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告
    崇安新城
     
     
    2008/5/2 

     

     

    
第一部分 区域(崇安区、锡山区)背景状况
    1、       区域经济发展
    1、城市宏观经济
    2006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70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739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上有利的气候条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全年粮食总产量77.83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总产量2.92万吨,其中油菜籽2.81万吨,分别下降15.1%和16.8%;蚕茧总产量394吨,比上年下降11.3%;茶叶总产量5929吨,比上年增长23.5%;水果总产量106762吨,比上年增长29.8%。
    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6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70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20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三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9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7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8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2006年全市统计的249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78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71.5%,产量增幅超过15%的有102只,占41.0%。
    4、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平稳结构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41.94亿元,比上年下降0.5%。从项目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入较多,分别为705.68亿元和489.16亿元。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1.2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813.4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60.31亿元。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215.73亿元,三资经济投资333.27亿元,其他经济投资925.94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60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6.2%;新增固定资产617.1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1.6%。
    房地产开发持续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商品房施工面积为2322.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7%,竣工面积657.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房地产业发展健康,全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额24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5、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0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他行业零售额16.54亿元,比上年增长36.3%。
    6、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增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1.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进口总额17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0%;出口总额214.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累计已达4517家,其中超亿美元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9家,共出口117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4.6%。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高速增长。全市生产企业出口4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4%,占全市出口额的20.2%。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155.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占全市出口额的72.5%。外贸公司出口下降4.9%。民营企业出口势头迅猛,全年共完成出口36.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9%,占全市比重的17.2%。
    7、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05.69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汽车35.73万辆,比上年增长23.1%。私人汽车又有大的发展,年末达到19.72万辆,比上年增加4.51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224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完成货运量10330万吨,比上年增长22.5%。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增长23.3%和29.9%。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1616万吨,比上年增长130.2%。无锡机场正式通航以来,机场已开通广州、深圳、北京等多条航线,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92.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4%。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67亿元,比上年增长7.2%。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邮政函件9384.3万件。邮政特快专递364.1万件,比上年增长15.7%。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06.6万门,增加18.6万门。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296.4万户,其中移动市话10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40万户,增加7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9.7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76.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接待国内旅游者303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旅游总收入达37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31个,国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7家,2A级景区10家。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8家。
    8、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17.35亿元,同口径增长22.7%。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0.89亿元,同口径增长21.6%,基金收入6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上划中央四税2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213.40亿元,可比增长16.7%;基金预算支出6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90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73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40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8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贷款中,短期贷款162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中长期贷款7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95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现金支出964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现金净投放142.05亿元。
    保险业发展明显回升。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财产险收入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人寿险收入4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保险赔款支出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51.1%。保险给付支出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
    9、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增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56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9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0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3%,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市累计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9家。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全市专利申请量达8623件,比上年增长53.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60件,比上年增长60.4%。授权量达到2922件,比上年增长39.5%。获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1.29亿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数、国家工程中心到位经费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数、国家火炬计划贷款贴息经费数、省工业高技术研究项目数及经费数、省工业科技攻关经费数等6项科技指标列全省第一。
    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80所,在校学生82.51万人,增加0.2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9.13万人,增加1.16万人。小学和初中的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29%;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为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28%;高考万人本科进线人数21.8/万,高考录取率达8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23万人,比上年增长2%;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14.7万人,比上年增长7%。
    10、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无锡)吴文化节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等文化活动,年内举办激情周末等广场文艺演出72场。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制技艺、梁祝传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艺表演团体和文化设施建设平稳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艺术)馆9个,文化站83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13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65小时;电视台节目9套,平均每周播出1209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28万户。市区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10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组建了凤凰出版社无锡分社,填补了出版业的空白。
    11、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57.80万人,人口出生率6.70‰,人口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84.17万人,比上年增长4.4%。
     
    12、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88.1%,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7%以上。全市建成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554.2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494.58平方公里。
    2、      
各类区域经济特征和产业布局:
    崇安区
        崇安寺街区历史上曾是无锡市繁华的传统商业和文化活动中心,崇安寺街区地处古城中心部位,西起中山路,东至圆通路,北靠县前街,南临人民路,总用地16.8公顷,(以道路红线为界),内辖崇安寺、洞虚宫、城中公园和盛巷民宅四大片区(右图)。从位置分布看,城中公园处于街区中央,崇安寺、洞虚宫、盛巷民宅及白水荡小学,胜利门中学环绕周围,再外圈则是大型商业办公楼沿城市道路布置,整个街区呈同心环状架构。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城市产业结构逐步由原来的二、三、一模式转向三、二、一模式,98年无锡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6.3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3%。城市中心的古城区。作为商业黄金地段,已成为第三产业集中地区,真正成为城市的核心,产业结构的这种转换,要求有相应的城市结构、城市环境作为它的物质基础,这无疑形成了地处古城中心的崇安寺街区发展的强大动因。
      而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作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80 次数:3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61232 4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2.51MB
投稿:YYY 进入
上传时间:2016/1/25 10:18:4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