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镇乡村振兴规划(征求意见稿)(2018-2021)

一、基本情况

石溪镇位于犍为县城西北15公里,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社区11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2184人,其中城镇人口 人。与县内东、塘坝、马庙、沟、泉水等五个乡镇接壤,与五通桥区西坝镇、金粟镇相邻。石溪镇是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安全生产示范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省“百镇行动”第二批试点镇。

岷江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石溪镇,全长12公里,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建成后,石溪镇将成为唯一的库区滨江集镇,境内库区水域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境内有罗叶溪、石板溪等小河流。境内友谊水库位于姜沟村,灌区面积达到3000亩。

石溪镇境内以丘陵为主,临岷江河有河西、前丰和石马三坝区。丘陵地区的产业主要以茶叶、水果、中药材和传统农业为主,坝区以蔬菜、葡萄为主,目前,全镇茶叶总面积约1.5万亩,成片蔬菜种植3000亩,水果4000亩,林竹面积1万亩。

石溪镇是乐宜高速进入犍为的第一站,213国道经石马村进入犍为,省道309线在境内13公里,乡道石溪——菜子坝、石溪——西坝改造全面完成,石溪——三井旅游公路稳步推进。镇域内通村组道路130多公里,目前硬化率90%以上。

石溪镇矿产资源丰富,曾经是犍为县的主要产煤区和玻璃工业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目前境内煤矿、玻璃厂、嘉阳电力、水泥厂等全部关停,仅与嘉阳煤矿相关的矿山机械厂、制氧厂生产正常,新发展的石马坝中小企业孵化园目前入驻了部分企业。

石溪镇受地理条件限制,集镇建设依山而建,素有“小山城”之称,集镇建设密度大,容积率高,道路狭窄弯曲,交通不便。加之受岷江航电封库令的影响,近年来没有进行改造,集镇房屋破旧。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认真落实省、市、县党代会和全会的重要决策部署,坚决打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三大硬战”,努力在“两个率先”中展现作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力争在全县率先实现新“三步走”的第一阶段目标。

三、发展定位及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石溪镇实际,本届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如下。

(一)建设新型工业基地:依托石马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机械加工企业集群,重点发展机械加工、新材料。

(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库区集镇:依托岷江航电拆迁安置和列入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的契机,建设好石马、前丰安置点和石溪集镇。

(三)建设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嘉阳-桫椤湖景区充足的游客资源和石溪镇万亩茶果基地,建设航电库区旅游区、万亩茶园体验区、千亩水果采摘区、千亩蔬菜认种区、生态徒步区。

四、重点工作

(一)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1、协助做好园区供电改造,新建东变电站至园区供电线路,保障园区供电;

2、协助做好园区生活、生产用水供应工程建设,改变园区企业目前采用地下水的现状;

3、协助做好园区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4、协助做好园区企业入驻工作;

5、协助做好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清洁园区;

6、提议组建机械加工企业协会,加强技术、信息、市场等交流,优势互补,提升市场占有率;

7、严格准入制度,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的低端化企业入住园区。

(二)集镇建设

1、按照岷江航电规划,完成集镇3个安置点及配套建设,安置人口1300人;

2、争取棚户区改造政策,力争启动搬运站外半边街、民乐社区水巷子等区域300户棚户区改造;

3、建成石板溪河上的石溪大桥、219省道公路大桥,改造扩建文胜桥、万福桥(岷江桥、观音桥);

4、建成临江广场、滨河步行栈道;

5、建成石溪派出所;

6、推进集镇社会事业发展,完成中学扩建、红会医院改建、中心幼儿园新建,启动中心卫生院搬迁;

7、实施煤改气工程,完成集镇及周边天然气的管网建设;

8、完成集镇污水处理管网二期工程建设,使集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建集镇压缩式垃圾处理站;

9、启动石溪客运站建设,完善过境公路招呼站建设;

10、抓好石马、前丰安置点建设,配合做好东风岩梯级河西安置点建设;

11、启动并完成石溪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12、打造岷江河鱼鲜特色品牌。

(三)五千亩水果采摘区建设(联盟、深沟、戴家坪)

1、加快石溪——三井旅游公路建设,力争2018年国庆节以前建成通车;

2、扩建深——戴——联公路,与规划建设的塘——快速通道和石溪——三井旅游公路有机衔接;

3、抓好现有约4000亩茶园、李子园、葡萄园、桃园、猕猴桃园、樱花园、栀子等的管护,力争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建成绿色种植基地;继续引导农户和业主扩面,丰富品种,实现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注册2——3个水果品牌;

4、争取项目建设片区水利灌溉工程,解决煤矿采空区缺水难题,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5、争取建成4家星级农家乐或者儿童乐园,打造2处露营基地;

6、建设1处特色农产品展销市场(基地);

7、建设联盟村党建文化长廊。

(四)万亩茶园体验区建设(河西、桃花、大坪、小二河、前丰、保卫)

1、扩建环线公路12公里,并实现绿化、美化;

2、完成2017年度8000茉莉茶现代农业项目和2018年度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

3、抓好现有茶园的管护;

4、完成乐宜高速公路多彩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绿美金犍”行动,广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更新改造镇域内巨林。

5、建成2家茶叶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5000斤以上(鲜叶);

6、建设茶叶种植、采摘、加工体验园1处;

7、淘汰巨林,发展食用竹林3000亩(雷竹);

8、适度发展花卉、绿化树等产业2000亩、套种水果2000亩、水产养殖500亩;

9、沿罗叶溪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保卫村建成亲子体验园1处300亩。

(五)千亩蔬菜认种区建设(前丰、石马)

1、岷江航电垫底防护工程完成后,在石马、前丰将有1200亩土地位于库区边缘,是欣赏库区风光的最好地点,也是库区周边仅有的平整土地;

2、恢复重建石马村排灌设施,新建前丰村排灌设施,做到能排能灌;

3、引导村组、农户将土地流转、集中,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盆栽花卉;

4、满足城市居民对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食品的不同需求,建设可以远程监控的种植基地,实现放心消费;

5、与学校、城市家庭对接,建设少年儿童实习实作基地,体验种植、收获的过程,培养爱劳动的美德。

(六)生态徒步区建设(勤俭、画眉、姜沟)

1、依托该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山水美景,建设环友谊水库骑行道、步行道,小溪寻踪步行道、桫椤秘境步行道等;

2、利用地广人稀的地理优势,把小家庭生态养殖与现代化市场营销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养殖、网络销售;

3、大力实施“绿美金犍”,结合区域种植习惯,大力发展香樟等本土树种,实现木材蓄积和香樟油产业的有机结合;

4、大力发掘乡土人文,串珠成线,规划建设好大寨门、莲花岩、石笋山、尖山子等景点。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全镇所有基层党组织1+6党群服务中心改造。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重点项目”、“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群心连心热线功能,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15日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区域特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 。

2.深化平安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持续巩固安全生产稳定态势。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 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四好村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七)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

1、加强“小散乱污”企业整治,持之以恒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宣传、治理工作,逐步根除露天焚烧行为。

2、以保水源、除黑臭、治重污为重点,结合河长制的实施,实行一河策,加强水污染治理。

3、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合理使用等农业科技普及应用,以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载体,大力推动绿色农业生产。

(八)实施“强农富民”工程

1.巩固基础建设。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巩固实施山水田林路环境综合治理,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农业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民补助政策,做到政策应享尽享。唯脱贫攻坚为大,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强化贫困户感恩教育和产业就业发展,增强其感恩意识和内生发展动力,决胜全面小康。

 

7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98 次数:2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202346 3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25.90KB
投稿: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2/8/18 17:42:33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