稿:YYY 进入
上传时间:2016/8/24 14:49:27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