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教园区9#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草案说明
高教区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传统功能之一,与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下,高校办学模式已逐渐发生转变,从主要依靠国家投入转向与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与市场供需的要求,高校后勤产业化是未来中国高校社会化的首要一步。其中,高校学生宿舍已逐渐开始走向市场,随着学生消费层次的多元化,无论从市场供需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宿舍都存在着市场化的趋势。
为适应温州大学城建设的需要,改善温州办学条件,受温州高教园区建设委员会的委托,本院在完成温州高教园区控制性规划设计之后继而进行高教园区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并先完成了急待建设的学生宿舍区(9#街区)的概念性规划草案,提供设计概念供园区建设委员研究并认可,之后将继续深化方案,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高教园区东南部9#街区,东临环山西路,南接茶山旧城,北倚温州医学院,西侧为高科路,总用地面积约35公顷。
基地内大部分为桔园和农田,内有两条河道纵横穿过,东侧为茶山风景区。区地形变化小,地坪标高3~5米(黄海高程)不等。在控规中河道东部为教工住宅区和宿舍区,为了满足学生扩招、容量增大的需要,现规划将教工住宅用地南侧调整为学生宿舍用地,并将教工宿舍区和教工住宅区一并纳入规划。
二、规划设计概念
经过多方案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整理出以下几条规划设计概念。
概念1 针对用地形状及区位条件,以及人流出入方
向,将主入口分设于西、南、北侧,并规划一条16米区内干道将中心区与教工宿舍发展用地的服务性干道相连,以方便学生和教工上课及上班。
概念2 在地块南侧,利用现有桥梁,规划园区支路与环山西路相接,北侧结合温州医学院主入口规划一条支路贯穿北端。
概念3 结合园区学校结构布局规划,学生公寓区规划时宜以组团为主,以满足各校园管理的独立性要求。
概念4 各组团之间以大片的绿地及运动场分隔,既为学生、教工提供了活动场所,又美化了区内绿化环境,创造丰富的室外景观。
概念5 充分利用河道、桥梁等节点景观,规划滨河
绿化带,设立健身跑道,创造景致优美的室外学习环境,并于河道规划游艇码头,加强水道与中心体育公园的联系。
概念6 各组团设集中绿地并与中心绿相互渗透,建筑布局时有意将朝向扭转,以获得最佳的室外景观。
概念7 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均衡布置,既考虑服务人数和半径,又接近园区道路,便于货物车辆的进出,以减少对内部环境的干扰。各入口结合建筑设底层车库、学生超市、书市、网吧、管理、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
概念8 每组建筑以短廊相连,既提供交流空间,同时也可避风雨方便管理,又可丰富街景立面。
概念9 温州属南亚热带气候,夏季长、气候炎热,建议学生宿舍用单元式或外廊式,慎用内廊式。用内廊式时局部用外廊相连,或局部架空底层以改善自然通风。考虑到市场化因素和生活配套要求的增加,宿舍面积取生,均10平方米。
概念10 建筑外观上,要求与自然环境(风景区)协调并体现温州传统的建筑风格。因街区位于茶山之阴,建议建筑采暖色格调,层次以五、六层为主,点式从造型考虑可达7层。
三、规划布局
1、布局结构
在9#街区整体布局上,根据用地形状及河道走向进行了组团式划分,形成了“七区五点一心”的布局模式,以适应用地异形、零碎的特点。
? 七区——学生公寓A区、B区、C区、D区、E区,教工住宅F区、教工宿舍G区。
? 五点——五个公建配置区
A区中心:第一餐厅、管理,第一学生中心(与餐厅合建)等配套设施。
B区中心:第二餐厅、管理、学生超市、医务室等配套设施。
C区中心:第三餐厅、第二学生中心(健身房、咖啡厅)游艇码头、网吧等。
E区中心:沿街商业、服务中心、第四食堂、第三学生中心、小放映厅等。
G区中心区:教工食堂、教工中心、管理、码头等配套设施。
? 一心——即景观中心节点,以两河相交于新桥四周滨河绿地组成桥头公园。以大片的开敞绿地、开放型广场,构成校园休闲活动中心,成为学生休读、交往、健身的场所。
根据国标规定,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本科生、研究生分别为6.5m2、10.5m2,考虑到市场化因素和生活配套要求(盥洗、厕所、学习、交往)的增加,本科生宿舍面积取生均10m2,其中:
A区:位于基地西北端,根据学生出行方向,将公寓区入口分设于东南、西南两侧。建筑分为两组,东侧与医学院建筑物走势呼应,西侧与体育公园协调,形成两组半围合式公寓群。建筑由中心向两侧迭落,错层部分屋顶可作为学生生活平台,集学习、观景、交往于一处,悠然自得;在端头进行建筑围合处理,使建筑尽可能联成一体,便于学生的交往,又适应公寓单幢独立管理方式。围合部分采用底层架空形式,以保证视线的通透,同时可兼作自行车库。学生中心结合组团绿地置于第一食堂三楼之上,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空间。
B区:位于基地西北部中段,为两小组团、一个中心运动公园、第二学生中心组成。建筑平行、错落布置,均将视野导向中心绿地,同时也各自形成独立的小庭园,并与中心绿地空间相互连通。底层架空,以满足各类设施配建的要求。
C区:位于基地西南角,由一建筑组群,运动绿地、第三食堂、第二学生中心组成。主入口部位适量规划服务性公建。整个C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庭空间流动通透。
D区:位于基地南端,由两组建筑群、南入口中心、运动绿地组成,沿环山西路适当安排商业设施。
E区:位于基地东南部,由两组建筑群、第四学生食堂、第三学生中心,中心运动绿地组成。滨河地段以连廊相串,以使内外空间相互流通。临街地段规划服务性公建,以充分发挥大学城的辐射功能。
F区:位于基地东北角,由六幢点式、四幢条式、部分公建组成。点式住宅丰富了街景;条式住宅错落布局形成丰富的内庭空间,并与河道走势协调。
G区:位于基地北部,由数幢公寓、教工食堂、教工中心组成一个完整组团。既与F区保持了空间上的连续,又相互之间不干扰,保证了河景的通透。
2、公建配置
结合每个主要入口配置学生超市、管理、服务、医务等辅助用房。在每组团入口配置门卫、洗衣、报刊、零售、公共生活等用房,方便学生出入时使用。在A区、B区、C区、E区各配置一处学生餐厅,以方便学生使用,并增加就餐的可选性。利用地势较低设架空层,设自行车库;结合河道及绿地,设退台建筑,形成多处既可观景,本身又是一道景观的校园文化建筑。
3、道路竖向设计
公寓区的交通特点是以学生步行为主,兼有自行车交通和为生活配套所需的货运交通。校园人行交通的特点是拥有大流量及集中式的人流,人们往返于校园步行并伴随交往、休息、等候、观望或阅读等各种活动,因此道路设计应顺应学生日常上学的流向,并结合河道、地形、形成动静相宜的空间环境。
主入口分设于基地西端和南端,教工主入口设于北端,顺应学生、教工上课、上班的主要流向。主入口为人行、自行车的出入口,同时设多处次入口为货运入口,为餐厅日常运输食品等,尽可能做到人车分离,区内形成多道单行线,以方便学生之间的联系。公寓区尽量少设机动车停车场,而集中在入口四周。
各类道路断面为:
区内干道 16米(4~8~4)
区内次道 12米(2.5~7~2.5)
组团联系道 8米
组团道 5米
每幢公寓连廊、部分底层架空,作自行车停放处,尽量减少土方量,道路设计也要与地势走向一致,避免大填大挖。
4、景观绿地系统
规划采取组团绿化相对集中布局,形成大片的校园中心绿地景观并运用点条结合的布置方式,保证河道绿化的延续和视线的通透,重点形成四个层次的绿化:
公寓区大型集中运动绿地:位于多个组团之间,以绿化环抱,中心设运动场地,以乔木隔离,视野开敞,空间流动,层次丰富;配置篮、排球场地及器械运动区,成为校园绿化健身广场,以草坪绿地、运动硬地,结合乔木、灌木进行景观组织。
入口广场绿化:为体现校园与社会的互动开放关系,将入口适当后退,形成广场。区内结合入口超市、管理、服务等公建设广场,以硬地为主,辅以花坛、灌木、柱廊、宣传栏等设施,形成入口处人流聚散空间,为学生提供交往场所,同时成为入口区良好的对景。
组团中心绿地:每个组团设集中绿地,行列式公寓适当放间距以扩大内庭形成中心绿地,并以绿带与大型集中绿地相连。
带状绿化景观:沿着主要道路两侧种植连续的高大乔木,形成郁郁葱葱的校园道路绿化景观;沿河道两侧适当后退,以灌木为主,点缀乔木,以保证视线通透,增加亲水感。
四、建筑单体设计引导
1、现状大学宿舍状况
长廊式宿舍是全国高校的传统模式,这种宿舍整齐划一,容量大、投资少、经济性高,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长廊式宿舍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内部空间小、功能单一、动静不分,较难满足学生休息、学习、交往、娱乐等各方面的要求,且缺少足够的储存空间,走廊和公共卫生间状况差,很少考虑居住者的心理需求。
2、学生意向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是高校宿舍的使用者,他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规律性,但以往有些规划设计与使用相脱离,且使用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被动接受和适应分配给自己的居住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了解使用者的求,某校于1998年曾进行了宿舍环境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对本次规划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在宿舍周围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空地和绿化;
(2)在学生宿舍附近,最方便的设施是电话、车棚和餐厅;
(3)宿舍环境中最不方便的是无绿荫,取开水不便和电话太少;
(4)宿舍距教室、图书馆、食堂最合理距离为150米,250米,75米;
(5)喜欢3~4人合住一套宿舍,并配一个卫生间;
(6)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到其他地方活动。
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宿舍外环境的要求既有理想色彩,也有现实成分,前者表现在对花园,高尔夫球场,诗情画意感兴趣,后者反映出对食堂、饮水、小卖、餐厅、运动设施电话、车棚、车站等服务设施的现实要求;对楼层选择如居民楼一样,择中间层居多,少数喜欢顶层。
对一宿舍人数的选择,大部分倾向3~4人,面积标准多数倾向于25平方米/间,少数倾向20平方米或30平方米,反映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愿望和形成小团体的要求。
对卫生间的要求,几乎一致认为每间设一卫生间,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大多学生喜欢户外活动,少数表示喜欢独处,更少的学生表示有到其他宿舍串门的习惯。
3、单体设计引导
对于学生公寓的单体设计,规划提出两种类型的引导要求:
改进长廊式公寓。温州属南亚热带气候,夏季长,气候炎热,建议学生公寓以外廊式为主,慎用内廊式,通过外廊、局部架空、局部外廊改善自然通风。除了每个基本单元带独立卫生间设备和阳台外,每层设集中活动室,用于开会、自修、交往及开展各种活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以解决单间宿舍动静不分的缺点,也减少了扩招后对图书馆、课室的压力。
完善单元式公寓:近年来,高校也出现了单元式公寓,减少了相互干扰,使用较长廊式方便、合理、舒适、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本区内更应多考虑设置单元式公寓,可分为点式(可拼接)和条式两种,根据规划作相应处理。
在建筑外型上,要求与自然的协调,并能体现温州传统校园建筑风格。因地块位于茶山之阴,建议采用暖色格调,层次以五、六层为主,点式从造型考虑可达7层。
五、技术经济指标
表一:大学城9#街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类别
|
| 面积ha
| 比例%
|
规划总用地
|
| 37.96
| 100
|
其中
| 学生公寓用地
| 18.51
| 49
|
| 教工住宅用地
| 3.18
| 8
|
| 教工宿舍用地
| 1.82
| 5
|
| 公建用地
| 3.97
| 11
|
| 绿化用地(含运动场地)
| 3.92
| 10
|
| 道路用地
| 3.49
| 9
|
| 其它
| 3.07
| 8
|
表二:部分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
|
| 数量
| 单位
|
总建设用地
|
| 34.89
| Ha
|
总建筑面积
|
| 361000
| m2
|
其中
| 学生宿舍
| 243700
| m2
|
| 教工宿舍
| 32000
| m2
|
| 教工住宅
| 3500 |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