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总体规划
新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城镇概况与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城镇概况
1. 地理位置
新城镇位于天津市塘沽区西部,海河南岸,地处海河下游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北纬38°59′。新城镇北濒海河,南至大沽排污河,与塘沽盐场、大港区接壤,东界河南路,与大梁子街、大沽化工厂接壤,西界马厂碱河,毗邻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新城镇政府所在地新城村距离塘沽城区10Km,距天津市区36 Km。
2. 自然条件
新城镇地表为滨海冲积平原,属海河下游地带,地势平坦,大致走向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面坡降0.1%—0.2%。新城镇地质粘着,土壤属于菜园性湿潮土,气候属于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2.5℃,一月份平均气温-3.9℃,七月份平均气温26.1℃,无霜期为234天,年平均降水量585mm。
新城镇境内有海河、马厂碱河、大沽排污河等河渠流过,并拥有邓善沽水库、清水岗水库和数座鱼塘等水体。
新城镇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46519.6亩),其中耕地面积12255亩,占总面积的26.3%,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260.85亩,占总面积的17.8%,交通用地2031.01亩,占总面积的4.4%,水域20112.32亩,占总面积的43.2%,林地107.8亩,占总面积的0.2%,园地728.7亩,占总面积的1.6%,未利用土地(含废置地、苇地等)3023.5亩,占总面积的6.5%,人均耕地面积2.64亩/人。
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1998年年末,全镇总人口为19002人,人口密度为613人/Km2,其中非农业人口2275人,暂住人口1034人。
2)经济总量:1998年,新城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520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557万元,占总值的81.6%,工业企业以化工业最为突出,其他工业项目相对欠发达。农业总产值4645万元,占总值的18.4%,其中种植业3448万元,畜牧业产值747万元,两者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74.2%和16.1%,而林业、渔业合计比重只占9.7%,反映了新城镇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导,畜牧业为补充的基本结构特征。全镇1998年粮食总产量1433.6吨,农民人均收入约3300元。
新城镇第三产业以仓储业和运输业为主,其中仓储业产值收入785万元,利润144万元,反映了新城镇第三产业为仓储业为主的结构特征。
3)基础设施:新城镇镇域之内现有铁路专用线李港铁路,由东向西穿过,并引出一条专用线到大沽化工厂。新城镇对外联系的公路主要有津沽公路(含津沽调直线)和港塘公路,长度16.6Km。
新城镇拥有35KV变电站一座(新城变电站),排水泵站14座及抽取地下水的小水厂数座。
4. 城镇建设
新城镇现有行政村6个,分别为新城村、黄圈村、南开村、营房村、邓善沽村、小梁子村。其中镇政府所在地新城村共有人口8037人,地处镇域西侧,与津南区相邻,原津沽公路从镇区中心穿过,距离塘沽市区10公里。作为新城镇的政治、经济中心,集中了全镇近一半的人口,大部分的公建设施,并且拥有机械制造、建材等乡镇企业。
第二节 城市规划历程介述与本次规划编制的缘由
1995年原新城乡撤乡建镇,并进入天津市3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行列,于1995年2月完成了新城镇总体规划(1995—2010),规划编制单位为天津市渤海规划设计院。1998年,塘沽区对各乡镇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邓善沽乡并入新城镇,同时新城镇完成了新城镇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规划,为新一轮的总体规划打下了基础。新城镇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截至1998年底,人口规模已经接近原总体规划远期(2010年)的指标。
1998年8月,塘沽区建委及农委、规划土地局共同组织对贯彻实施《塘沽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各乡相继完成了规划工作人员的调配及镇总体规
划发展目标的草案。根据当前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需要以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来规划新城镇,编制具有跨世纪特征的总体规划。
第三节 本次规划重点
1. 论证城镇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发展性质
新城镇在扩大了行政区划面积并面临新世纪来临伊始,必须建立城镇新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起点,立足滨海新区及全天津市发展的视野,充分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不断前进。
2. 调整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近年来,新城镇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状城镇人口已经突破原总体规划的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增长和建成区拓展势头强劲,同时乡镇的小企业盲目发展,造成占用耕地、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层面加以超前调整和合理引导,以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现状城镇的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居住区与工业区相互混杂,同时城镇各项建设用地不相协调,仓储业用地比例偏高,而绿化、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用地偏低,影响了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基础设施滞后将进一步显露,目前各种设施没有规划,盲目建设的情况必将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城镇整体投资环境的质量。
5. 建设生态绿化系统,提高全镇环境质量
限于现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建材、化工企业的广泛发展,新城镇环境质量问题已日益显露,对生态及居民的生存空间构成一定威胁,迫切需要建设生态绿化系统,根本上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
第二章 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目标
第一节 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位分析
1. 宏观区位分析
在宏观区位层面上,新城镇地处渤海之滨,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又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接地带,背靠首都北京,东临渤海湾,这些宏观区位特征,提供了新城镇发展综合经济的大区域舞台。
2. 中观区位条件分析
在中观的区位层面上,新城镇地处海河下游地带,周围环绕天津市区、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石家庄市、辽宁省大连市、是环渤海经济圈的组成部分。
3. 微观区位条件分析
在微观的区位层面上,新城镇位于天津市区与塘沽区之间,毗邻大港区及规划的天津海河下游工业区,境内有李港铁路、津沽公路、港塘公路、津沽调直线及规划的塘沽区外环线通过,交通十分便利,距离天津市区36Km,塘沽区10 Km。依托塘沽区、开发区及天津港,区位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完全有可能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点之一。
第二节 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1. 优势条件
1)现状工农业生产基础优势
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新城镇已基本建成了以化工、建材、仓储为主导,轻纺、服装、制造为辅的地方乡镇工业体系,农业生产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得到了全面发展,工农业生产在塘沽区各乡镇中具有一定优势,从而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可利用的基本条件。
2)区位优势
新城镇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依托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优势条件,数条公路、铁路从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捷,这种地理区位及靠近天津市大都市、大交通的区位特
征,给新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招商引资、借力拓展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和市场条件。
3)政策优势
作为滨海新区的组成部分及天津市3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政策环境较为优越。充分利用新城镇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对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和后劲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2. 制约因素
1)城市淡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近年来由于海河受到污染,新城镇的居民用水及工业用水大量利用地下水资源,从长远看来,过量开采地下水,必然造成地面沉降,排涝困难,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同时,由于镇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滞后,基本上是建成一片,配套一片,从而使得排水、供电、电讯、环卫、燃气等公共设施的发展落后于城镇居民区建设,影响了城镇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
2)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分散,环境有待改善
新城镇在与邓善沽乡合并后,现状用地显得更为松散,功能分区不明确,而且由于化工、建材等企业的发展,对全镇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已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整体投资环境的重要制约因素。
3)劳动力素质偏低,投资环境有待提高
新城镇共有劳动力5884人,但文化程度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对劳动力素质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对外来投资上缺乏有效的宣传策划和政策吸引,投资的软、硬件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节 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1. 战略方针
根据新城镇在全国、全市及塘沽区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势及制约因素,新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确立“市场导向,扬长避短、科技先行、点线开发、工商兴镇”的战略方针,其战略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先导,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高技术工农业项目,依托滨海新区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引进资金和人才,以工业企业为骨干,发展规模经济,以新城村为中心,加强交通沿线的乡镇建设和横向联系,带动新城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 战略目标
根据战略方针,并结合塘沽区总体规划发展战略,新城镇跨世纪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滨海新区的工业区之一,以发展精细化工、制造业为主,大力发展以仓储为骨干的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交通便利条件,建立特定市场定位的支柱产业和大宗商品流通的现代化城镇;大力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发挥自身的蔬菜瓜果及畜牧业、淡水养殖的传统优势 ,发展食品深加工工业,成为滨海新区集种、养、加工为一体的新型食品基地。
3.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1)人口发展指标
2005年全镇总人口达3.2万人,2010年全镇总人口达到4.3万人,年均递增7.0%。
2)经济发展指标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年均递增14%,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年均递增10%。
3)科技教育指标
2010年全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灭文盲。
4)城镇化水平指标
2010年将农民基本上迁至镇区居住,原乡村居民点将退宅还田,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城镇。
第四节 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
1. 规划应适应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区位优势,抓住机遇,解放思想,预见到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可能,按高起点的标准进行合理引导,为未来持续发展留有充分余地。
2. 规划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强调规划的超前性、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城镇建设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规律。
3. 规划协调好城镇住宅发展,工业仓储布局与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统一。
第五节 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目标
1. 总体规划的年限
近期建设规划 2000年—2005年
远期(规划期)规划 2000年—2010年
2. 总