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建筑方案设计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居住区思考题一、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1.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住宅区的组成包括:住宅、道路、绿地、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管理等内容。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2)居住区:泛指不同人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规模(3-5万)相对应,配有一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3)居住小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规模(1-1.5万)相对应,配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4)居住组团:一般称为组团,是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的居住生活环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一个单位。5)相互关系:住宅区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是在不同规模和等级层面上的住宅区的构成单元。它们都具有住宅区的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组成部分和非物质内容),只是在规划等级及相关设施的配置上有所不同,其中人规模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2.社区在居住区规划中的意义纺1)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2)滕尼斯提出的形成4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物质基础);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3)住宅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其目标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角度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场所精神)4)在一定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目标。5)社区规划与住宅区规划的区别)地域界定一与行政管理范围有关;以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界定。工作方法一自下而上,从居民入手;自上而下,从用地入手。b)居民参与度一参与为重点;很小或不参与。c)工作核心一成员互动,社区意识;物质环境设。d)规划目标一社区健康发展;物质环境的完善。3.邻里单位、邻里关系的基本内容邻里单位一西萨·佩里提出的住宅区规划理论。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P4形成原则(略)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邻里单位是社区的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邻里关系一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不同于亲缘和学院关系,分为三个层次。4.居住区分级(结合第三章)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化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频率和人规模为依据的。一便利性和经济性興尚理筑素前网ZC.NE1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住宅区道路一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居住区道路4级绿地系统一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区集中绿地、组团绿地)、宅间宅旁绿地、道路绿地、专用绿地和防护绿地等其他绿地。二、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5.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思路一、周俭书)适应于满足人的需求,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营造具有文化和活力的人文环境。卫生、安全、方便、舒适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2)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3)保证全体居民对住宅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观、共同参与思路二:原理P3831)使用要求:满足居民生活的各种物质文化需要2)卫生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的居住环境3)安全要求:防火防震防空4)经济要求:住宅的标准、公规模、项目均与当地的设投资和居民的经济状况相符5)美观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既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6.千人指标目的:利用规划手段使设施配置和空间分布在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生理承受范围内。配要求:居住(小)区与人规模对应,并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时投入使用的服务设施的多少,配水平通常从千人指标计算。千人总指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筑面积千人分类指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筑面积(8类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千人分项指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筑面积7.场所的意义1)场所是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环境的特定部分2)场所必定与某些事件和意义有关,其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具有可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3)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它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4)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场所的营造。8.居住环境的文化意义)富有文化和活力的居住环境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融合共处的人文环境是是社区发展的基础2)富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包括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息、融洽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3)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的交往,居住区规划应满足居民的交往需求,营造人文环境4)现代科技的发展,居民对人文环境更加渴望,营造人文环境成为住宅区居住环境品质提高与完善的重要内5)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通过有形的设施、无形的机制,立人文居住环境促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参与和肯9.自然环境在居住环境营造中的保护与利用)住宅区规划中应充分保持与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度改造住宅区内的自然景观,使住宅区内外的自然景观纳入住宅区空间景观的构筑框架2)道路布局应因地制宜,力求保持原有自然环境,减少设工程量3)结合自然环境,营造一个吸引人、使人产生丰富感受的步行环境4)在户外空间环境的营造重,要充分利用地形带来的地坪竖向变化,构筑多样化、特征化和自然化的空间活興尚理筑素前阀Z.Z沁.NE]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动环境5)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的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10.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住宅区规划的作用公众参与: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众多的城市学员能够参与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住宅区里的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包括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发展决策、社区后续设和社区信息交流作用:1)通过公众参与,使规划设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居民的需求,设计出居民满意的作品,从而有利于居住区规划的实现。2)居民在参与过程中,强化了住区意识,有利于住区凝聚力形成,有利于居住区环境的维护管理3)有利于引旧区改造的顺利进行4)是使居民热爱社区、爱护社区、关心社区,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设文明社区的一种重要方式5)反映居民应该享有的公平权益三、社区的规划结构11.住宅区规划结构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1)从观念、概念、系统、形态和布局方面,立一个以改善并提高居住生活环境品质、促进社区发展,使住宅区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方面均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城市居住区设计的原则以及引导准则,以实现社会、经济和居住环境综合高效的目标2)住宅区规划结构包含有规划对象全部的构成要素,反映了各系统在构成配置和布局形态方面的内在的和相互间的关系。3)是决定规划设计目标能够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4)在规划结构形城中起重要做作用的规律性、可转换性是住宅区规划的基本要求ET5)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即对规划结构进行重新组12.住宅区规划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其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结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在住宅区规划中主要表现为对构成要素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重组的基本规划要求与因素基本因素包括: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分级与布局、空间层次与组合、视觉景观与形象4方面内容。13.筑密度、筑面积密度和容积率的相互关系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包括人密度、人均用地、筑密度和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1)筑密度住宅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筑基底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住宅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筑总基底面积/住宅区该项筑总用地面积(%)它表现和控制居住区的敞地率,是城市规划控制土地设强度的重要指标。2)筑面积密度住宅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总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住宅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筑总面积/住宅区该项筑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它反映的是住宅区每平方公顷用地上的总筑面积3)容积率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住宅区住宅总筑面积/住宅区住宅筑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它体现和控制着住宅区筑总体的设容量,是城市规划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14.设施分级与服务半径的意义设施分级: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定义:在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分级设置是指其设置的数目、项目、规模一般应根据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进行配置理筑素前网Z.ZC.ET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2)分级设置与居住人规模相对应的公共设施,以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不同层次的要求3)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和考虑了设施本身设置和运营的经济性,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级,有利于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合理分配资源,节约用地4)分级设置,不同级别的公共设施所服务的人规模和范围半径不一样,设施服务人越多,级别越高,分级多保证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5)有利于和现行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利于设施的管理6)与居住区结构相适应)与各级绿地和相关设施相结合,形成住宅区丰富而多样的景观层次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居民的使用频率;设施的规模效益。在安排住宅区的各级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绿地以及户外活动场地时,各级各项设施服务半径要求的满足是规划布局考虑的基本原则,应该根据服务的人和设施的经济规模确定各自的服务等级及相应的服务范围。15.居住生活空间的领域与空间层次的关系1)领域感是人队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一般认为领域感的产生是由于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强烈愿望,要求规定其个人或集体活动的生活空间范围,即领域。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构宜遵循私密一半私密一一半公共一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个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不同的居住生活活动一适宜的空间层次23)人们不同程度的领域感构成了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私密性越强则空间的领域感越强,空间的尺度宜小、围合感宜强,通达性宜弱;公共性越强,尺度宜大,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同时应注重半私密性的住宅院落空间的营造,以促进居民之间各种层次的邻里交往和各形式的户外活动一开放性、通达性、吸引力、职能多样化、部分空间的功能交叠化使用。3)通过空间层次的构筑,满足居民的各种活动对空间的领域感的要求4)领域感和空间层次会给居民个人自豪感,营造有空间的层次能使空间个人化并让居民去体现他们的个性;给予居民一个清晰的属于他的空间领地的概念,将有助于减少破坏行为16.对一个住宅区进行规划结构分析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1;定性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宏观2,3、中观4,5,6.7微观8,91)指标体系2)规划结构、功能分区3)与城市的关系,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4)道路系统与停车设施的布局5)绿地系统6)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服务半径、布局7)景观体系与开放空间8)住宅群体组合9)户外活动场地四、居民调查17.居民调查的作用和意义居民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作用在于评价居民的居住环境、分析居住意愿、并预测住房市场的发展趋势,决策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定位与原则,指导住宅区的具体规划设计。五、空间18.空间层次对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影响1)住宅区空间层次可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5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2)每一空间层次都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住宅区规划设计首先要构筑与这些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促进居民社会性活动与自发性活动的发生3)遵循由公共空间到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的逐级衔接4)要处理好各层次空间的衔接(或空间节点):如经过过渡、转折等方式,使空间层次相对完整和独立5)不同的空间层次对应不同的围合程度,私密性越强,围合程度越强;公共性越强,围合程度越弱。19.围合空间的作用围合是形成外部空间的一种基本的限定方式。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围合空间是一种积极地外部空间1)营造很强地段感和私密感2)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3)减少破坏行为4)易于提供亲切宜人、可靠的生活空间,可增进居民间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地5)更适合居住生活的要求,它符合居住空间需要安全性、安定感、归属感和邻里交往的需求6)为居住空间的层次形成创造了条件7)是积极地外部空间,能给人以心理的安定感,并让人易于了解和把握,从而能让人在其中安心活动20.空间限定要素如何运用思路一:1)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分为基本构成要素和辅助构成要素2)基本构成要素指筑物、高大乔木以及较大的构筑物,用来限定基本空间3)辅助构成要素指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与层次4)通过基本构成要素和辅助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可以限定和衔接好各级空间层次思路二:1)限定要素(方武):围合舌领,占领涧的芙系网JZ,J2)外部空间分为:住宅院落空间、住宅群落空间、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住宅区边缘空间3)运用a)住宅院落空间一围合b)住宅群落空间一占领间的联系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一占领d)散装弄个空间限定方式按照具体情况综合运用21.空间的围合程度围合的空间一平面、立体关系2方面分析。平面上:强围合(集中绿地、商业街区等住宅群落和住宅街区空间中)、部分围合(住宅街区空间的局部地段)、弱围合(住宅群落空间与住宅街区空间之中)。立体上:街道空间的比例与尺度,D/州为1一亲切舒适、宜于生活;D/州大于4一广场或庭院。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为20-25米,住宅区中街道宽度一般不超过这个尺度。住宅区空间的变化可以从变化空间的形状、大小、尺度、围合程度、限定要素以及改变筑的高度和类型来实现,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不同性质的空间可以通过大小、尺度对比、围合要素的改变来加以区别,相邻两空间可用渐变或突变的方式来连接。P7822.街道生活的意义街道,区别于城市主街的城市生活次街,构筑了我国丰富、深邃的居住文化,确立了我国几千年和睦、融洽的传统邻里关系和适居的住区人文环境1)街道是住宅区中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通路,一般情况下是指那些两侧筑毗邻的通路,两侧的筑的多是居民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着较多的吸引居民的设施。2)街道生活是都市生活的重要特征与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活力的主要来源,承载着城市文化的传播与演变,在我国传统的住宅区中,街道生活丰富而有特色,是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理筑素前网Z.ZC.ET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3)住宅的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街道可以同时满足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邻里交往等功能需求4)有利于构和谐邻里关系,营造文明社区5)营造街道生活应成为住宅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6)街道是一种半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城市居民交往的意义。23.住宅区空间的布局的基本要求群体设计要求:1)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生活活动与空间的关系)。2)满足住户户内的基本生理和物理要求(日照标准、日照间距、自然通风、朝向、噪声防治)。3)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住宅群体组合与住宅区景观)4)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5)安全要求6)经济要求一运用各种手法,依据现状条件,用最少的成本创最佳环境,营造富有变化与特征的住宅区空间原则:1)“公共一半公共一半私密一私密”逐级衔接的组合布置原则2)重点:节点处理,目的是完整性、独立性3)共同构成完整、丰富多样、有独特的空间4)城市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格局5)城市周边地段的空间结构景观,纳入城市整体6)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改造)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一功能分区明确,便于管理,适于分期设,面貌统一;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带形空间,规模不大或旧城改24住宅群体空间的面组合形式筑J.NE了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混合式、自由式5种一多样化一空间形状的变化、围合程度的变化、布置形式的变化、住宅平面外型的变化。行列式布置手法:平行排列、交错排列、变化间距、单元错接、成组改变朝向、扇形排列优点:更好保障住宅间的日照、通风;经济、设计施工简易;构图、肌理感强缺点:相对单调缺乏变化,可以通过错接的形式适应地形周边式布置手法:点周边、双周边优点:领域感增加、强化院落感;阻挡冬季寒风、防积雪过厚、保温节能(适合严寒地区);节省用地缺点:视线上产生干涉(转角处);日照、通风差;难适应地面的起伏点群式布置手法:规则布置、自由布置优点:空间自由度高,形成空间的多变化;日照通风较好;比较适应地形变化缺点:不经济用地经济程度一周边式>行列式>点群式混合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布局形式住宅群体的立体组合一低、中、高层组合;台阶式与非台阶式组合等25.如何使住宅区的空间富有特征性和丰富性(综上))合理运用围合、占领、占领间的联系这三种基本的空间限定方式2)有机组合流动的带形空间与静止的院落空间这两种基本空间类型3)构筑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逐级衔接的空间层次,并处理好各空间层次的衔接4)从变化空间的大小、形状、尺度、围合程度、限定因素以及改变筑的高度和类型,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26.住宅区公共筑群体布局住宅区的开放空间体系:公共绿地与场地空间系统和道路空间系统组成興尚理筑Z.Z心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住宅区的景观体系:住宅与住宅群体景观、公共筑与公共筑群体景观、绿地景观和道路景观。一两者是整体空间组织的基础公共筑的布局在考虑居民使用方便的基础上和使用多、可达性强的特点,利用其与住宅筑在造型和外部空间特征的差异,安排在住宅区的主要景观位置,形成景观节点。一不同形式、尺度、内容、意义的外部空间公共筑布置的基本形式有街道型、街区型一街道空间(商业空间)、广场空间(娱乐、服务、管理性筑)、街区空间(大型、综合性的公共中心采用)3种空间形式六、通路27.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形式的住宅区路网及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一首先于美国郊区Radbrun居住区中实施目的:保证住宅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和安全,使住宅区内各项生活活动能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区内大量私人机动车交通对居住生活质量的影响。路网布局原则: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开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法,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是一定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4、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连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重叠28.住宅区路网分级衔接的意义1.分级衔接的定义:住宅区的道路分为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宅间路四级,逐级衔接2.不同等级的道路,性质、功能、断面形式、宽度、服务人、所属空间层次均不同3.路网分级衔接,有利于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以及景观系统的构筑4.各级道路逐级衔接,形成交通网络,保证住宅区各处的通达性5.各级道路不同的通达程度保证其所处的空间层次真正存在并起的作用6.不同等级的道路对应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交通方式,满足相应的交通需求7.道路分级对应相应的人规模和用地规模,提高各级道路的利用率,并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8.利于市政管线的敷设29.人车混行的住宅区交通组织形式的优点)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即: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2)与人车分行相比,采用人车分行在经济上有明显的优势。人车分行需要设置两个路网系统,还可能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设成本高;而人车混行只需一个路网,更加简单,设成本低3)通达性较好,在设计中容易处理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减少了众多分行所必须的因素,降低设计难度4)减少了道路占地面积,从而节约了用地5)在我国,由于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居住区交通主要是由人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组成,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更加适用6)使道路用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其利用率与适用效率30.住宅区路网布局规划原则1.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设经济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一生活性街道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住宅区交通、空间、景观网络8理筑素前网Z.Z沁.NE]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一避免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设出入或控制出入的数量和位置7.满足道路规划设计的其他相关规定31.路网构在住宅区规划中的作用)各类各级住宅区的道路是构成住宅区功能与形态的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2)在居住的居住心理方面,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着“家”与“非家”的连接作用3)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通行通道,有着最基本的交通功能4)是辐射各种市政工程管线的载体5)兼有观景、休闲散步、认知定位、邻里交往等公共活动功能6)起着划分居住区用地的作用7)居住区道路的线型与走向对居住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有着重要影响8)是居住区的风道,有利于居住区的自然通风9)划分各种用地的重要界限答题技巧: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回答1)物质层面:)基本作用(通道、划分用地、空间骨架、功能布局的基础)b)载体作用(市政工程管线、筑群体组合、自然通风)2)非物质层面:a)公共活动b)家具归属c)综合防灾,一疏散通道2.试对一个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和路网系统进行分析网交通方式一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人车、机非、快慢车、内部与外部、静态与动态关系)路网布局的原则、技术规范的要求;人、车、系统整体性、层次、外部联系七、设施33.住宅区各类设施的作用住宅区的设施一般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停车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户外场地设施6大类。)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与设施,满足居民的购物、教育、文化运动、医护、社区活动等各项需求2)市政公用设施:为居民提供保证基本生产的水、电、气、冷热、通信和环卫等设施。3)安全设施: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提高居住区的适居性4)管理设施:)社区管理:承担住宅区各项设发展和住户利益相关事物的意见征集和决策讨论b)物业管理:为居民提供维修、环境清洁、保安、家政等服务5)停车设施:提供停车场地,保证居民出行方便快捷,减少住宅区内外交通相互干扰6)户外场地设施:)绿化要素:营造环境、隔离空间、构筑景观b)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不同功能的活动场地34.信息化对生活及住宅区规划的影响信息化是居民生活的影响:信息化将使居民生活方式发生许多根本性变化,人与物的关系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被重新认识和处理,具体表现为因特网进入日常生活以及电脑家庭化和家电电脑化。随着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社区的理念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的成果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居住理念智能化社区管理,一般采用“三防三表”网络(指防火、防盗、防泄漏,水表、电表和气表)和社区信息服务网络。从功能上可分为四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9理筑素衬网Z.ET
同济大学考研资料信息化对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影响:1)规划结构做出相应调整2)住宅区智能多样化、综合化,功能布局更加混合(信息网络将使住区成为居民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共同场所)3)住宅区的各种用地配置比例发生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减少,公共绿地增多4)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化、内部化、多样化;某些服务设施不受服务半径的约束,尤其是管理设施(住户在家即可享受社区指南、观光、电子购物、就业、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诊断等服务)5)住宅筑智能化,户型设计多样化。(智能筑是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根据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生态环保的要求,结合新兴技术,社区内兴分质供水系统和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统一综合管线设计与敷设,并兴集中、高效、无污染的能源中心,为社区供热、电、气、制冷,推广住宅单元的太阳能利用,污染处理沼气的循环利用)6)随着居民的闲暇时间增多,对居住区的外部环境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居民远距离出行减少,应重组道路系统结构,更加注重步行环境的营造8)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注重生态设计9)住宅区区位的影响将弱化,选址更注重周边的自然环境因此,居住区规划应从单一的物质规划转向物质规划与社区规划并重。坚持社区发展原则、社区共享原则35.管线综合的意义与内容内容:发现并解决给水、排水、电力、燃气、供热、通信等工程管线相互之间以及与道路、筑设施之间在平面、立面位置与相互交叉布置时存在的矛盾,作出综合调整规划设计。意义:使各类工程管线各得其所,以指导和修正各类工程管线的设计。36.住宅区居民的各种停车方式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类学根据停车特点,宜利用空间的复合使用SC完全的集中停车布局对规模较大的住宅区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居民的使用造成不便。分散型集中停车将为居民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应该考虑一定比例的分散停车量。按照每户或每一个住宅单位为单位设置停车位的布局方式,适用于低层住宅区,住户不多,交通量不算大居民的自行车停车设施以分散为主,最多不大于以住宅群落(居住组团)为单位来安排集中自行车停车房。具体可根据条件和规划,采用多种形式。37.各类户外活动场地的设施配置与规划设计基本要求住宅区的户外场地设施包括户外活动场地、住宅院落以及其中的各类活动设施和配套设施。户外活动场地在住宅区中有幼儿游戏场地、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和包括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在内的社会性活动场地,其配置与设计应以居民的年龄结构为基础,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以及行为特征来进行的。)幼儿游戏场地一接近住户或住宅单位,以便家长能够及时、方便甚至在户内进行的监护,希望有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保证基本没有交通—特别是机动车交通的穿越,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米或者每20-30个幼儿设一处—住宅群落2)儿童游戏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一居住组团3)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4)幼儿与儿童游戏场地一般需要家长监护或陪伴时使用的休息设施,也可考虑到成年人或老年人在监护和陪伴时相互交往的可能。5)老年人的健身与消闲场地应该考虑多样化的用途,位置布局宜结合在住宅区各种形式的集中绿地中可,服务半径在200-300米左右。八、户外环境景观—硬质和软质景观2类38.住宅区绿化的作用10興尚理筑Z.Z心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66 次数:0
下载:10.00 收藏:0
等级:
编号:231027 0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650.67KB
投稿:CAD 进入
上传时间:2023/12/21 0:55:49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