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国际总部区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部经济研究 2
第二部分 国内总部经济的宏观展望 8
第三部分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 10
第四部分 临港新城研究 15
第五部分 项目定位 18
第六部分 产品建议 60
第一部分 总部经济研究
1.概念描述
总部经济,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
广义理解,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这些机构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种经济组织。
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从狭义理解,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宏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并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界定,他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2.总部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总部经济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的形成原因:
? 首先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市场和竞争全球化”
一方面是通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货物、资本、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公司在区位上的选择越来越自由,交易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电子银行使得交易结算变得更方便;另一方面后工业社会将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这必然要求经济运作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其中企业的营销、研发或管理总部脱离生产总部而另行设立,这本身就代表一种分工和专业化倾向,因而就使全球的竞争优势基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获得,出现了聚集与分散两种不同的作用力,导致了区域机构变迁,跨国公司总部向某些城市集中。
同时由于大量的企业在特定区域聚集,就会产生外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总部在地域上集中,可以共享当地的辅助设施、共同的基础与服务、高端的人力资源供给等,最终带来企业运营成本的节约。
? 总部经济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现象
从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企业总部向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迁移是近一、两百年来持续发生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现象。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与之相伴随的是,企业总部向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迁移。如英、美、日、德、法等国著名的城市,包括亚洲的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等地,都聚集了大量的企业总部及其派出机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对各种发展要素、经济资源的需求和吸附空前增大,企业总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在经济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上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
? 总部经济是城市集化效应的结果
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金融、贸易、教育、科研、人才、资讯、交通条件优越,具备更为完整的发展要素,特别是大城市,具有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对中小城市的经济资源具有吸附作用。无论是外部机械迁入,还是内生成长,每个城市都聚集一定量的企业总部。另外,城市也是各种非经济的总部诞生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城市比农村更具权威性,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具优越性,造成不同级别的城市拥有相应等级的非经济的总部。在某种意义上,城市的基本骨架就是各种总部,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总部逐渐聚集。
? 总部经济是企业扩张壮大的必然选择
企业总是追求净收益最大化,选择往预期收益成本比更高的地区发展。从表面来看,在城市、特别是知名度很高的大城市,商务成本相当高,但这些地方经济运行效率高、市场条件好、综合发展环境优良,企业成长的空间大,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在小城市是不能相比的,因而导致总部往大城市迁移,这就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目前,中国已经历了25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过长期的能量蓄积,国内企业正处于扩张冲动的快速成长期,迫切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设立企业的总部;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大转移,经济重心不断向中国东部沿海转移,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国际资本需要在国内寻找发展环境优越的城市作为进军中国的桥头堡。因此,当前中国产生的总部经济现象,从客观上来看,是国内资本、国际资本双推动的结果。
3.企业总部结构形式
中央商务区( CBD )
| 企业总部基地 (BAP)
|
城市中心区
| 城市中心 50 公里范围内,紧邻主干道
|
不同开发商建设,单体优秀,组合杂乱
| 统一开发商建设,规模优秀,组合宏伟
|
强调开发商利益
| 强调总部企业利益,衍生区域经济利益和开发商利益
|
建筑指标受限: 尽可能少绿化或不绿化;使用率约为 50%;一般单面采光,有黑房间;能源损耗大
| 建筑指标全面优化: 高绿化率;使用率在 85% 以上;四面采光,视野好;绿色节能
|
配套受限
| 配套空间较好:餐饮、娱乐、休闲等
|
专业化商务一般依托相邻配套
| 专业化商务功能有机组合:会议、展览、新闻、酒店等
|
非专业服务
| 开发商、政府、金融等机构,有专业化服务
|
总部机构组成
优秀企业(核心)
| 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机构、国内优秀企业总部机构、民营财团总部
|
金融
| 民营银行总部、全国和外资银行企业总部服务中心、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
|
科研
| 国家与社会科研机构、社会经济研究中心
|
机构
| 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基金
|
其它
| 学历教育、认证机构
|
4.“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 表现出若干知识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特征
? 知识密集性
“总部经济”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 , 企业的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 , 属于知识密集性劳动。
? 经济集约性
按照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区域经济 ,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 ,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 ,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 体现集约经济的特点。
? 产业延展性
“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 , 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机构层次型
“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 发展辐射性
在“总部经济”模式下 , 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向欠发达地区的强力辐射。
? 合作共赢性
“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无序争夺 , 避免了简单的重复 , 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 , 实现共同发展 , 达到共赢结果。
5.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 推动经济空间结构调整
总部经济通过其投资的空间聚集使地区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较大的人口规模、便利的交通条件,容易从外部获得技术、熟练劳动力及高级管理人才等创新要素,从而吸引区外的公司投资,外来的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完善和优化了本地的产业链。
?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总部的设立将带动区域内产业的迅速升级换代,改变区域内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再次,扩大当地就业。不仅促进商务服务产生的就业,而且与经济的繁荣相连,城市基础设施、物业、绿化等等服务需要,也创造了新的就业。
?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源泉。由于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90%出自或受控于资金和研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因而公司总部在地域上的集聚有利于推动区域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创新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运行机制创新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微观主体的动态决策和市场结构的调整与转变。机制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企业总部进入区域的过程也是个包括政府、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一个动态调整过程。通过对旧体制的改造,建立新的规制,使得系统健康协调的发展,以达到系统优化。
综述
总部经济是价值链高端环节聚集的经济,其类似于产业聚集,但又不局限于同一产业内部、或是一条产业链上相互关联企业的聚集。虽然总部经济是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大聚合,但又不是一种低级的、杂乱无章的企业聚集,而是聚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起领袖作用的总部;总部经济是以集群形式出现,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分工,它所聚集的总部是一个大企业、大集团内部的融资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公关中心等,企业的生产环节、物流环节等可以与上述诸多环节实现地域上的分离,从而使企业的各个环节有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
而吸引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埠大型企业集团入驻形成“总部区”,他们侧重于管理、决策和控制等方面职能,同中心城市侧重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是一致的。总部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心城市下一步的目标可以是多元化的地区经济中心、全国经济中心或国际经济中心。这样,中心城市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6.国际总部经济的案例分析
1) 纽约
纽约是目前举世公认的国际城市,也是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财富500强中就有46家公司总部选在纽约,在纽约,有法律服务机构5346个,管理和公关机构4297个,计算机数据加工机构3120个,财会机构1874个,广告服务机构1351个,研究机构757个。纽约有制造业公司有1.2万家,许多全球制造企业都在此设立了总部机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