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16〕34号)精神,探索具有湘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现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依据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总揽,积极探索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形成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总揽谋划美丽乡村建设、以城乡环境同治为抓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为依托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推进农村改革为动力促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截止2017年10月,全市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1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81个、市级美丽乡镇示范镇14个。2016年郴州市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因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地方品种多,但品牌少,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美丽乡村示范带动能力偏弱。全市尽管有一大批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典型,但可复制性不足,带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的能力还有待增强。三是长效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当前部分村级组织涣散,美丽乡村建设的民主管理、自我管理、自主管事运行机制不完善,未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卫生治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有些村镇陷入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四是建设资金十分短缺。当前从中央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资金都较少,而市县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同时社会资金投入偏少,农村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开展产业兴旺“特色乡村”行动、生态宜居“绿色乡村”行动,乡风文明“文化乡村”行动、有效治理“平安乡村”行动、生活富裕“幸福乡村”行动,建成具有浓郁湘南特色、辐射粤港澳地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农民的美好家园和幸福乐园。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保持山水田园风貌,结合区域自然景观、资源禀赋、建设基础、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地方民俗风情,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村镇规划与标准,依据规划有序推进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格局。
2.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推进。注重量力而行、务实推进,充分考虑各地差异,区别制定各类村庄建设目标与建设模式,防止千篇一律,形成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强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到面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3.坚持创新驱动,激发社会活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拓展社会参与途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动力与活力。
4.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5.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农民主体。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把农民群众认同、参与、满意作为基本要求,防止大包大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行动目标
1.总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家、省、市级特色小镇达到3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增18个,总计达到6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增90个,总计达到300个;形成“两带四圈四片”美丽乡村格局,“一市十镇”达到整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实现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基本构建起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
布局美:县域镇村布局科学、乡镇与村庄融合发展,乡村文化特色与村庄形象融合;村庄布局与乡村山水田园特色浑然一体,村庄房屋错落有致,与山水景观协调成景,乡村气色和品味浓郁。
产业美:精细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村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村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每个村庄都有1-2个主导产业。
环境美:农村环境整治成效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山水田林湖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生活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风尚美:农村特色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村风民风健康向上,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表1 郴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县市区分解表
| 总计
| 北 湖 区
| 苏 仙 区
| 资 兴 市
| 桂 阳 县
| 宜 章 县
| 永 兴 县
| 嘉 禾 县
| 临 武 县
| 汝 城 县
| 桂 东 县
| 安 仁 县
|
特色小镇
| 30
| 2
| 3
| 3
| 3
| 3
| 3
| 2
| 3
| 3
| 2
| 3
|
省级示范村
| 18
| 2
| 2
| 2
| 2
| 1
| 2
| 2
| 2
| 1
| 1
| 1
|
市级示范村
| 90
| 8
| 9
| 9
| 9
| 7
| 9
| 9
| 9
| 7
| 7
| 7
|
2.年度目标
2018年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30个特色小镇建设,争取10个特色小镇达到国家、省级或市级标准,新建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圈和示范片建设,“一市十镇”整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2019年在稳定上年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新增10个特色小镇达到国家、省级或市级标准,新建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圈和示范片建设,“一市十镇”基本达到整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全市60%以上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2020年全面验收,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进行全面评估考核。推进10个特色小镇达到国家、省级或市级标准,新建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市“两带四圈四片”的美丽乡村区域格局形成,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表2 郴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年度分解表
| 总计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特色小镇
| 30
| 10
| 10
| 10
|
省级示范村
| 18
| 6
| 6
| 6
|
市级示范村
| 90
| 30
| 30
| 30
|
实现程度
|
| 50%以上
| 60%以上
| 70%以上
|
三、全域布局
全市按照“两带、四圈、四片”整体布局,形成以特色小镇为龙头,以示范村为重点,以达标村为支撑的全域美丽乡村格局。
(一)两带
即郴永宜、郴资桂大十字城镇群带。在抓好郴州大道美丽乡村核心区提质升级的基础上,建成中心城区“三线两片一带”美丽乡村核心区。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107国道沿线等三线,飞天山片区、万华岩—四清湖两个片区和西河风光带等区域,主要布局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庄和特色小镇,突出城郊区位优势,形成“线有美景、片有精品、带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核心示范区,核心区全域建成美丽乡村,打造省级高星级旅游区(点),成为农民生活福地、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养生胜地。在大十字城镇群带各中心城镇所在地或周边乡镇集中布局一批美丽乡村建设集聚点,建设一批跨乡镇行政区域、产业相连成链的特色小镇,推进美丽乡村加速连片集聚发展,形成围绕大十字城镇群的美丽乡村集聚发展带。
大十字城镇群带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以发展生态农业、农事体验、农业休闲、乡村休闲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交通、环保、通信、休闲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农村环卫保洁、卫生厕所全覆盖。在国省道公路沿线、城镇周边地区和旅游景区每年加快打造一批田园美、村容美、生活美的精品村镇。
连片打造以北湖区华塘镇、苏仙区飞天山镇等为核心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对西河水生态风光带沿线村庄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并推进小康新村建房示范,争取连片打造成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推动飞天山镇和平村、望仙村、白溪村、石河村及华塘镇三合村、塔水村、石山头村和保和瑶族乡花园村、小埠古村“五朵金花”美丽乡村提质升级。深入挖掘乡村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积极申报坳上镇坳上村、栖凤渡镇岗脚村、良田镇两湾洞村、飞天山镇飞天山村、许家洞镇清泉村(喻家寨)、飞天山镇长冲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好坳上村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争取飞天山镇和平村成功申报国家级宜居村庄和全国生态文化村。
(二)四圈
即永兴、宜章、资兴、桂阳等美丽乡村集聚圈。积极对接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建设,依托永兴、宜章、资兴、桂阳四县市的县城、中心城镇、国道、省道、铁路、河流沿线及旅游景区、古村落群等,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规范村民建房、污水收集处理”四大重点整治行动,推动交通、水利、信息、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四周梯次延伸,加快县城周边乡镇融城发展,打造永兴、宜章、资兴、桂阳美丽乡村示范圈。
在永兴打造以便江镇、黄泥镇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圈,大力支持黄泥冰糖橙小镇建设,着力将便江镇打造成为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在资兴打造以唐洞街道、东江街道、三都镇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圈,着力抓好高码、梧洞、流华湾、双溪洞、大王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在宜章打造以五岭镇、玉溪镇、白石渡镇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圈,大力推动五岭镇“南融县城北接郴州”融城发展。在桂阳打造以龙潭街道、鹿峰街道、黄沙坪街道、正和镇、太和镇、仁义镇、方元镇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圈。
(三)四片
即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大美丽乡村建设片区。西北片区主要包括桂阳(桥市乡、白水瑶族乡、樟市镇、洋市镇、雷坪镇、仁义镇、和平镇、敖泉镇、欧阳海镇、莲塘镇、流峰镇、塘市镇、四里镇、舂陵江镇、浩塘镇)、嘉禾(普满乡、珠泉镇、晋屏镇、行廊镇、坦坪镇、塘村镇、龙潭镇、广发镇、袁家镇、石桥镇)、永兴(洋塘乡、悦来镇、马田镇、高司亭镇、油麻镇)。该片区依托高速、高铁、县域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以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舒适人居建设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重点,加快推进规范农村建房和小康新村示范点建设,加强农业面源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在S61沿线打造流峰电商名镇、舂陵江工业新镇、行廊和塘村产城融合示范镇等美丽乡村示范走廊。支持桥市和白水生态旅游小镇、马田县域次中心、高亭司特色旅游小镇、悦来温泉小镇及广发全国小城镇重点镇建设,带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西南片区主要包括宜章(浆水乡、长村乡、关溪乡、莽山瑶族乡、迎春镇、黄沙镇、一六镇、栗源镇、岩泉镇、梅田镇、笆篱镇、天塘镇)、临武(花塘乡、镇南乡、万水乡、西山瑶族乡、舜峰镇、武水镇、南强镇、汾市镇、水东镇、金江镇、香花镇、麦市镇、楚江镇)、桂阳(荷叶镇)。该片区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旅游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全面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规范村民建房力度,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宜居村镇“五同工程”和产镇融合示范工程。加快梅田镇、黄沙镇、一六镇等城镇建设,建设临武武水河风光带,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抓好黄莽公路、宜凤高速沿线农村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