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现代物流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及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以及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沈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较好的基础与条件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近年来,沈阳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肉类、鲜奶、林果、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工业领域中,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医药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快速发展,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中心的地位基本形成。2002年,全市GDP实现1 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40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95.2亿元,进出口总额实现28.6亿美元;货物周转量181亿吨公里,货运量1.4亿吨,仓储设施1 000万平方米左右,货运机动车辆8.4万辆。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公路、铁路、民航运输方式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已形成了连接各主要城市的36条国内航线网络和连接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1条国际航线网络,货邮吞吐量达7.4万吨;公路已形成“三环五射”的格局,总里程5 27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39.2公里,与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实现了公路高速化,公路货运量达13 910万吨;铁路有苏家屯、沈西两大货物编组站,大成、沈东两大货运站和13个中间站,形成了连接关内与东北各地的半环形枢纽,货物吞吐量达2121万吨。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的仓储设施相继得到改造,一批较为先进的仓储设施相继建成。部分物流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三)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随着沈阳信息港建设的不断完善,高速、宽带、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截止到2002年,全市已铺设电信干线光缆7 437条公里,光纤总长度18万芯公里,骨干网带宽10GB;NO.7信令网、同步数字传输网以及电信综合服务管理网、电话智能网、N-ISDN网、光纤接入网和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相继建成。信息网络技术已被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所认识,并正在积极开发和运用EDI、GPS等各种管理系统。
(四)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一批国内外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如丹麦的马士基物流集团、美国APL公司、中远物流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海尔物流公司、宝钢钢材配送有限公司等已相继在沈阳市落户;沈阳物资集团、北方航空货运公司、沈阳公路运输集团、沈阳储运公司、辽宁省邮政物流局等传统物流企业正在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向现代综合性物流企业转变;沈阳公路主枢纽物流中心、沈阳钢材配送中心、辽宁北方仓储配货有限公司等一批原材料和产成品专业性物流企业相继发展起来。
尽管沈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总的来看,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1)物流业规模小,缺少跨地区、跨国的大型物流集团,物流企业分散,布局不合理;(2)观念陈旧,认识不足,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作业效率不高;(3)设施老化,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4)人才匮乏,管理粗放;(5)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沈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扩大物流有效需求;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电子网络技术,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公司(集团),建设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把沈阳建设成立足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服务国际的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十五”计划后三年,应以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重点,搞好布局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和提升,以大力发展城域和东北区域的配送物流和中转物流为主,积极推进城域、辽宁省域、东北区域、全国和东北亚区域为主的国际物流服务发展,初步形成东北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框架。“十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适当高于GDP增长速度。第三方物流占全部物流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要充分发挥沈阳市的区位优势,以铁路、公路、空运网络为依托,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等港口为门户,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1.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利用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形成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以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为主体,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完善现有的仓储等基础设施,启动货运转运站;建设铁路专用线和货站、货场,打通园区与机场及高速公路连接的快速干道;建设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库及物流中心等物流企业。
2.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按照沈阳市产业结构布局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重点发展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及其他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配送、分拨等物流服务;发展为农副产品副食品提供仓储、加工、包装、换装、分拨、配送服务,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发展为汽车、建筑及装饰、日用工业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分拨、中转等物流服务;发展国内外货运代理、质押贷款等物流服务;发展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精益化的收寄、仓储、配送、投递、结算、跟踪查询、电子商务等物流服务;发展以进出口货物为主的保税、仓储、分拨、配送、进出口代理等物流服务等,使之成为为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商业企业及人们生活消费品服务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
3.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的培育。要运用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专业性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发展经营网络,扩大规模,规范化运作,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对工商企业改组、改造,实行企业内部物流主辅分离以及鼓励社会多方投资,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物流企业水平,成为具有牵动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带动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培育物流市场,扩大物流服务供给。
推动工商企业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运用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的重要手段。鼓励工商企业通过改组、改造、重组等方式,逐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或将其部分和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推进由企业物流向专业物流转化。紧紧围绕都市化农业建设目标,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促进规模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行为,加强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工商、税收、土地、交通、商检等部门要给予政策扶持,并积极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在跨地区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引导和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内引外联。
要大力引进国际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结合我们的国情、市情,开拓创新;要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转让、托管等各种方式,加强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集团)广泛的合资、合作。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要求,做好国际大型物流公司(集团)在沈阳市设立独资公司的准备工作,适时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和大型物流公司(集团)进驻沈阳市。此外,要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发展比较好、比较快的大型物流集团的联系与沟通,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来沈开办公司或分公司。要将现代物流业对外开放纳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搞好招商引资。
(四)强化网络建设,推进物流技术创新。
积极构筑全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国际、国内和园区(中心)以及各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有效、高速的联结;实现园区(中心)管理、园区(中心)企业之间、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联结;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利用EDI、GPS、互联网等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网络系统,实现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物流企业及相关的银行、财税、商检、海关等单位联结,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电子化物流。此外,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械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跟踪国际和国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
(五)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改善物流设施条件。
要重点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设的仓储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航空运输要在完善综合配套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航线,逐步形成北与俄罗斯,东与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相连接的国际物流航网和连接国内大中城市的国内物流航网;发挥沈阳铁路枢纽的作用,合理规划调整铁路货运场站布局,加快建立铁路快捷货运网络体系;完善沈大、沈山等“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四环高速公路,打通园区(中心)与公路网络连接通道。加强公、铁、航空之间与周边城市的联结,构筑陆、空、海多式联运立体化的现代物流交通网络。
(六)抓好人才培养,大力引进物流人才。
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办和设置与现代物流相关的专业课程;引导企业、行业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急需人才的培训和教育;营造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环境,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鼓励企业与现代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现代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
http://bbs.gx56.com.cn
这是我们共同的物流家园!
更多资料下载 请到学习人家 http://www.2461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