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尚
PART1宏观环境分析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alysis 1、徐州市基本概况 1.1、徐州市概况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 在交通方面,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区域范围及人口:徐州市现下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人口92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至2006年底,城市人口约为180万。 1.2、地理和气候状况 徐州位于东经116.22',北纬33.43'--34.58'。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间,海拔19-45米,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两缘。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1.3、城市资源 徐州为苏北门户,市场兴旺、流通业发达,是承南启北的重要的货物和信息集散地。徐州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大理石、钾、磷、岩盐、石膏、石英岩等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 1.4、文化旅游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秦汉时,徐州是楚国的属地。楚汉相争时,这里是西楚国的国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这里是其亲属的封地。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至1945年正式设市,隶属江苏。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遂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风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与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徐州历来就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中华易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2、城市定位及发展战略 2.1、城市功能定位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 2.2、城市性质 (1)全国综合性交通主枢纽; (2)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商贸都会; (3)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 (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 (5)区域制造业基地。 2.3、城市荣誉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台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20强和“中国特色魅 力城市” 2.4、城市发展战略 中心城市竞争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徐州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东进、南扩、北造、西延”。未来徐州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框架为“双心+五区”结构,城市向东及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以双心为核心、以绿化带相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的组团式城市结构。未来城市人口规模将由现在的180万增加到220万人。 “双心”指以淮海路和中山路地区为代表的城市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老城区;潘塘古黄河地区-未来徐州市的新区——徐州新区,也是城市的行政、商务中心。 “五区”即城东新区、铜山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 根据城市发展布局总体框架,城市用地规模将由116平方公里扩展到220平方公里,城市区域扩展到21公里长、20公里宽的区域。未来城市人口规模将增加到300万人。 在“东进南扩”的城市整体规划指导思想之下,徐州的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受城市整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更加刺激了徐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城市外沿的拓展改善了郊区的整体居住条件。 3、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3.1、经济快速增长 城市GDP值均以两位数值保持高位增长,2006年,徐州综合实力及地方财力再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06年徐州市GDP1428.91亿元,增长15.1%,总量在全省第六位; 数据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3.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徐州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14.0:50.7:35.3优化为12.7:51.9:35.4。第一产业比值下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7.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3.1%,提高到44.3%,上升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徐州统计局 3.3、工业生产持续高位增长 2006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1632.55亿元,增长3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3.97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6家,与上年末持平。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2.4,比上年同期提高25.6。产品销售收入达1586.14亿元,同比增长30.0%,销售收入的增长与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同步。实现利税202.56亿元,同比增长33.8%;利润86.50亿元,同比增长43.8 %。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而表明徐州的工业化进程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工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 3.4、外向型经济大幅提高 利用外资实现高速增长,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1家,协议注册外资6.85亿美元,增长140.0%;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44亿美元,增长7.1%。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8.53亿美元,其中出口12.53亿美元,分别增长64.5%和66.6%。全市期末实有三资企业个数720个,同比增长20.0%。 3.5、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 2006年徐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上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837元,同比增长14.8%,此数值低于全省14084.26元的平均值,但高于苏北其它城市。 数据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徐州凭着其优越的交通区位以及便捷的路网设施,进一步加快了融入淮海经济圈的共同发展轨道,其城市的经济显现出了新的活力。在以工业为主导的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城市的GDP值近年来也一值保持高位运行,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渐提高,进一步的确定了其打造成维海经济圈核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 PART2房地产市场基本运营情况 The real estate market situ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basic 1、一级市场简述 1.1、近年徐州市土地市场供应情况 从近来徐州土地市场成交分析中可以看出,在2004年前,由于土地市场还未完全放开,还有大部分是通过协议出让的土地存在,其年土地投放量较少,使得供求关系较为紧缺,随着土地市场的逐步成熟,市场整体开始放量,2005年就有411万平米土地持牌,同比增长了645%,2006年挂牌量略有下降,但整体仍有368万平米的土地上市。 1.2、近年来徐州土地供应分布情况 在城市整体规划指导思想之下,2005-2006年土地供应的区域主要还是基本分布在东区和北区;东区的土地供应最大,未来北区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1.3十月土地市场成交情况
1.4地块位置 1.5、十月土地市场挂牌信息
该地块位于滨湖城市花园北侧,由于07年出让地块对于建设进度的要求,该项目预计08年上半年上市。 2、二级市场简述 徐州房地产正从粗放型开发模式迅速向精细化、集约型开发模式转变,开始进入大盘时代、品牌时代和服务时代。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由简单的价格和地段竞争变为性价比竞争、开发规模竞争、品牌竞争和产品细节竞争。 2.1、市场分区 根据徐州市的城市发展状况与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徐州市场住宅区块划分为5个,按方位分位中心区、东区、北区、南区、西区。 2.2、各区域特点介绍 中心城区 ? &#x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