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站东路、站西路工程位于南京主城区南部、江宁区与雨花区交汇处。工程拟新建站东路3.9km和站西路3.5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六车道,线位与规划保持一致。本次站东路工程北起宁南大道,南至跨秦淮新河桥落地点以南,包含跨秦淮新河桥和下穿绕城公路段,在秦淮新河以南与利源路接顺;站西路工程范围为秦淮新河南至绕城公路北一段,包含跨秦淮新河桥和下穿绕城公路段,在秦淮新河以南与通淮路接顺。
项目建设2 座跨秦淮新河大桥,桥梁总面积6.3万m2;工程同时配套交通工程设施、绿化景观、给排水、配电、消防、监控等工程。
工程永久占地621.65亩,拆迁商业用房5068m2、民房24641m2,并搬迁燃气、输油及给排水等各类管道;工程挖方总量543843 m3,一般填方139994 m3,回填耕植土116747 m3,清淤25186 m3,形成弃方312288 m3
工程拟于2009 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1 年底建成通车,建设工期2 年半。工程总投资估算为145390.2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9647.33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8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1.0%。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及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站东路、站西路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南站周边地区开发的需要,是构筑交通网架、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促进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东山新市区规划和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工程建设的运行将促进南站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的充分发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环境现状
(1)社会环境
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南京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和一些地方特色产品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体系,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环境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25项指标全部达标。
(2)生态环境
南京市水资源丰沛与水土资源空间匹配良好,生物种类丰富和生态景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拟建站东路、站西路工程跨越秦淮新河,不涉及南京市规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所在区域为中南部秦淮河流域低山丘陵生态区,属于生态维护与引导开发类型区,不属于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工程类型也不在禁止开发与建设之列。
拟建工程范围内存在一定的绿地。评价范围内,自然陆生生态已基本为人工农业生态所取代,自然植被已基本消失,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项目所经过地区为平原微丘区,水土流失属微度和轻度侵蚀,
(3)水环境
拟建站东路、站西路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饮用水源取水口和水源保护分布。2007年南京市环境质量公告和现状组织监测结果表明,秦淮新河水质良好,达到规定的功能类别要求。
(4)环境空气
2007年南京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城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典型点监测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受监测点附近施工工地影响总悬浮颗粒物在两个监测点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随着施工的结束,环境空气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改善。
(5)声环境
根据衰减断面监测结果,与拟建站东路、站西路相交的现有绕城公路、宏运大道执行4a类标准的区域内,现状噪声级昼间达标、夜间不能达标。在执行2类标准的区域内,绕城公路沿线的昼间达标距离约为80m、夜间180m范围内均不能达标;宏运大道沿线昼间达标距离约为40m、夜间达标距离约为80m。根据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本项目所在地现有道路沿线噪声最大值出现在傍晚(16:00-18:00)、噪声最小值出现在凌晨(1:00-2:00)。
本项目所在地主要噪声源为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站东路、站西路工程沿线敏感点现状监测点处噪声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社会环境
工程永久占地约620亩,并拆迁商业用房民房近3万m2,涉及搬迁燃气、输油及给排水等各类管道。工程征地拆迁将影响人群的正常生活,并对部分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有效执行国家及地方征地拆迁与安置补偿的有关政策可以得到缓解;对可能产生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控,以降低对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可能造成的出行阻隔、交通阻塞和交通安全等暂时性影响,可以通过交通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采取管理措施得到控制。
工程施工期将对局地景观造成短期不利影响,项目设计的景观与绿化工程投运后将使区域景观环境品质得到较高提升。
(2)生态环境
站东 、站西路工程建设造成绿地面积减少约10万 m2,通过工程实施的绿化措施补偿约4万m2,缓解了道路的建设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于渣土临时堆场,施工期造成水土流失量约400t。运营期在路面形成后基本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工程弃方和弃渣用于南京市渣土办确定的雨花经济开发区进行场地回填,及时进行平整、覆土、绿化修复后不会产生大的环境影响。施工期对渣土运输车辆的严格监管应作为施工期环境管理的重点之一。
(3)水环境
桥梁桩基础施工、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对水体造成短期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废弃物,可以使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营运期路(桥)面径流水对河流水质影响不大。
(4)环境空气
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和沥青摊铺烟气,其中粉尘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突出,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是短期影响;通过洒水降尘、物料和施工场地防护、合理设置施工场地等措施,其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项目营运后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污染,通过网格法预测,预测范围内,除了道路交叉处CO和NO2浓度稍有超标外,其余网格点皆达标,超标范围和超标程度均较小;敏感目标预测结果,除番家沟营运远期典型日气象条件下NO2日均值稍有超标外,其余敏感点日均值和不利气象条件下的高峰小时浓度均能达标。
(5)声环境
施工期:昼间施工机械除装载机和平地机的施工噪声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而施工工地应在沿线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5m范围内,则夜间噪声在235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
运营期:站西路昼间道路红线外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80-120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中心线60-80m外满足4a类标准、180m-200m外满足2类标准。站东路宏运大道以南路段昼间红线外满足4a类标准,评价范围内不能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中心线120-180m外满足4a类标准、评价范围内不能满足2类标准。站东路宏运大道以北路段昼间道路红线外满足4a类标准、100-140m以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中心线80-100m外满足4a类标准、评价范围内不能满足2类标准。
受桥梁形成的声影区的影响,本项目沿线高层建筑(水月秦淮二期、三期)低层部分的交通噪声级较小,受交通噪声影响最大的楼层水月秦淮三期为第五层、水月秦淮二期第四层。
本项目敏感点中,运营中期(2018年)昼间预测声级达标的4个、超标的3个,夜间预测声级达标的0个、超标的7个,高峰时预测声级达标的3个、超标的4个;运营远期(2026年)昼间预测声级达标的4个、超标的3个,夜间预测声级达标的0个、超标的7个。其中,最大超标量昼间为5.8dB、夜间为8.4dB、高峰时为8.6dB,均出现在水月秦淮二期处。
(6)环境风险
本项目从功能定位上不存在化学危险运输事故风险,但鉴于事故后果的严重危害,必须明令运营期站东路、站西路禁止化学危险品车辆通行并配以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
(1)设计阶段的环保考虑
完善交通工程标志标牌设计:禁止危化品车辆驶入标志和禁止鸣笛标志;进一步强化绿化景观设计和委托专业单位进行降噪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实际选择经济可行的降噪方案。
(2)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社会影响减缓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南京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南京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进行征地和拆迁补偿工作;建设单位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明确有关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及防护要求,向设施主管部门报送施工方案,统一协调安排。
水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和布置施工场地,尽量远离秦淮新河、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并实施环境监理;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收集粪便和餐饮废水,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联系当地环卫部门抽运;工地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物料垃圾等尽量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并联系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用专用船舶或车辆运输至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排放。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敏感目标附近的强噪声施工应设置移动声屏障;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周边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档,对堆土场、散装建筑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