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规范图集 > 图标图集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设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设厅合2为首凹加入收盘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Bureau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of LeShan Municipality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时致信息政策法规村镇设资质标程房地产业领导介绍机构设置授索:本站百度Google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市政工程部分)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1日10:27米源:市住局点击次数:431市政工程部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交通系统第三章城市地下空间第四章市政管线第五章市政公用设施第六章防洪与内涝防治工程第七章整向规划与设计第八章规划核实第九章附则附录一常用道路参考横断面图示附录二道路红线切角转弯图示附录三城市快速轨道禁范围和控制设范围示意图附录四道路切边绿带图示附录五综合管沟参考断面图附录六电力电器设备平而布局方式附录七名词解释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推进城乡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1.0.2条木规定适用于木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各类与市改工程有关的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第1.Q.3条木规定所称市政工程是指城市交通设施工程、河湖水系工程及雨水、污水、再生水、给水、燃气、输油、热力、通信、广播电视、电力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设工程。第1.0.4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市政工程,应根据本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划,统一规划、分期实施。www.l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1/18筑素衬阀Z.ZC.ET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第1.0.5条除大型跨省域、市域的市政工程外,本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市政工程设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乐山独立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第二章城市交通系统2.1城市道路第2.1.1条城市道路分类1.城市道路按照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2.快速路是为车速要求高、行程长的汽车交通连续通行设置的承要交通干路,快速路交通组织应采用全部或部分封闭式.3.城市主干路是城市各区或组团间的交通性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并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立分隔带或分隔栏,4.城市次干路承担组团或乡镇内短距离出行并与城市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5.城市支路主要为解决局部地区交通和承担小区内部及大型筑出入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6.各类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及计算行车速度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第2.1.2条城市道路用地指标及道路路网密度1.城市道路用地而积占城市设用地面积宜为10%~15%,规划城市人人均占有道路用地而积宜为6.0~13.5m2.道路网密度:(分区列表)快速路为0.5~0.8(km/km2),主干路为1.0~2.5(km/km2),次干路为2.0~3.0(km/km2),支路为4a鼎5(km/km2)。1.道路横断面规划: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统一安挂,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应结合近远期考虑,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有发展余地。(常用道路参考横断面见附录一)2.城市道路横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和绿化带等组成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畅路、三畅路及四幅路各类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型式一般按表2.1.3.1的规定确定,表2.1.3.1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型式城市道路类别(性质)》横新面型式快速路四幅双幅生干路四幅或三幅或单畅次干路双幅域单幅支路单幅注:对由于条件限制设置的单幅主干路,在必要路段应采取防眩措施确保行车安全3.机动车车道宽度可按表2.1.3.2的规定确定表2.1.3.2机动车车道宽度www.I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2/18筑素村网Z.ZC.NEI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车型及车道类型计算行车速度(kah)一条车逍最小宽度《)>603.75大型汽车或泥行车道≤603.5>603.50小客车专用车道≤603.25注:在旧城区道路改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定要求。4.城市非机动车道路网可由城市主、次千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城市支路、居住区内的道路、自行车专用路共同组成。非机动车道可以和人行道合,设置时常路缘带部分为非机动车道,合单侧总宽度不得小于5.5米。5.城市道路分隔带最小宽度可按表2.1.3.3的规定确定。表2.1.3.3城市道路分猫带最小宽度道路类别中创分隔带最小宽度()两侧分骑带最小宽度(快速路2.01.5主干路.5次干路1.5曲丝约注:在旧城区道路改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定要求。6.单侧设置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2.5米,人行道最小宽度可按表2.1.3.4的规定确定。人行交通需成为一个连续的、有层次的系统,相交的城市道路人行道间必须相互连接贯通:表2.1.3.4人行道最小宽度用地类别人流量(人/分人行道最小宽度(m)商业(含车站,大型公共筑)>1504.515~1503.575-1153.0<75<>20工业2.5-3.5第2.1.4条道路绿化1.5米及以上宽度规划道路侧的规划绿化带(防护绿地除外)在道路交叉相交时,应在道路交叉切角处设置切边绿带,其宽度不小于较宽一条道路绿化带的宽度(详见附录四)。2.道路中间分附带绿化应起阻挡眩光的作用:两侧分隔带绿化应起防护唰离和美化街景的功能:人行道绿带应以种植行道树为主并与地被植物相结合,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庇前和美化街景,3.滨临水体的路侧绿化带应结合地形和岸线进行设计,形成有景观特色的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体之间留出透景区域,使水体、绿化和街景相互融合而成为有机的整体。www.I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3/18筑素衬阀Z.ZC.ET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4.城市道路、河道两侧绿化保护带可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城市慢行空间结合设置,设城市绿道、保障慢行空间的安全、便利。第2.1.5条当旧城道路改造时,在满足道路交通需婴的情况下,应兼顺旧城的历史文化和原有道路网形成的历史: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应适当加以保护。在道路及管线设中,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护,经文物部门鉴定只能原址保护的,应及时调整原规划或设计方案。2.2城市桥梁、隧道第2.2.1条与道路走向一致的跨河桥、跨线桥、下穿隧道等,桥梁中线与河道、铁路、道路等中心线交角一般应为90°,特殊情况下夹角不得小于45°。各种桥梁的平面布局应与城市规划道路平顺连接,有利于行车及行人安全。第2.2.2条跨河桥在不通航可流上按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洪水位控制桥下净空:在通航河流上的通航净空应符合现行的《内河通航标准》(G50139-2011)规定,若选用的通航水位与城市防洪标准、道路标准、地形和车辆交通发生矛盾时,应经技术论证后确定。跨线桥、下穿隧道净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筑接近限界》和《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一2011)中的有关规定第2.2.3条跨河(线)桥梁、隧道横断面型式宜与连接的城市规划道路横断面型式相一致」第2.2.4条桥梁造型应清晰、简洁、美观,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第2.2.5条在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桥梁设计应充分考虑市政管线的敷设位置及保护措施。2.3交通工程第2.3.1条道路平面交叉1.规划宽度为24米及以上的城市道路在平面交叉的进应设展宽究段,增加车道条数,进道展宽段长度为50一80米(自交双外烟Y凭系+网J.NE2.在平面交叉路缘石转弯处,当道路红线切角值Q<12.5米时,宜采用一次转弯:当道路红线切角值q≥12.5米时,<>应采用两次转弯(详见附录二)·第2.3.2条道路立体交义1.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相交,以及快速路与快速路,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时,均应采用立体交义。2.城市道路立体交义的设置形式应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交通流量、环境景观等因素确定。立交用地的预留应统筹考虑近远期实施的需求。3.新、改、扩城市立交匝道、跨线桥等空中交通设施,在穿越住宅区时,其边缘与既有住宅筑水平向间距L<<>10米的,应设置防噪隔音设施,10≤L.<20米的,宜设置防噪隔音设施。<>第2.3.3条人行立交1.穿越道路的行人的高峰小时流量大于5000人/小时.且该道路机动车断面流录大于3000辆(当量)/小时,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2.快速路的行人过街设施,须采用人行天桥或地道,平均间距宜在400一800米之间:3.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列车通过一次阻塞步行人流超过1000人次或道关闭时间超过15分钟时,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4.人行天桥和地道净空应符合《城市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89-95)的相关规定。第2.3.4条机动车出入1.当快速路需要同时满足沿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的求时,应设置辅道: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设置直接通向快速路的路,只允许通过周边路网进出快速路辅道。通过辅道进出快速路主车道的出入数量应加以限制.应在每两条相邻的主干路以上等级道路相交路之间安排个进或出:设置进时应在主道上设置加速车道,设置出时应在主道上设置减速车道。2.主干路两侧应控制开设机动车出入,旧城改造区域、重要地段、重要节点及其他特殊区域确需开设的,应作专项论证后确定:次干路上机动车开距24米及以上道路交叉红线切角应不小于60米:支路上机动车开宜远离路wwww.I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7id-1486624/18筑素村网Z.ZC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3.基地机动车出入与城市部分交通设施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表2.3.4.1的规定。表2.3.4.1机动车出入距离规定最小距离交通设施类型计算方法(米)道路交义的过街人行道公共交通站台10按拟开设机动车出入边线与交通设蓝外边缘的最近距离藏市立交、跨河(线)桥、隧道坡道端计算公园、学校、医院及老人、儿微、残疾人等公共筑物出注:因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定标准时,经过交通分析论证后可做合理调整。4.开设机动车出入:单车道开一般宽度不大于5米,双车道开宽度不大于7米,最大开宽度不宜大于12米。5.地下车库出入临规划道路设置时,坡道起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7.5米,且不得利用规划道路组织用地内部交通。6.两侧分隔带(即机非分隔带)原则上不应开,确需开的按交通分析论证的结论确定,并且宜按右进右出组织交通7.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出入的开设,应按停车场规模,少于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50~300辆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大于300辆的停车场,出入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米。8.加油站、加气站一般成只最都新个:现精说符合消吵安全摆米的务同设一个ET出入:在保证加油站、加气站内部通行和不影响临近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可增设一个入或一个出:第2.3.5条公共交通设施1.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城市道路宜设城市地面公交优先道或地面公交专用道2.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宜采用港湾式布置,主干路及以上道路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站台可设置在两侧分车带上或人行道侧,并宜至少有2~4台车位的长度。3.公交站台站距要合理选择,平均站距宜在400~800m。市核心区站距宜选择下限值,城市边缘地区和郊区的站距宜选择上限值。第三章城市地下空间3.1一般规定第3.1.1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公共用地地表以下的空问第3.1.2条城市地下空何利用应与地上筑及城市空间相结合,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地协调地上及地下空间的承我、震动、污染及噪音等问题,避免对既有设施造成损害,预留与未来设施连接的可能性,满足人防、消防及防灾规范要求。第3.1.3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侧:保护空间资源: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与城市防灾减灾设相结合: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分步设:以轨道交通为基础、以城市公共中心为重点进行布局,第3.1.4条地下空何形态1.应将地下商业街、大型中心广场地下空间作为节点,将周围地下空间连成一体,形成脊状或辐射状地下空间形第3.1.5条公共地下空间整向层次划分的控制范围一般为:1.地下0一15米左右,重点安排市政基础设施管线:wwww.I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5/18筑素衬网Z.ZC.ET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2.地下0一20米左右,可安排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科研教育、轨道交通站台、人行通道、停车库等人员活动频繁的设施:3.地下10~30米左右,安排市政基础设施的厂站、储藏空间等:4.地下20一30米或更深范围,可作为城市某些特殊需求和特殊技术的空间需要。第3.1.6条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应满足空间使用的安全、使利、舒适及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治安、环卫、安全、通信及服务等设施,设置符合人的行为习惯的引导标志以及供残疾人专用的电梯或斜坡道第3.1.7条地下设施出入的数量及位置必须满足安全和防灾的规范要求,地下设施露出地面的筑物或构筑物应与城市地面环境相协调。第3.1.8条市政道路、公共续地等城市公共用地的城市地下(构)筑造物(不包括隧道等地下交通性专用通道),其最小覆土深度不应小于2米。3.2地下街第3.2.1条地下街应与地铁车站、人行地道、人防设施、铁路车站及公交枢纽等公共交通设施整合设,不得妨碍地面公共设施的使用及管理。第3.2.2条地下街内商业设施的布置不应妨碍人行交通及视线的通达性,公共人行通道净宽不得小于5米,净高不得小于2.5米第3.2.3条当地下街含有地下公共停车库时,车库宜布置在人行通道及商业设施的下层第3.2.4条筑物地下室与地下街相连接应符合公共性连接需求的前提。与地下街相连接的筑物地下室应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并有直接通向地而的出入和排烟设施。3.3地下设施出入及通风井第3.3.1条非公共设施的筑物地下室出入及通风等附属设施严禁设于道路红线内?手工J第3.3.2条地下街等公共设施的出入布置应根据车站站位、周边环境和人流方向而定,尽量分散、多向布设,或与人行过街设施相结合,在有条件地方宜与公共筑连通,统一规划,同步或分期实施。出入外应有客流集散或停车的场地,并与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方便。第3.3.3条地下街等公共设施的通风井宜在绿化带内设置,进风和排风宜分开设,其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米:如有特别需要面将进风与排风合时,排风应比进风高出5米。第3.3.4条地下公共设施的出入和通风井设于人行道时,应保证人行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米,且不对行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第四章市政管线4.1一一般规定第4.1.1条市政管线及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专项规划统一布置,分期实施。管道规模应按远期用量规划设计第4.1.2条市政管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道路、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现状地面及地下设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敦设市政管线与铁路、道路线路交叉时应采用垂直交叉。在特殊情况下可倾斜交叉,其交叉角宜大于45°,但最小不得小于30°.河底激设的市政管线应选择在稳定河段,管顶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整治和市政管线安全的原则确定。一至五级航道下面敷设,应在就道河底设计高程2米以下:其他河道下面敷设,应在规划河底设计高程1米以下第4.1.3条承担为道路沿线用户配套服务的市政管线应预榴支管并延仲至道路两侧红线外或道路两侧的绿带外1一2米。支管位置按现状实际需要预留或按规划预留,预留支管间距不大于150米,第4.1.4条各类市政管线工程应与道路工程同步设,地下管线穿越既有道路宜采用非开挖技术第4.1,5条新、改、扩的城市道路,宜采用综合管沟(共同沟)集中敷设各类市政管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网络wwww.l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7id=1486626/18筑素衬网Z.ZC.ET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第4.1.6条城市规划用地内的各类管线入户并需设在该规划用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及绿化带。第4.1.7条城市道路下穿隧道及涵润内原则上不敷设给水管,燃气管,电力输配电线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市政干线4.2给水管线第4.2.1条道路下输配水管管径需经计算确定,一般不得小于150毫米。配水管网应设置成环状,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预留支管管径一般不小于150毫米。消防给水管道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消栓间距不应超过120米。消防栓宜按地下式设置,第4.2.2条利用城市道路桥梁跨越河道(沟渠)的输配水管管径一般不得大于DN400毫米第4.2.3条管径不大于DN400毫米的配水管一般应在人行道下,D600毫米及以上的输水管一般应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第4.2.4条道路下同时设一一条输水管和一条配水管时,输水管和配水管宜分开双侧布置.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及以上的城市干道一般应布置一条输水管和两条配水管。第4.2.5条在道路及城市公共绿地范围内的室外水表井须按地下式设置。在筑项目用地红线内设置的室外水表井,若临路设置且影响城市景观的,其水表井须设置在地而以下。筑外墙面上的给水管及单元水表、分户水表宜隐蔽设置,不能影响筑外立面及环境景观。4.3排水管线第4.3.1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域新地区排水体制应采用雨、污分流制第4.3.2条城市挂水管架断面尺寸应根据人规模、士地开发强度等因素综合计算取值,并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确定。U道路下的污水管管径不得小于400毫米,道路下的雨水管管径不得小于500毫米第4.3.3条规划沟渠两侧各宜设宽度不小于5米的防护绿带。第4.3.4条污水处理应根据城市排水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采用适度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污水管渠系统应设置事故出。污水处理后的尾水宜加以利用。第4.3.5条医院、厂矿等单位排出的(污水)废水,必须先经内部有效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要求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并在排出前,设置水质中有害物质在线监测装置.第4.3.6条排水户内部的排水系统必须按雨污分流进行实施并分别排入城市的雨水、污水管道内。城市污水系统末覆盖的地区,排水户应先在其内部实行雨污分流,难以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污水,应采用生化等处理设施就地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就地排放。城市雨排水系统未覆盖的片区,排水户应分期实施雨水排水系统,近期就近排入现状雨排水管或沟果,远期排入城市雨水系统在有条件的排水户内部宜设置雨水贮存池雨水贮存池、化粪池和生化等处理设施不得临规划道路设置,若只能临规划道路设置须后退道路红线大于5米。第4.3.7条采用分流制推水系统时,严禁荆、污水管渠混接。在旧城改造中,当上游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下游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时,可允许上游分流制系统排水接入下游合流制排水系统中,但排水高程须满足重力流排放。第4.3.8条立体交叉地道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第4.3.9条在设计道路、广场、绿地时,应考虑雨水的收集与利用。车道及人行道的面层和基层等根据地质情况按可透水性结构设计,并设置相应的收集、处理、储蓄、利用等系统。第4.3.10条南水择放采用就近排入规划排洪河道的原则,雨水出水管可穿越河岸侧规划绿地4.4电力管线第4.4.1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现有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应逐步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新10kV及以下电压www.l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7/18筑素村网Z.ZC.NEI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等级电力线路应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在城市特别地区,所有电力线路须采用地下电缆敷设:规划设用地范围内新的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应采用地下电跳敷设。因特殊条件限制近期无法实施地下电缆敷设,经方案论证后可采用临时架空线路。第4.4.2条架空线路应根据地形、地貌、城市规划道路等实际情况,沿道路、河渠、绿化带等架设。路径选举应尽量做到短捷、顺直,减少与河渠、道路、铁路的交义,尽量不跨越筑物,新、改的高压架空线路不应穿越对景观有要求的区域,并应避开爆炸危险区。在规划道路交义情况下,输电线路的定位杆(塔)应设在道路切角范围以外,线路横过城市道路时应尽量直交。第4.4.3条地下电缆通道根据规划确定按电力隧道、浅沟或排管实施。110kV及以上等级输电线路地下电缆通道以电力隧道为主,电力浅沟、排管作为补充形式电力管沟的敷设应满足城市道路景观要求,在绿化带内敷设时宜采用排管方式。同一路段上的各级电压电缆线路宜同路径敷设,但输电电绕线路与配网电缆线路可沿不问通道分开敷设第4.4.4条电力浅沟及排管设置规模、形式、位置一般按表4.4.4中的规定执行,在规划道路临现状或规划变电站一侧应设置双沟或加大浅沟或排管规格、尺寸表4.4.4电力浅沟、推管规划设一般规格道路宽度()B<16a<>16n≤B<30m<>B≥30m预制型桔.0m×0.6m.0m×1.0m.0eX1.0a域1.2nX1.0a排管912孔12孔或16孔布置形式单侧单侧双侧布置位置规划道路中码距道红距离6起6m或0.7a注:预制型槽尺寸为BXH。旧城等条件限制区域,16米以下道路预制U型槽可采用0,6四×0.6a规模。第4.4.5条临变电站规划用地的道路,应在靠变电站同侧预留5一10米宽绿化带,作为变电站进出线电力专用通道第4.4.6条新小区的配电网应配合小区设同步进行,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宜采用地下敷设4.5电信管线第4.5.1条电信线路均应下地敷设,并应采用管道合方式进行电信管道的设。第4.5.2条电信管道规划应满足市话、长话、非话数据通信、有线电视和其他通信业务的要求。电信管道孔数与规模,除应满足其服务范围内终期通信线路的需要外,尚应预留备用管孔。电信管道一般应在非机动车道下。电信管道设置规模、形式、位置按表4.5.2中的规定执行。表4.5.2电信管道规划设一般规格道路宽度(B)最小规核布置形式布置位置8<12<>单侧布置规中线以东,北12m≤月<30<>12孔单侧布置规中线以东,北30m≤B<40a<>15孔单侧布置规中线以东,北生干路30wwww.l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8/18筑素前网2.ZC.EI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15孔×2)单侧布置规中线以东、北8≥40m(B≥50m道路及特殊路段为双侧布置)快递路36孔(18孔×2工业集中(园)区内道路可适当减少配电信管道设规模,管道规模可按表中相应值减少3孔(单侧3孔,双侧各3孔)。电信管道设规模较大的道路,在穿过桥梁、涵洞等障碍处,可采用新型材料管道(蜂窝管、橱格管),以适当减少管群规模,但须保证相应的使用功能。在规划道路临现状或规划的电信枢纽一侧的通信管道设规模应根据电信枢纽容量大小确定设规模,一般采用不大于60孔电信管道的规格,在规划道路交叉的每条路路下必须预留城市交通管制控制线路地下过街管孔4.6燃气管线第4.6.1条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工业与民用用户用量及分布,全面规划,宜按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进行设计,第4.6.2条中压燃气管道宜数设于人行道,次高压、高压燃气管道宜敷设于绿化带,尽量避免在机动车道下敷设燃气管道。第4.6.3条沿道路设置的输配气管管径一般不应小于D100毫米.第4.6.4条利用市政道路桥粱跨越河道(沟果)的燃气管道,其管道的输送压力不应大于0.4即a,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第4.6.5条燃气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不宜在高压电力走牌范围内长距离敷设,不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确需同沟激设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禁止在筑物、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堆场下敷设燃气管道。6修气道尚轿察材钙大2NE丁第4.6.8条设用地内燃气管线应理地敷设,筑物外墙上的燃气管道应安全美观设置,筑临街立面不宜设置裸露的架空燃气管道。新筑项目室内燃气管道及用气设备应与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4.7管线综合第4.7.1条30米及以上新、改和扩的城市道路,规划宽度为24米及以上的城市道路交叉,应作管线综合设第4.7.2条综合管沟(共同沟)1.一般每条道路一条综合管沟,也可按强弱电分离原测多条综合管沟,管沟内宜有足够的空间,便于人员、设备进入其中增容敷设管线设施和维修管线。2.相互无干扰的市政管线可在综合管沟内同仓(室)设置:相互有干扰的市政管线应分别在不同综合管沟内或在同一管沟的不同仓(室)内设置。综合管沟设置市政管线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压输电管线与电信管线必须分开,宜单独设置:(2)燃气管线应单独设置:(3)重力管线(如捧水管线)确需进沟的,其管线应设置在管沟最底部。综合管沟规划设计的参考断面图详见附录五3.综合管沟宜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分隔带下,也可设置在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下。4.承担为道路沿线用户配套服务的综合管沟内市政管线应预留支管并延伸至道路两侧红线外或道路两侧的绿带外。支管位置按现状实际需要顶留或按规划预留,规划预留位置宜统一设置,间距为不大于120米。5.综合管沟检修(下料)设置问距一般不大于200米。6综合管沟内应根据是否人员进入设置安全检测系统,若需人员进入的综合管沟应设置消防、监控、通风、照明等安全检测系统。wwww.l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7id=1486629/18筑素衬阀Z.ZC.ET
2016/10/11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设局7.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区域,综合管沟宜结合地下(构)筑统一规划设计第4.7.3条管线分设1.分别敷设的各种地下工程管线,由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宜按下列排列次序道路西(南)侧为:电力、给水、南水:道路东(北)侧为:燃气、电信、污水:道路红线宽度30米及以上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50米及以上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2.各种工程管线交义时,白地面向下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3.各种工程管线(含检查井等附属设施)顺道路方向不得彼此占用管线规划位置4.管线间遇到矛后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5.各种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士深度及管线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有关规定。第五章市政公用设施第5.0.1条筑项目用地临街面超过50米宽,其项目用地内应预设一处市改公用设施点位,在此基础上用地临街面面宽每增加200米应增加预设一处市政公用设施点位,主要设置变压器、分支箱、环网柜、电信交接箱,规模点位参照下列规定:上业坑防R曲站毒年卖本肺7.J2.筑项目临街布置无集中绿地时,应在设用地内或筑物底层或负一层设置市政公用设施点位,且净用地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并预留管线进出通道:3.电力电器设备平面布局方式组合参考图详见附录六第5.0.2条在人行道上设置的电话亭、车站牌、广告牌、垃圾箱、变压器、分支箱、环网柜、电信交接箱等市政公用设施在同一断面总占地宽度不应超过人行道宽度的1/3.第5.0.3条道路红线内的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电话亭、人行道及人行过街等设施的设置应严格按照《城市道路和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执行,第5.0.4条地面上电力、电信、消防等市政公用设施应结合道路绿化(包括路侧绿化),立交桥下绿岛,筑项目临街集中绿地等遮挡设置。第5.0.5条城市立交、隧道的排水泵站应结合主体工程设置在立交、隧道规划红线范围或公共绿地内,系站设施距离其它与排水无关(构)筑物不得小于5米第六章防洪与内涝防治工程第6.0.1条本市市中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五通桥区、沙湾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一20年一遇各河道具体防洪标准按乐山市防洪规划的相关要求执行。第6.0.2条城市防洪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流域规划相互协调。采取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方针。第6.0.3条本市河道治理应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宜采取措施降低洪水位、降低堤防高度,第6.0.4条在条件许可的河段,一般应采用生态河堤或复式河是:河边防洪通道及配套工程管线应与河堤同步设计、同步设。第6.0.5条河道规划应处理好与交通设施的关系,其平面位置不宜设置在道路交叉范围内。wwww.Ieshan.gov.cn/site/SiteZhuJianJu/NewsView.aspxid-14866210/18筑素村网Z.ZC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133 次数:0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195245 0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1.08MB
投稿: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2/8/11 20:42: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