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部分 城市环境调查..........................................................1
1、 重庆市概况...............................................................................1
2、 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规划..........................................................3
3、 行业动态...................................................................................6
第二部分 市场供应与需求调查................................................9
1、 各楼盘基本情况.........................................................................9
2、 市场供应分析............................................................................11
3、 消费者需求调查………………………………………………19
第三部分 房市场营销动态研究……………………………….20
1、 各类销售活动概况.......................................................................20
2、 销售分析......................................................................................22
第四部分 市场预测.......................................................................25
第五部分 总结................................................................................26
第一部分 城市环境调查
一、重庆市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三峡水库建成后, 形成蓄水393亿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库, 万吨级船队可直航重庆, 实行江海联运, 提高其运输能力和扩大物资交流, 有利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土地资源〕 重庆土地总面积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耕地面积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占36.53%; 园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占2059平方公里, 占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占2.79%。1996年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2公顷; 人均林地0.1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87公顷, 人均草地0.007公顷,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1/33。
(人口) 2008年,都市区总人口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2万人。规划至2010年,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2008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约480万人;规划至2010年,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交通)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水、陆、空”立体运输体系。经过不断建设,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到1998年,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级公路137公里, 铁路595.5公里, 港口41个, 开通了70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42亿元。199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3.7亿元, 近十年,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10%以上。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10户。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93万人。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5741个,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06亿元, 贷款余额为1358.6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2.7亿元, 承保金额达2595.41亿元。建国50年来, 全市共投入210.5亿元进行住宅建设,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5792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历史源远流长, 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1300多个景点。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规划
(一)城市建设总规划
2008年,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全面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新的城乡总体规划、贯彻《城乡规划法》的第一年。2008年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 “314”总体部署,全面实施新总规,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着力打造富有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以贯彻《城乡规划法》为新契机,加快规划法制建设,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开创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
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重庆主城建成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规模的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主动应对城市快速拓展的新形势,引导城市近期向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拓展,合理布局配套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空间。
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品质。高起点做好“两江四岸”景观规划。启动锣铜峡至朝天门长江两岸地区城市设计,整合南滨路、江北城、北滨路城市形象设计成果,深化“减量、增绿、整容、留白”,推动滨江地区项目建设,保障城市形象设计落地实施。启动编制滨江地区规划设计导则,着力打造滨江景观、街头景观,提升人文气息和休闲功能品质。深入研究滨江道路与跨江大桥的衔接联系,增强滨江地区的便捷性。此外,完成《都市区绿线规划》,切实抓好《“四山”地区管制分区规划》实施,保护主城“四山”生态资源,推动“森林城市”建设。
大力推动“畅通城市”建设。做好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的规划服务,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和六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保障年内提前开工。推进朝天门、嘉悦等跨长江、嘉陵江大桥规划实施。引导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促进一批综合换乘枢纽加快建设。开展部分铁路线网在主城区的落地规划及沿线控规调整工作,启动主城区重要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重庆新客站交通规划及控规优化等规划项目。
着力引导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城市群和推进城镇化。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支持万州建成第二大城市,促进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导区县城有序发展,并使之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支点。
(二)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1)、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2)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1、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2、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3、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4、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5、郊区小城镇
规划中心镇7个,一般镇32个。
6、非城市建设用地
划定非城市建设空间,制定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严格保护片区、组团及功能区之间的隔离带,避免组团粘连发展。
(3)用地规模
2005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4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3.57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2005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323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70.3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4)城市功能布局
1、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