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送审稿)
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省发改委
二○一六年十月
序 言 “十三五”是四川继续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补齐“四化同步”和全面小康中的农业农村短板,是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有关部署,树立发展新理念,厚植农业发展新优势,开辟农村发展新气象,特编制本规划。规划立足四川省情实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出了具体部署。 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加快破解发展难题。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88处,建成高标准农田2496万亩,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29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73万亩,粮食产量增长6.8%,茶叶产量增长46.6%,蔬菜产量增长25.8%,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7.0%、17.8%、8.0%,水产品产量增长31.9%。二是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巩固提升。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第5位提升到第4位,马铃薯产量和杂交水稻制种居第1位,油菜产量居第2位,蔬菜产量居第5位,茶叶产量居第4位,生猪、水禽、兔、蜂群养殖规模均居全国第1位,核桃、橄榄油、花椒、三木药材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年均增长11.2%,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和全省城镇居民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8:1以下,减少贫困人口977万人。四是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1.5个百分点,建立了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五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首批和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累计新建新村聚居点2.6万个、牧民定居点1243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582个,20%左右的村达幸福美丽新村基本要求。六是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92个县(市、区)87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90%以上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实行了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36.02%,牧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5个百分点。七是农业农村创新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农业补贴政策等改革成效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完成率达75%,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逐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农业内部矛盾不断凸显。一是农业装备条件支撑不够。农业科技创新性突破少,组装、配套生产技术研究运用滞后,适应四川地理条件的农机、加工等设施设备的研发不足,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变化,成果转化机制不活,转化率低,农田设施和农机装备水平有差距,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比全国低9个百分点。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产销脱节,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饲料、转化用粮等大量依靠外省调入,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不够,林竹和草食牲畜产业潜力巨大但发展不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不足。我省广大贫困地区农业依然是传统发展模式,支撑不了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发展要求。三是农业品牌建设滞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足60%,农业品牌包装、经营和推介不够,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很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四是生产要素流出挑战加剧。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流动,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问题严峻,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前所未有。五是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6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明显,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农业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农业生产能力受到土地、水等刚性约束日益明显,农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 展望“十三五”,四川省农业农村发展基本面依然向好,面临着重大机遇。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持续增强。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国家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保险、农村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大,为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三是农产品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双加速”,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居民收入翻番,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四川绿色、有机农产品基础好、潜力大,特别是广大贫困地区是欠开发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宝库,随着农产品消费需求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质和个性化追求与日俱增,为四川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抢占全国绿色农业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机遇。四是农业农村创新改革推动更加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全面创新改革和“双创”战略深入实施,“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五是工商资本流入更加迅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搞农业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稳定,工商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和农村,通过合理引导和强化监管,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必须树立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奋力开拓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47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要求,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发展战略”,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立足点,以推进脱贫攻坚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让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为美丽四川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农村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特点,挖掘各地独特资源环境优势,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坚持市场导向。从源头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